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
摘要:大庆精神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体现和生动展示。从《哥达纲领批判》中劳动理论视角阐释大庆精神的另一个方面,大庆精神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还体现了人生活的第一需要。从劳动层面阐释大庆精神,既不是一种批判反思精神,也不是一种革命斗争精神,而是一种纯粹的劳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庆精神是一种把劳动本身作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精神。
关键词:大庆精神 劳动 生活 第一需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223-02
大庆精神是大庆独有的文化资源,是20世纪60年代在大庆油田会战中形成并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创新发展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大兴社会主义建设,重工业基础薄弱,加上西方国家和俄国对我国的石油禁运和封锁,我国面临着无油可用的危机局面。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石油,交通运输需要石油,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石油,国防更需要石油,那时候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可想而知。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恶劣自然条件下,在物质匮乏、生产生活状况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大庆油田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石油,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
一、大庆精神的内涵
大庆精神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次是在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78号的《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中,首次向全国推出了大庆会战的9条基本经验。第二次是在1977年1月19日发出1号文件《关于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战》中将大庆经验推向全国。大庆精神的内涵基本确定下来是在1990年2月,江泽民将大庆精神凝练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虽然大庆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但大庆精神的理论渊源是毛泽东的“两论”——实践论和矛盾论。大庆精神的具体内容凝练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展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那大庆精神跟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一观点有怎样的联系呢?
二、大庆精神体现了劳动才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非常著名的一段话:“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简而言之,物质世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段话中也可以理解为三层意思:第一,生产力必须高度发达;第二,人们拥有相应的道德精神境界匹配人们的自由程度;第三,劳动是人的本质,不管是哪种社会都需要让劳动成为第一需要,才能满足生产力提高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们不论是脑力劳动形式还是体力劳动形式,都是劳动,都是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先决条件。
我们把大庆精神还原为劳动,因为劳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前提,劳动是人的本质体现。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的第一段的第一个小分句:“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当时,大庆每个人都是自愿的,希望能为国家奉献一份微薄之力,享受着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体会着人民拥有主权的幸福感。不管大庆人是以体力劳动形式还是以脑力劳动形式劳动,在当时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并以为国奉献而骄傲。
三、大庆精神体现了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所讲的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人们交换产品,不通过生产的产品,而是通过生产的劳动来交换,因此这种产品不具有商品的属性。另外,这个社会的前身是资本主义社会,而马克思描述的这个社会正是从那个旧社会中产生出来的新社会。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社会还是保留了一些旧社会的痕迹:劳动所得,以劳动量来衡量,进行社会活动。
马克思这里描述了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平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劳动者通过他们自己所提供的劳动并按一定的比例以劳动作为尺度进行交换,也就是劳动量与劳动量的交换。然而就是这种看似平等的交换的开始,但换来的结果是不平等的结果。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于不平等的劳动者来说,他们享受的平等权利却是不同的。因为有的人天赋比较高,有的人天赋低,劳动所得也不同,因此最终得到了不平等的权利。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是劳动者,不存在来自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差异,不存在天赋高的人就理所应当地享受更多的权利,挤压了没有天赋的劳动者本来所应该得到的权利。只要劳动了,就配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天賦低的人排除在社会之外,而让天赋高的人享受着天赋高的优越性和特殊性。应该将这种天赋归为社会,而不是当作个人占有的特殊品,它属于整个社会共有的财富。
大庆就是有天赋异禀的选手,与生俱来拥有着一种使命感。我们将大庆看作这样一个个体,相比其他的“个体”(城市),它更有“天赋”,因为它拥有石油,这是一种先天的条件;但它没有将这种天赋归为私人所有,而是作为整个社会的财产,去“弥补”那些先天比较弱的个体,或者是后天能力相对不足即资源匮乏的城市。而20世纪60年代整个中国都陷入贫油的困境,大庆是当时发现的唯一油田,因此揽下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小分句:“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里我们要理解“谋生”和“生活”这两个概念。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不是在谋生手段的意义上理解的,而应该在生活目的论意义上理解才有可能。劳动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日常生活的目的,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大庆油田会战时期,人们从事这种劳动是为了谋生吗?仅仅是通过这种劳动延续马克思所说的“生命活动”吗?
“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艰苦创业、勇于拼搏,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永远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马克思主义者永葆青春的秘诀。为了脱掉贫油这顶帽子,大庆精神当中的劳动无不体现着超功利的精神性价值。整个大庆劳动人民只干这一件事,心里想的都是为了祖国能够早日拥有自己的石油。开采石油成为生活的目的,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