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广
摘要: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先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发表,这充分展现了卢卡奇的伟大之处。卢卡奇物化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当今时代,物化现象依旧普遍存在,研究学习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于中国甚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卢卡奇 物化理论 启示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206-02
国内学术界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具有许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卢卡奇物化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对其的研究和学习,将给中国的发展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
(一)物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1.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释了拜物教思想,揭示了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卢卡奇多次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以此来解释物化理论。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逻辑起点,卢卡奇对物化现象的批判首先就是对商品形式的普遍性的分析。
2.韦伯的合理化思想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思想,指出合理化与可计算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合理化与可计算的思想已经深入人们的灵魂。卢卡奇曾多次引用韦伯的理论,并且提到合理化与可计算已经扩展到人的意识领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物化。
3.西美尔、克尔凯郭尔、黑格尔等的思想的影響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序言中,卢卡奇谈到他运用了西美尔的方法论去做研究,同时提到克尔凯郭尔对其早期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物化这个词的概念是卢卡奇直接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引用的,黑格尔主张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观念,表现为绝对观念的物化。”[1]黑格尔的理论也对卢卡奇物化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物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卢卡奇生活的20世纪可以说是整个世界比较混乱,旧的价值观逐步消解殆尽,但是新的价值观却没有形成。首先,卢卡奇出生于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他的家庭环境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当时战争频繁发生,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无产阶级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斗争,促进自身阶级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本主义造成了一定影响。最后,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卢卡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促使其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无产阶级理论得以广泛传播,给各国无产阶级运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无产阶级的运动不断深化,卢卡奇也加入了匈牙利共产党,并不断进行革命事业,这为其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三)物化的内涵
在阐述物化现象时,卢卡奇引用了马克思关于拜物教的介绍,并说这是马克思对物化现象的描述,他说:“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2]通过对马克思物化现象解释的引用,卢卡奇也得出自己关于物化内涵的定义,他写道:“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3]152-153这也就是说,本来就应该属于人自己客观的东西,但是由于物化规律的存在,这些东西反过来却来支配和控制人,人在物化面前丧失了主体性和自主性。
(四)物化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文中,卢卡奇不仅对物化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指出物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卢卡奇指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广泛地存在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
1.经济领域的物化现象
对于经济领域来说,物化现象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物化现象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对合理化的追求,这就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数字化和量化,生产过程也具有了可计算性。为了更好地达到合理化和可计算的目的,必须把一个整体分解成为部分,通过研究局部的特有规律,合理才可以达到。卢卡奇也指出:“对劳动过程的合理—计算的分析,消除了相互联系起来的和在产品中结合成统一体的各种局部操作的有机必然性。”[3]155由于生产的客体被分解成为各个部分,这也就意味着生产的主体也要被分解成为部分。对人们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人们必须从属于某一机械系统,人不再是整个劳动过程的控制者。“人无论是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3]156这使得人的本质被物的关系所掩盖,这也就是物化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2.政治领域的物化现象
经济与政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领域的物化现象造成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使得政治领域也出现了物化现象。为了适应经济上的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适应它发展的法律和国家。就法律而言,已经确定好的法律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规范,人们只要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法律就可以判断正误。正如卢卡奇提到的:“法官行使职责至少大体上是可以计算出来的。”[3]165可以看出,法规的判断不能依靠自己,而是依靠合理化的判断。在国家和政治的运作中,任何工作都是按照合理化的原则进行,主观意志不能起到作用,这也是物化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3.意识形态领域的物化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社会上经济与政治领域皆有物化现象的出现,并且在各个领域都产影响,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经济领域的物化,使得劳动过程愈发合理化和机械化,工人的活动失去了自主性,进而变成了一种直观的感受,人们的意识受到禁锢,很多活动已经不再依赖人的意识,自主意识已经和人相分离。由于物化的存在,人们只要在框架内行事,在一个法规里面去活动,就不会犯错,人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慢慢丧失,物化深入到人的意识领域。
(五)物化的解决途径
无产阶级由于自身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同时又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客体,拥有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优势,因此消除物化的重任只能由无产阶级担任。十月革命胜利后,卢卡奇深刻地认识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还是具有希望和条件的,而很多地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是因为主观上无产阶级的意识被物化了。要克服物化现象,对于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唤醒自身的阶级意识,进而明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无产阶级意识唤醒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先进意识的指导之下进行实践,通过各种革命活动去对抗物化的不良影响,直至最终消除物化。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一)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物化问题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受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影响,揭示了商品背后的神秘面纱,也体现了人们对物质的极大追求。实际上,对于物质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好处,但是也不能忽略由于物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由于看重金钱而产生的拜金主义,不顾法律和道德以各种手段去获取不正当利益等。由于物化现象普遍存在,且会带来不同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物化问题。现在国家所采取的许多经济政策,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实行宏观调控等,都是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应该不断深化发展下去。
(二)重视文化建设,消减物化的影响
物化现象普遍存在于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并且物化给人们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必须通过文化的不断建设以消减物化带来的影响。物化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存在和资本主义经济类似的物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在生产中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样就会导致人们对物质的不懈追求,对商品极度崇尚,人们的目光将会更加集中于物欲,导致目光短浅。其次,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将会受到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会丧失。因此,这就要求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宣传科学和理性主义,同时注重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使得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平衡发展,从而减少人们意识和思想观念的物化,也减少物化对人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4]。其中指出要从发展教育、提高就业和人民收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脱贫攻坚等多方面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能少的社会,这其实也是一个总体性概念。中国对社会的建设历来都是十分重视的,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社会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使得人民有房住,看得起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加强社会建设,就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使得两者相互促进。社会建设好了,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减少物化在各领域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人们得到全面发展。
(四)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消除物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唤醒无产阶级的意识,这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来说,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在中国传播,很多人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这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贴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和方式对广大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广大人民具备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意识形态,克服物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赵焱岩.论卢卡奇物化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5):239-240.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9-90.
[3]卢卡奇,杜章智,任立,等.历史与阶級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30.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3.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