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浩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开设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职责使命,对办好思政课做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中职学校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处于青年阶段的中职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将关系到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中职生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在心中扎下理想信念的种子,进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德技双高”的育人体系中,緊密结合时代要求,依据中职生身心成长特点,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思政教学形式和内容,把培养学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作为自觉追求,让思政教育真正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
一、开好常规思政课程,引导中职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常规思政课程是中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手段。学校通过抓好队伍建设、保障开足课时、追求教学实效来开好常规思政课程,让红色基因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中职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抓好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校加强思政“金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中倡导人人懂思政、课课融思政、事事讲思政,让思政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主色调,构建全员、全课程、全领域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思政课教师成为名师,让名师成为思政课教师。
学校要求校长带头,党员教师共同参与上好思政课。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升,聘请了华南师范大学陈俊教授担任学校开展信仰教育的心理学专家顾问,并作为样本学校参与了陈俊教授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机制与培养研究》以及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青少年对共产主义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与培养研究》的研究。同时,学校在陈俊教授的指导下,正开展《中职生育德—育心—育人实践创新的心理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2.保障开足课时
学校将思政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保障思政课开足课时。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分别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讲授,共计144学时。选修课包括《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生命与安全教育》,分别安排在一年级和三年级讲授,共计90学时。
此外,学校深入挖掘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蕴含的思政资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校还不定期开设专题学习辅导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
3.追求教学实效
推动思政理论课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学校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时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努力打磨出学生想听爱学的走心思政“金课”,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每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等相关内容,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制作“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微视频”,开展生动活泼的十九大精神知识抢答活动等。学校还要求思政课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之中,每学期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课堂示范课”比赛活动,并多次在广东省和东莞市范围内开展公开课活动,通过课堂主渠道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创新党建带团建活动,用信仰铸魂立德育新人
党建与团建是中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面对思政课的新形势,学校相继推出了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题的党建带团建活动,力求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高度,教育一届又一届的中职生成为有信仰的人,完成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历史担当。
1.力度创新:党建带团建之“学生成长十字箴言”
思政教育力度创新的关键是师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校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针对中职生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细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创新性地提出了“学生成长十字箴言”:微笑招呼“诚”一点,坐正立直“雅”一点,仪容端庄“靓”一点,团结友爱“善”一点,令行禁止“正”一点,知书达理“文”一点,一技傍身“巧”一点,个性发展“酷”一点,拼搏人生“勤”一点,享受生活“乐”一点。
为了让学生对“十字箴言”入脑入心,学校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要求党员教师选择“十字箴言”中的一个字备课,走进各班团支部,由学生来自由选课,用党员思政教育“大超市”的方式开展巡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与真实世界相处的能力。
以“十字箴言”为基础,学校编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修养读本《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该书在内容上深入浅出,把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个人修养的具体要求,对“十字箴言”进行详细阐释,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接受。该书把“十字箴言”设计成十课,每字一课,每课含有“认知”到“养成”六项任务,用心理测评自省法、拓展体验教育法、潜能挑战激励法、习惯养成践行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要我理解、要我遵循”转变成“我要理解、我要遵循”,最终养成受用一生的30个好习惯。
学校依托“十字箴言”和《18岁前养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一书,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精心汇编的60个核心价值观教育故事设计独立的二维码,建设“核心价值观互动教育园”,实现“互联网+德育”。在核心价值观互动教育园内,学生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即可阅读核心价值观教育故事,发表感悟,分享转发,传播正能量。微信这种时尚、便捷的方式,增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参与性、互动性,引导学生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2.温度创新:党建带团建之“浩歌中华”
思政教育温度创新的上策是走心,让有信仰的学生更快乐、更高尚。为了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校在2016年编写了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读物《浩歌中华》。《浩歌中华》以十首愛国歌曲为纲,内容分为十章,每章含有“浩歌中华”“悦读中华”“我为祖国读诗”“我为祖国代言”“爱国者联盟”“爱国全球通”等六个体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书中二维码的方式传唱爱国歌曲,听爱国诗歌朗诵,参加爱国知识竞赛,开展爱国行动,激发和培育家国情怀。
学校依托《浩歌中华》一书建立了“浩歌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实验班,用学唱爱国歌曲、朗诵爱国诗歌、讲爱国故事、看爱国电影和书籍、升国旗体验活动、举行爱国微论坛、制作爱国微电影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变得阳光自信,爱国主义信念显著增强,从而实现让有信仰的学生更快乐、更高尚。
3.高度创新:党建带团建之“浩歌党魂”
思政教育高度创新的目标是育人,让有信仰的技术型人才成为大国工匠。2018年,学校策划开展了“党建带团建”之“浩歌党魂”党史教育课,组建十个由党员教师组成的备课小组,共同编写了《浩歌党魂》党史教育读本,在全国中职学校中率先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活动,让学校全体党员教师讲党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浩歌党魂”党史教育是学校创新党建、创新团建、创新育人的一项新创举。“浩歌党魂”巡讲课通过十首经典颂党歌曲切入主题,用红色历史、先锋榜样、革命景点、中国精神和建设成就等党史教育内容,以喜闻乐见、互动参与、情感体验的方式,解读党史,讴歌党魂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使命担当。该课程由十节课构成,每节课都有专门的党员备课小组,负责研讨和制定授课方案以及授课的具体内容。各班级团支部选课后,各备课小组的优秀党员教师走进班级进行授课巡讲。活动中,十个备课小组分别派出了一名党员教师进行说课展示,党员教师们采用先进的授课理念和鲜活的授课方式,寓教于乐,注重价值引领,注重将党魂精神与学生生活实际、生涯规划相结合。
在《浩歌党魂》完成之前,学校已经出版了《浩歌中华》和《浩歌亲恩》两本书。其中《浩歌亲恩》是家风家训教育读本,其中精选了10首经典歌曲、20个名门故事、30封感人家书、40条千年家训。学校通过开展《浩歌党魂》《浩歌中华》《浩歌亲恩》的大思政教育,构建了中职学校“爱党、爱国、爱人民”科学完整的大思政体系。
三、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开拓思政教育品牌活动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绝佳途径。多年来,学校一直在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育人模式,把思政教育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创造性地开拓了一系列思政教育品牌活动。
1.全员参与:全校教职员都是思政教育工作者
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学校要求教职员全部参与:无论是校长还是清洁工,都是学生思政教育的参与者。学校把行为习惯、纪律观念比较差的学生称为“暂时后进生”,提出“不舍弃、不放弃”的主张:不拒绝一个差生,不歧视一个差生,不放弃一个差生。学校把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称为“暂时学困生”,提出“一个都不能少”的主张,对每科成绩倒数后进的学生建立学习成长档案,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收获、学有兴趣、学有信心”。
在文化知识考试中,学校允许出现成绩排在倒数第一名和不及格的学生,但在思政教育中决不允许有最后一名和不及格的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面向每一名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工程。学校深信,只有把学生的心灵安抚平静,他们才会有自信、有梦想、有追求。
2.全程管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求学生涯
学校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创设了“国防特色新生军训”“说出你心中的故事”“超市模式第二课堂”“经典歌曲对抗赛”“快乐广播操”等一系列思政教育品牌活动,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思政的熏陶。
学校把新生军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国防教育活动,并编写出版了青春正能量读本《站直了,别趴下》作为国防教育校本教材供新生使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说出你心中的故事”访谈式德育校会被称为“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的“同伴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立足于平等对话、交流共享的思想教育形式。它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讲述他们经历的故事,以此来启发和教育学生,引发思考。
“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是学校获得教育部立项的课题,它将教师个性特长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搭建教师个性资源与学生个性求知互动平台,开设有9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课程和教师,同时教师也可以挑选学生,师生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经典歌曲对抗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包容欣赏的意识。鲜活幽默的拉词、鼓励对手的口号等,让各个参赛队伍豪情满怀,激情高涨。“经典歌曲对抗赛”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有效组合,用歌曲激发激情,不仅锻炼了学生大胆说话、大方处事、大度待人的能力,而且将情景迁移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信念的洗礼。
“快乐广播操”是学校独创的文化品牌活动,让各班集体在原有的标准广播体操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改编,融入舞蹈、武术、美术等元素进行表演。在旋律张弛有度的伴奏音乐引领下,学生内心愉悦地去演绎属于自己的“快乐”广播体操。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完善,友善、协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3.全方位滲透: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齐头并进
学校除按教育部文件要求开足开好思政课程,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外,还把思政教育的外延扩展到家庭、街道、社区。2017年,学校成立东莞市家风家训工作室,深入中小学校面向家长作《核心价值观,孩子的好习惯》等一系列主题报告。东莞市家风家训工作室开设了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时发布家庭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文章,目前已发布71篇原创文章,累计点击量达20多万人次。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党员家长工作室,定期邀请党员家长前来学校为学生作思想教育讲座。
此外,学校还开展“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系列活动,组织了“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学生宣讲团。学生宣讲团不仅到学校各校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还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快闪活动。
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培养了一批批德技双高的技术能手,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500多人次。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也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肯定,先后获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教学成果奖、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和奖项。2018年,全国人大职业教育法修改专题调研组前来学校调研,主持调研活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杜玉波高度赞扬了学校把立德树人真正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做法,认为学校办出了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表示要把学校立德树人的经验提炼好、概括好,在修订职业教育法的过程中将其转变成法律的语言。2019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研讨会,学校代表作了题为《发挥党组织作用,开好办好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言,与国内同行交流了学校创新思政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被摆在了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把培养一代又一代有信仰、有情怀、有文化、有技能的大国工匠作为奋斗目标,让学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奋斗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