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03-02 02:18周旭壮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解决方案

周旭壮

摘要:随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各种校园欺凌事件也暴露出来。当前校园欺凌具有低龄化、手段多样性、残忍性和隐秘性等显著特征,校园欺凌的原因也很复杂,主要包括缺乏学校教育、家庭防线与个人认知。在结合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防范、情境防范和法律防范三条防线入手,针对现状,构建有效的防范校园欺凌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安全 校园欺凌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016-02

校园欺凌现象在我国各个省份都有发生,且其发生频率呈递增趋势。校园欺凌严重影响青少年特别是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对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伤害。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受到欺负之后,会采取诸如酗酒、自残、疯狂报复甚至自杀的应对措施,后果严重,相关部门及学校必须及时整治。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与特点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

学者认为,校园欺凌应具备四个要素:从主体上看,施暴者和受害人都是青少年;从时间上看,包括校内和校外时期;从空间上看,可能发生在校内和校外;从形式上看,校园欺凌包括虐待、殴打、暴力、集体疏离。本文认为,校园欺凌是指学生通过身体、语言、网络等手段,故意或恶意发生的欺凌事件。

(二)当前校园欺凌的特点

校园欺凌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1.隐秘的

校园欺凌经常发生在同一年级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欺凌场所通常会选取学校操场、学校宿舍和放学路上。这些地方基本处于监管盲区。除此之外,有些校园欺凌行为是间接的,通常由第三方操纵和干预。

2.年龄较小

未成年人是实施校园欺凌的主要群体且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有学者曾经指出,发生在小学的校园欺凌现象更加频繁。近年来,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校园欺凌现象明显在向低龄化发展。

3.手段多样化

国内某高校曾经对北京市的12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他们将校园欺凌划分为三类:身体攻击(直接攻击、两性攻击和钱财抢劫等),言语攻击(言语辱骂、冷嘲热讽和起绰号等),以及关系攻击(孤立关系)。此次抽样调查的结论是,小学生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且普通学校发生校园欺凌现象的频率要大于名牌学校。此之外,流动人口的子女会比较容易受欺凌,离异家庭的子女受欺凌概率更高。

4.人员社会化

某些学生对社会上的帮派存在好奇心,也可能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心理,与社会上的无业人员往来密切。在自己受欺凌时,向其寻求保护,或者主动与这些社会人员一起欺凌他人。

5.手段残忍

欺凌手段一般包括徒手打击,以及使用绳索、烟头、棍棒甚至刀具等工具实施欺凌。更有甚者,殴打他人致死亡,涉嫌刑事犯罪犯罪。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1.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一些校园周边环境复杂,有的地方甚至有商业歌舞厅、网吧、电玩室等。尽管按照规定,这些场所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但是仍然有很多商家無视法律法规。

2.暴力文化

信息时代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中小学生很容易就接触到充满暴力倾向的小说和影视,许多青少年受其影响,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教育缺失

1.教育偏颇、方式落后

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氛围下,学校、教师最重视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人格教育不够重视。

日常灌输式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总体教育效果欠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

2.监管不力、处理不当

当校园中发生欺凌事件时,一些教师或者学校领导不是采取强硬的手段处理,往往会想方设法隐瞒或者化解,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对欺凌行为的纵容。

有些教师把欺凌视为学生的一般斗殴和争吵,没有深究引发冲突的原因,使学生不再信任教师。另一方面,家长在知晓校园欺凌事件以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与校方进行沟通,从而加深了该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伤害程度。

(三)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谐

研究发现,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往往会缺乏家庭的关怀,容易有自私、孤立和不服从管教的倾向。此外,一些留守儿童一般是分代抚养的,老一辈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过分溺爱孙辈,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父母文化程度不高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职业等因素对儿童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高,都从事着较稳定的工作,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也比较重视,就会有效降低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率。

3.教育不当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道德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过分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心理甚至叛逆的导火索。这些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也是引发当前校园欺凌现象的诱因之一。

(四)法制不完善

1.法制不健全

当前,国内与学生相关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权威的法律法规来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的约束与保护。

2.执行不到位

在办案过程中,司法机关通常以教育为首选执法方式,往往对实施校园欺凌的学生从宽处理。从媒体报道来看,多数校园欺凌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协商赔偿,几乎不会动用拘留等司法手段。学校考虑声誉,也会促使双方家长低调处理此类事情。

3.缺乏法律意识教育

一般学校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对法律意识教育缺乏重视。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普法课,但是学生不认真听讲,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欺凌他人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受害人也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自己。

(五)个体认知缺陷

1.心理不成熟

中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足够的宽容心与同情心。一些学生认为欺凌他人是一种发泄的方式。

2.人格缺陷

从性格上看,被欺凌者往往比较自卑、孤僻且不爱与人沟通。而大多数欺凌他人者性格外向、控制欲强、表现力强、专横且情绪调节能力差。

三、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

预防校园欺凌,要多方联动,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机制,主要可采取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提升學生心理素质、学校介入实际案例和法律预防等手段。

(一)优化校园教学环境

学校要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该增加开家长会的频次,密切学校、家长与学生的三方互动。学校还应当构建反校园欺凌体系,使施暴者无胆可施,提高校规校纪的威慑力。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可成立家长反校园欺凌协会或者校园欺凌监督组织,增强校园内学生的安全感。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讲座,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生命。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平时在与孩子玩耍或者交流时,要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家长应当深入孩子的圈子,时刻了解孩子的动态。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大多数被欺凌者缺少朋友,孤独,这也使得他们更易成为他人的欺凌对象。因此,有必要对受欺凌者开展社会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克服胆怯和恐惧、有效沟通等,在班级和校园中营造一种反欺负的教育氛围。此外,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校园欺凌救助机构,以提高校园欺凌救助的针对性。

(四)学校介入实际案例

情境预防是研究犯罪人容易实施犯罪活动,被害人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况。具体措施如下:学校要及时化解学生矛盾,避免纠纷;学校要禁止学生歧视和侮辱他人;鼓励学生敢于对校园欺凌说“不”;学校要纠正并及时制止校园内的欺凌行为,防止其他学生实施不良榜样的“同伴调停”,即选择性格开朗、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作为调停者,贴近孤立的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孤独感。

(五)法律预防

国家法制部门应当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力度和执行力度,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是做好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管辖学校治安的派出所应当增加辖区内巡逻人次,采取各种措施来为未成年人创造充满自由与尊重的学习环境。

(六)净化网络环境

当前一些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缺少严格审核,存在不良信息,对青少年造成影响。对此,网信办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杜绝含有暴力及色情倾向的内容的传播,并要求相关软件进行未成年人使用限制。

四、结语

校园欺凌时间不仅会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长期的纵容,也会使欺凌他人者走上一条“不归路”。目前,全社会向暴力说不,对校园欺凌已经零容忍。要想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需要执法部门、校方、家长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卜建华,潘云梦,张宗伟.校园欺凌现象与学生行为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94-98.

[2]韦日新.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891(6):83-84.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倾斜解决方案研究
国产制浆造纸装备华章解决方案
UCloud云汉产品解决方案体系发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2016中国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