兰伟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收入顺序分为两组,前39例设置为参照组,后39例设置为研究组,对前者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后者实施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临床数据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数据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更具积极意义,可在临床进行较大范围借鉴。
【关键词】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实质出血,多发于老年群体,发并迅速且致死率高,易引发脑疝、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探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收入顺序分为两组,前39例设置为参照组,后39例设置为研究组。参照组中,男性、女性病例比为23:16,平均年龄(59.87±3.29)岁;研究组中,男性、女性病例比为25:14,平均年龄(60.17±3.42)岁。两组以上数据中差异较小(P>0.05),可比较结果数据。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研究组:实施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
患者取侧仰卧位,实施全麻后在CT帮助下确认血肿位置以及大小,在恰当位置进行颅骨穿孔,切开硬性脑膜后于薛忠强置入引流管,创设引流通道,清除血肿约60%,后对切口进行缝合。术后每12小时进行一次尿激酶注入,关闭引流管3小时,后引出残血。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手术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按照疗效将其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层次。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n)%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前者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后者采用检验进行构成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相关数据对比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临床数据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治疗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参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治疗降压彻底、血肿清除率高,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有明显效果。外科手术主要有两种,一为开颅血肿清除术,二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2]。但是前者存在创口大、术后并发症高等弊端,患者接受度不高;后者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有效弥补了这一弊端,创伤小,利于患者预后[3]。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对参照组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研究组实施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临床数据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数据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
总而言之,相较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更具积极意义,可在臨床进行较大范围借鉴。
参考文献
杨荣,石力涛,申亚凡.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06):92-95.
谭宝东,崔连旭,赵庆顺,陆大鸿,彭四维,李昊旻.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J].甘肃医药,2018,37(12):1086-1087.
胡兴月.微创颅内血肿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差异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