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摘要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单一口服雷贝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口服雷贝拉唑胶囊基础上加以中医电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烧心感缓解时间、反酸改善时间、胸骨后灼痛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电针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电针;雷贝拉唑胶囊;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的一种,是指酸碱式反流导致食管黏膜破损,易于反复,是临床医学研究热点话题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等压力增加,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人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是对于中医针灸联合西药治疗报道较为少见[1]。因此笔者就电针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人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5~67岁平均(38.65±8.65)岁;病程0.5~7年,平均(3.54±0.27)年;胃镜检查合并浅表性胃炎4例,胃溃疡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6例;萎縮性胃炎4例。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4~66岁,平均(39.25±9.01)岁;病程0.6~6.8年,平均(3.23±0.56)年;胃镜检查合并浅表性胃炎5例,胃溃疡8例;胆汁返流性胃炎5例;萎缩性胃炎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共识意见》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胃部灼烧痛、反酸、胸骨痛,并通过临床胃镜符合洛杉矶分类法中的a~d级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疗法诊断标准》主症:烧心、泛酸、嗳气倒饱;次症:胃脘胀气或痞满、口苦、恶心呕吐、咽痛、两胁胀满、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或滑,具有主症1项或者是次症3项及舌象、脉象符合均可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胃镜检查符合洛杉矶分类法中的a~d级;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肾功能不全;②合并胃肠肿瘤或全身性恶性肿瘤;③妊娠及哺乳期;④依从性不高;⑤药物过敏。
方法:①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胶囊,20mg/次,1次/d,连续服用8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电针治疗,主选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公孙进行针刺治疗;随症加减:对于胸满、胸骨后疼痛加以针刺膻中穴,对于咽下不利患者加以针刺天突穴,症见泛酸、嗳气、急躁易怒加刺太冲穴。操作前,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穴位深度进针,通过高频(>120次/min)小幅(<90°)捻转泻法,以患者局部酸胀感并逐渐放射至腹部甚至胸背为宜。留针25min,间隔5min运针1次,1次/d,行针7次休息2d,连续施针8周[2-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无症状为0分,有感觉但可以忍受为1分,症状明显但是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为2分,症状明显且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为3分。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下降75%及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积分下降45%~75%;③无效: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下降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病是抗反流屏障破坏、食管防御功能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等原因导致。疾病初期患者可出现烧灼、反酸、胸痛等症状,疾病后期临床检查可见食管瘢痕狹窄,烧灼感减轻,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可有堵塞感,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糜烂,并伴有少量出血,并导致缺铁性贫血[4-5]。除以上并发症意外,反流胃液侵及声带、气管,可引起气管炎、慢性声带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雷贝,拉唑胶囊,该药物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但是疗程长、见效慢,长期服用该药物可损害肝脏功能,且引起神经系统性疾病,如头痛、感觉迟钝、口齿不清等且停药后症状易于反复[6-7]。
中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吐酸”“嘈杂”“食管瘅”等范畴,病位在胃腑,其基本病理为肝气失疏、胃气上逆、脾胃不和,枢机失调。<病因脉治>记载:“呕吐酸水之因,恼怒伤肝胆之气,木能生火,乘胃克脾,则饮食不能消化,停积于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经日....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疏其血气,必先五胜,另其调达,而致和平。”因此对于该类疾病根据气机失调等病理特点,可首先调其胃腑功能,电针针刺足三里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针刺胃俞有健脾、合胃、降逆之功效,伍胃募中脘有俞募配穴之义,相辅相承;针刺内关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宣上导下,调理三焦之功效;公孙穴属于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联络脾胃,穴通冲脉,针刺该穴可运化脾经之气,擅治嗳气,反酸。对于咽下不利患者加以针刺天突穴、膻中穴可缓解疼痛。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烧心感缓解、反酸改善时间、胸骨后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电针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婷婷,朱沪沛.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17,37(5):557-559.
[2]阙任烨,沈艳婷,林柳兵,等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8):30-35.
[3]朱志强,郑颖颖,李贵,等.针药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7,58(1):46-49.
[4]徐润鸿,郭凤英,周灵虹.化痰行气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痰气郁结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80):138-140.
[5]罗禹珩,宁丽娜,和大中,等.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老年顽固性呃逆[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7,6(1):32-33.
[6]潘诗敏,李金香,张曦,等.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7,37(12):1255-1260.
[7]宗湘裕,杨天翼,杜长海柴芍降逆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11):1676-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