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苑岚
一、案例背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生们对于太多外来和所谓的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身处在这样的城市也并无特殊感情,这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中,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对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渗透其中,将地域历史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碰撞中,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到了熏陶,能够将那些尚没有消失在我们视野中的历史文化迹象托举起来,传承下来,是我们作为美术教师的责任。
《老房子》这节课属于“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是一节具有浓浓地域文化又富有人文情感的美术课。南京是六朝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在本篇案例《老房子》中,教学设计中有告诉学生“了解家乡老房子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并且让学生知道“你担负着传播家乡文化这一重任”这些观念,那么这堂课或许会从绘画技法的浅处到文化层面的深层。所以“理念先行”,一切的环节设计不过是手段,通过这样的手段,老房子为线索,挖掘背后的文化内容,才能真正感悟老房子给城市带来的文化情怀;培养学生关爱老房子,爱护老房子的观念,让他们热爱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并担负起传播历史文化的使命。
二、案例描述
1.導入新课——“看图抢答”
关于家乡的老房子你知道多少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明信片,一共六组,每组第一个抢答出来的同学,明信片就归你啦!
[南京夫子庙][南京总统府][江宁杨柳古村建筑群][梅园新村民国建筑群][高淳老街建筑][南京颐和路建筑群]
【设计意图】:导入是教学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如果开场第一个亮相就让人觉得沉闷平庸,那么对一节美术课来说必然是一个遗憾,也会很大程度影响紧跟的教学质量。所以,导入部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明信片上的景色,学生对去过的景点有初步的回忆,而通过“抢答”和“送明信片”的方法,答对了拥有了一张印有南京老房子的小礼物,更加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2.观察认识——“走进历史”
欣赏夫子庙建筑群,来看看家乡有代表性的老房子。
你去过吗?你了解它的历史吗?它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介绍夫子庙的历史
小组讨论:这些房子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师:夫子庙建筑区有大片的红色给人一种庄重的氛围,灰色的屋檐砖块点缀,色彩生动有层次,站在桥上看沿河的风景,屋顶错落和道道房屋错落形成了空间上的组合。
试一试:
拿出你的勾线笔,在白纸上尝试画出你心中的夫子庙吧!五分钟后停笔。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简单的点评。
3.探究学习——“徽派风韵”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南京的大多数建筑,都是徽派建筑的风格。
什么是徽派建筑呢?
[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高高的徽派马头墙功能独特,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等。
[木雕纹]:徽派建筑中的木雕寓意丰富、古朴典雅,为徽派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雕花窗]:古时候可没有玻璃,窗上要糊纸。纸是透光的,而这样雕花,不但起到了装饰作用,还方便糊纸。想一想,当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投射在地上,该是怎样的一幅美妙的图画呀。
[小瓦片]:江南多雨,并不总是阳光明媚哦,瓦片不仅美观还可以起到防雨的作用。
师:人们不是简单造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而是巧妙结合了江南的气候、地理特征,运用了最普通的砖、木、石这些材料,创造了这独特的建筑,为自己创造了极其方便又富有情趣的生活,这可是我们祖先充满智慧的独特创造。所以,现在一些有特色的老房子已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被珍藏、保护起来了。
【设计意图】:老房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怎么样化繁为简,让学生在欣赏之余,能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将老房子描绘出来?我选择了南京老房子所属的风格,徽派建筑,通过仔细欣赏分析徽派建筑的特征,让学生对细节有了解,对这一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初步的情感共鸣。
4.课堂拓展——“传承文化”
欣赏我国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湘西吊脚楼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老房子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尽管有的已经破败或只留遗迹,也是熠熠生辉,珍贵无比。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以家乡的老房子为例,充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但是,我国山河辽阔地大物博。如果能在拓展部分进行升华,立足家乡,放眼中国,让学生明白,对情感进行进一步提升,意在唤起学生对老房子的维护和关爱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在各地都有值得当地人珍视的老房子,这些无一不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东西。
三、案例反思
南京这座城市拥有众多的有价值的建筑遗迹,仿佛颗颗明珠闪烁在六朝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不仅能代表南京文化的千姿百态,也为我们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的资源和伸展空间。根据教材要求,这节课我选择从身边的老房子切入,由浅入深展开学习、探究,并以家乡最具代表性的老房子为重点,围绕位置、年代、艺术特色,以及背后的人文故事展开研究和学习,整节课以家乡建筑贯穿始终,让学生们懂得老房子的背后体现着城市文化,记载历史的印记。
在“历史在身边”这一环节中,我以南京最著名的景点——夫子庙为切入点,带领全班同学走进历史,探寻夫子庙的故事。它建于何时?你知道有关于它的故事吗?在课堂上,我惊讶地发现,几乎每个同学都去过夫子庙,但对它的历史了解的却少之又少,能回答出的也只是寥寥两句,词不达意。起初我会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而感到惊慌失措,也有时会因为学生的没回答在点上而沮丧。其实,这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常见的,我痛心小学生对家乡的就在身边的文化几乎没有了解的同时,也明白了课堂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
在“徽派风韵”环节中,需要解决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经过试上,磨课,也调整了此部分的教学策略。一开始我设置的是“通过观察,你觉得徽派建筑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难住了学生,问题范围太广和概念的陌生,让他们无从回答。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具体让学生观察老房子的造型,组成,色彩,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教学重点也解决了一大半。可见,精心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是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在教学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对目标的设定要有一个“弹性空间”,比方说观察老房子造型的时候,学生说出基本造型可以,有的学生还能发现老房子结构上的具体变化,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变换老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建构民主开放的互动式教学,这样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才不能被磨灭。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教师如果都能有效利用地域历史文化遗产组织自己的美术教学,这就会使得有更多的地方美术元素资源进入美术教学体系成为可能。这在一方面可以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
江苏 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