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神话故事考辩

2020-03-02 02:18李琦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神话

李琦

摘要:后裔射日的神话故事众所皆知,但史学界对此故事的发生、发展颇有争议,对人物、地点、所射之物究竟为何一直存在争论。本文围绕《淮南子》《庄子》《楚辞》等古籍文献进行分析,针对后羿的身份、所射之物、发生地点和从历史到传说四个方面进行考辩,了解其故事渊源。同时发现,不能把后裔射日只作为一个故事看待,它的流传包含着先民对英雄崇拜和向往的心理,同时也体现了民族融合、追求和平安定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后羿射日 神话 故事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110-02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其中后羿射日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其因为距今年代较为久远,神话色彩颇丰,不仅史学界对此神话争论不断,也有多个地区纷纷举起后羿射日之故地的大旗,因此,笔者基于前人研究对资料再次进行探讨。

一、后羿射日在史料中的演变

目前史料中最早记载完整的后羿射日故事是在《淮南子》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也就是说,在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于是庄稼、植被均被晒焦,先民们连吃的东西也没有了,此外还有其他诸多妖兽一并肆虐大地,最后尧派后羿去拯救百姓、为民除害,这便是最早的后羿射日故事。

在此之前,零散的故事要点比如“十日”最早见于《庄子》:“昔者十日并出。”再有屈原的《天问》中:“羿焉彃日?乌焉解羽?”《楚辞》:“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也就是说,后羿射日的故事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完整所知,而是经过了各式资料零散记载,然后由《淮南子》集大成使后羿射日成为完整的故事。

二、史料中的“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人

翻阅史料,发现在后羿射日故事流传的同时,又出现了另一名有穷后羿,因二人同名,均为东方之人,同善射,但在史料中出现时间却不同,因此也有众多学者认为二者为同一人。

在先秦时期,屈原就已将羿和后羿认为是同一人,他在《天问》中云:“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后又写道:“帝降夷算,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殡?冯挑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捉娶纯狐,眩妻爱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摇之?”从此处得知,屈原是认为射日的“羿”为英雄羿,但对于后羿代夏事件,又言“羿”是在人间的有穷之羿。现代史学界中持二者为同一人观点的学者也均是认为从羿到后羿经历了天神到凡人的转变,是因为羿射十日后丢失了其内心的神性,从而有了后羿代夏,而两者称谓不同,只是为了区分羿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事件而已。

但笔者认为这显然是矛盾的,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对此产生疑问,东汉人王逸在《天问》注中写道:“此言射河伯、妻洛殡者,何人乎?乃尧时羿,非有穷羿也。革孽夏民,封豨是射,乃有穷羿耳。”这是对于分辨羿身份最早的史料。

在前文史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中的羿,各书仅写作“羿”,没有“后羿”或“夷羿”,并且在《尚书正义》中写道:“喾时有羿,尧时亦有羿,则羿是善射之号,非复人之名字。”由此可知,当时对于善射之人可能皆称为“羿”,而“后”为首领或诸侯的尊称,所以“羿”与“后羿”可能并非同一人。

《论语》中有云:“问于孔子曰:‘羿善射,督汤舟,俱不得其死然。”《孟子》:“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左传》引《夏训》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祖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已相……有穷由氏遂亡,失人固也。”

从以上史料中可以得出,英雄羿与代夏后羿并非同一人,如果二者为同一人的话,那羿的寿命相当长,至少经历了帝喾、尧、舜、禹、启、太康等诸位首领。因此传说射日的羿应是助尧帝率领大军征战南北,打败了叛逆的部落,为尧的统治天下立下了功劳的英雄。《左传》中的后羿则是夏朝初期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因善射承袭了“羿”的称呼,他骁勇善战,在掌管兵权之后篡夺了政权。在上古时期,因为文化、文字的不完善,信息的传递流传至今皆过于夸张,并在漫长历史的发展中,史料信息会随着政治、文化或人民的需要而有所修改,也会被记述者的个人感情、观点所影响,失之毫厘的偏差经过数代人的传述也就和最初的史料信息差之千里。

三、关于后羿所射的“十日”为何物

在讨论完后羿射日中的主角——羿與后羿是否为同一人后,再来研究下后羿所射的“日”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证明下,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史料中“开天辟地”的原始社会里也绝不可能出现十个太阳,因此后羿射日中的“日”又是什么呢?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太平御览》:“《汲冢周书》言‘本有十日,迭次而出,运照无穷。”《山海经》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从诸多关于“十日”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十日”是本来存在的传说,并非是因为尧、羿而出现的。因此,关于“十日”,学界也有诸多观点。

在《太平御览》中有:“《吕氏春秋》:‘尧有子十人。‘尧传天下于舜,妻以二女,臣以十子。”因此,“十日”有可能指的就是尧的十子或统治下的十个诸侯国。尧国被灭后,乱雄争霸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因此认为后羿射日的故事实际上是真实的战争,在天上的十日是指代了多个作乱的部落,他们作乱世间、危害百姓,最终以后羿为首的部落获得胜利,完成了对其他部落的兼并,即射日。

此外还有“天数说”,即十日极有可能为征杀叛将所用天数而非十个太阳的意思。“人名说”认为羿射十日,实际是为后羿射死夏国相,因古书传抄之误,将夏后“相”字误写成了“十日”。

综上资料所述,关于“十日”的说法学界讨论不断,笔者认同战争说,因史料的缺失,至今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十日”绝非十个太阳。

四、有关射日地点的传说

关于后羿射日的所在地,存在的争议也很多。

一说为现代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据《潞安府志》记载:“三嵕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相传羿射九日之所……”这是目前最早在县志中登载有关后羿射日地点的资料。三嵕山现名为老爷山,位于长治屯留县西北,此地众人信仰羿神源远颇丰,后羿是当地的雨神,又因山西省长子村,相传是尧王长子丹朱封地,此地的发鸠山是精卫填海的传说发源地,故事与故事重叠,造就了当地后羿射日的传说。

二说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日照市境内有一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在当地传说,羿统一了东夷各部落方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由于这些的部落方国都是信仰太阳的,因此被称为“十日国”,且羿和她的妻子姮娥死后就葬在当地的天台山上,被称为大羿陵。

此外还有一说为江苏省射阳县。射阳县相传由精卫填海而成陆,后羿射日而得名。但据查,射阳县为汉置,故城在今宝应县东北射阳镇。有射阳河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在《淮安府志(乾隆)》《续修盐城县志(民国)》中都提到射阳之名来自于“以县居射水之阳而得名”,没有提到与羿有关。因此,此地应是后人为增加当地历史文化内涵而编纂的。

据史料记载,黄河流域经过的山西晋南地区一直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因此对以上三个地点,笔者认为以黄河流域中游经过的山西晋南地区较为可信,且对大多数神话古诗的起源地的追寻都和山西晋南地区有所关联。

五、从历史到神话的演变

从探讨后羿射日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上古时期的史料信息其实都是零散于各类著作中,很多都是被人引来引去,并没有原始的资料出现,有些人云亦云的感觉。确实,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保留下的历史资料已经是经过数千年的官方、民间、宗教等各方面相杂糅、修改的结果,这些史料在经过当世人有意或无意的更改、删减后,再加上各种战乱的影响,大部分早已丧失了原始的面目,使得我们与本就难以探寻的历史事实越来越远。

通过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知道帝尧之世的十日,还有其他传说中夸张骇人的妖兽是不存在的。但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生存资源紧缺、活动区域紧张,部落之间为争取更多生存资源的战争时有发生,因此关于“上射十日而下杀楔拾”等传说的原始信息的来源应该都与战争有关。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不足,以及对部落首领的崇拜,使他们将战争与传说相结合并夸大,再加上历史沿革,所以形成为后世的传说。

六、结语

综观全文,对于后羿射日的故事已有了清晰的分辨。后羿为一部落善射的将领,曾助尧征战南北、平定天下,其“射日”应与战争有关。所说的“日”极有可能是作乱的部落,而其所在地点或为今山西省长治市。探讨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本只是想了解其产生的源远,经过考辩,可以知道历史是如何演变为传说的,传说又如何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民众心理和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屈原.楚辭[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95.

[3]左传[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4]孔安国传.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周生杰.太平御览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6]刘安.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201502.

[7]叶正渤.后羿传说源流考[J].东南文化,1994(6):42-43.

[8]闫德亮.论后羿射日神话的产生与演变[J].中州学刊,2002(3):44-47.

[9]王崇恩,段恩泽.晋东南地区羿神信仰源起及神庙分布考[J].山西档案,2015(6):23-26.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神话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神话新世界
獨占神话
女娲补天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6)
富士通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