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

2020-03-02 02:18陈旭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物流业实证分析

陈旭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的升级,依托于“互联网+”产生的物流业作为新兴行业,同样要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物流业中,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基于国家政策、行业环境和企业本身三个维度的研究背景,通過实证分析,探究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物流业 信息技术 财务绩效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073-02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于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信息技术、物流业和各财务绩效指标的概念界定,并论述了物流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基本介绍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1)国家政策角度

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中指出,物流业将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产业相融合,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建设性作用[1];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及“互联网+高效物流”,促进智能仓储体系的建设[2]。

(2)行业环境方面

信息技术的投入使得物流企业繁杂的信息经过互联网的处理成为可视化过程。但世界银行《2018联接以竞争:全球经济中的贸易物流报告》中指出,我国物流绩效排名位居全球第26位,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不断推广中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

(3)企业发展方面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升级,物流公司普遍致力于将信息技术投入并广泛应用在物流活动、企业管理等各个生产环节当中。其次,信息技术的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企业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投入使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近年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较关注的问题之一。

从这三个角度着手,选取信息技术投入和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2.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由于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便于进行重复验证。因此,该领域的其他研究者可以参照本文相关实证数据,方便其日后研究,继续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应用价值

一方面,对企业来说,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合理投入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改革,最终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另一方面,对政府来说,有助于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统筹规划政策,加快建设,形成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King Lun Choy等(2014)从物流企业效率的角度研究了香港和珠江三角地区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绩效的影响;Ramanathan(2010)指出物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多种标准程序和用户评价体系进行编写,反馈客户评价分数等信息,并不断进行调整,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也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和零售业,涉及物流行业很少,具体表现如下:

张中强(2012)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淮海地区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投入对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与信息技术规模、处理能力、使用频率和网络能力均正相关,且绩效与网络能力的关联度最高;田源(2011)以大物流(MF)理论为依据,分析影响物流效率的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措施,结果表明降低物流投入量,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是提升物流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wind数据库等网络资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项目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实证研究法

以物流业上市公司2016—2018年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实证检验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得出结果并分析。

3.数据统计法

主要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定量分析,同时综合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财务管理等理论技术与工具,进行科学研究。

(四)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点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史料的创新突破

类似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行业,以及制造业、金融业和零售业等其他行业,涉及物流行业的很少。本次研究丰富了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行业的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将对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投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2)数据的可靠客观

本研究数据来自公司年报,避免了问卷调查搜集数据的主观性。

(3)指标的综合科学

本研究克服采用单一指标的偏差和局限,提高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不足

一方面,本研究研发支出合计缺少子明细,很难进一步量化信息技术投入金额。另一方面,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许多公司财务报表上并没有详细的关于软硬件、信息技术投入的数据。因此,样本排除量比较大,样本量可能较小。

二、理论概念基础

(一)信息技术

国际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针对信息的采集、描述、处理、保护、传输、交流、表示、管理、组织、存储、和补救而采用的系统和工具的规范、设计及其开发[3]。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还具有信息性,包括普遍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等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企业经营模式及理念得以创新,使现代物流系统的业务效率越来越快、安全性及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高,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二)物流业

我国标准物流术语2006年将其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4]。这一定义重点强调了物流包括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物流业作为复合型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占其总量的85%。

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物流业等基本术语进行概念界定,可见物流的功能多种多样,影响物流业的发展因素也是五花八门,如管理策略、方法制度、人才招聘与善用,信息技术运用等。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物流企业的影响日益扩大且两者相互促进。

(三)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的财务绩效与该企业的组织架构密不可分。随着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企业绩效的衡量也有了多角度的发展。简而言之,本文从下列四个方面阐述财务绩效: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本文使用净资产收益率来测量盈利能力。

2.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利用资产对其承受的短期和长期债务所能进行本金和利息的偿还,展现了企业的运营健康水平、抵御市场变动风险的能力。本文使用速动比率来测量偿债能力。

3.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本文使用总资产周转率来测量营运能力。

4.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收益达到最大化,是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本文使用净利润增长率来测量发展能力。

三、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

(一)物流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下发展迅速

2014年,国务院有关文件明确了物流业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的飞速发展;2015年,国家各部门针对现阶段物流业出现的问题,密切协作共同解决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为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了适宜的环境。

首先,在国家发展倡议实施背景下,一大批物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安家”,形成了新的物流业布局,促使全国现代物流工作有了新的运行机制,改善了物流业发展环境。其次,我国物流企业进入全面创新时代,不仅加快发展传统的物流模式,而且加大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投资,致力于其在物流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2.发展较快但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1)物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各部分联系不紧密,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2)第三方物流企业加速崛起,但服务存在局限性

虽然第三方物流企业加速崛起,但是大部分企业局限于传统物流服务,只有极少数企业提供国际化综合物流服务。物流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状态,没有成为利润的第三源泉,且流通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仍居高不下。可以说,物流业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

(3)对电子商务物流缺乏重视,制约行业发展

电子商务物流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业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但整个行业都对电子商务物流缺乏重视,这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4)復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下,需大量管理人才

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我国仍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物流行业发展。

3.2018年行业总收入与社会总额平稳增长

国家邮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物流业总收入10.1万亿元,对比上年增长14.5%,相比上年增速提高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在2018年达到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6.4%,相比上年增速下降0.2%。从各季度来看,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62.4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31.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204.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可见,社会物流总额全年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物流业总收入及社会物流总额一直平稳增长。

(二)物流业上市公司信息技术投资现状

现代物流行业中应用较广泛的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自动识别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健康、稳定、高效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大跨步发展。然而,统计显示,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大部分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物流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5]。

四、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

1.样本选择

物流业主要由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等多个行业整合[6]。其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占物流业总量的85%。选取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的114家上市公司2016—2018年数据,剔除样本为零的数据,最终为52个统计量。

2.自变量选择

通过文献搜索发现,目前学者对信息技术投入金额的计量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7]。不同学者对信息技术投入的计量方式观点不一,但大致上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及人员投资。

有学者的研究将信息技术研发投入数量以本科以上学历水平的员工数作为自变量[8]。认为知识水平影响人员能力,教育程度越高,研究和创新能力越高。但信息技术研究人员的计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本文将信息技术投入一部分归为电子设备减去折旧后的账面净值,另一部分是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

但在财务报表中,上市公司对于研发支出的披露中缺少子明细。然而,就物流业而言,信息技术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信息服务、技术开发的手段,它贯穿于整个物流活动。因此,本文将物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研发支出合计表示为信息技术研发投入的金额。

综上所述,本文自变量的选择,在财务报表中分别体现为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电子设备账面净值”和“研发支出合计”。

3.因变量选择

结合之前的定义及理论,研究中各个变量符号和计量如表1所示:

(二)模型建立及实证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SPSS对研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模型一

模型一:假设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正相关,并检验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1)拟合度:R=0.333,R?=0.111,拟合度较差,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为11.1%。

(2)显著性:F=1.463,Sig=0.228>0.05,不够显著。

(3)共线性:VIF<10,共线性小。

所以假设1未通过。

Y1=(0.001)X1+(7.006E-06)X2+(0.069)CS+(0.000)ES+0.079

2.模型二

模型二:假设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正相关,并检验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1)拟合度:R=0.690,R?=0.476,拟合度较好,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为47.6%。

(2)显著性:F=10.667,Sig=0.000<0.05,显著性强。

(3)共线性:VIF<10,共线性小。

所以假设2通过。

Y2=(0.002)X1+(-0.003)X2+(-3.081)CS+(0.000)ES+2.462

3.模型三

模型三:假设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正相关,并检验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

(1)拟合度:R=0.309,R?=0.095,拟合度較差,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为9.5%。

(2)显著性:F=1.240,Sig=0.307>0.05,不够显著。

(3)共线性:VIF<10,共线性小。

所以假设3未通过。

Y3=(0.000)X1+(0.000)X2+(0.025)CS+(-5.073E-005)ES+0.085

4.模型四

模型四:假设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正相关,并检验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1)拟合度:R=0.249,R?=0.062,拟合度较差,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为6.2%。

(2)显著性:F=0.774,Sig=0.548>0.05,不够显著。

(3)共线性:VIF<10,共线性小。

所以假设4未通过。

Y4=(0.002)X1+(0.013)X2+(9.875)CS+(-0.004)ES+-4.010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假设一未通过,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企业信息技术投入初期,一方面,由于技术开发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该工程投入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投入会导致企业成本偏高,最终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盈利能力相关指数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物流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多各自分工,内部资源信息共享程度低,未能对相关信息技术做到充分利用。资源的利用率低,也会使企业总成本相对变高,最终信息技术投入未能带来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

2.假设二通过,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偿债能力有显著影响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软硬件投资对偿债能力有正向影响,而技术研发和资产负债率对偿债能力有负相关。首先,由于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在于企业现金流动是否充足。因此,企业内部对信息技术研发投入比例偏高,则会占据大部分流动资金,使企业偿债能力降低。其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软硬件这一类信息技术适当投资,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一定的收益,说明这一类投资对于提高物流企业效率、提高收益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适当加强软硬件设备方面的信息技术投入。

3.假设三未通过,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营运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企业在进行信息技术投入的同时,也会增大无形资产,部分无形资产进行了资本化,企业总资产数额增大。并且,信息技术投入可能会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两者相比时,对企业营运能力造成的影响可能并不显著。

因此,企业应该尽量增大信息技术投入对销售收入增加影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使得信息技术投入“物超所值”。同时,应正确测量电子设备折旧程度,避免对电子设备净值的计量。

4.假设四未通过,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发展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附加值,现有信息技术体系仍不是很完善。因此,企业会计计量的净利润增值净额较少,故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发展能力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因此,提高物流企业发展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流企业更应该着重于提供本企业的差异化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企业的附加价值,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

(二)建议

1.政府角度

(1)行业相关政策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相关政策,制定适宜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制度,但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确保在物流行业自由发展的同时打造一个健康、稳定、积极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通常在物流业发达的国家,行业协会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加坡航空货运业协会。因此,我国也可以适当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让行业协会带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并促进物流行业的结构调整。

(2)信息系统体系

政府还需要加快交通方式上的信息技术运用,构建信息系统体系。无论在公路、航空还是海运上,都要鼓励相关行业研发和应用信息系统技术,进一步为物流业的发展铺垫道路。政府在这些立体化信息系统方面的投入,有利于物流行业内各企业间形成标准化信息系统,有利于各企业间形成数据共享,进一步加快物流行业的发展。

2.企业角度

(1)信息技术与管理结合

信息技术投入应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因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覆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只有全员参与、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战略目的。可以说,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了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促进物流企业改革创新。

(2)开发信息技术,统筹资源管理

虽然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存在时滞性,但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因此,企业更要从长远来判断信息技术的效用和影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市场进行细致充分的调查。结合行业特点、竞争环境、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条件,科学计算并作出企业信息技术投入预算和决策[9]。

(3)招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物流业发展中诸多问题阻碍了行业发展速度。招聘和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具有供应链管理思想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企业信息化改革有重要意义[10]。

因此,在人才储备方面,建议物流企业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及激励体制吸引人才,同时给予高校一定的支持,加快高校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物流企业还应重视自身员工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增加员工的信息化知识储量。

(4)营销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营销渠道的不断创新与优化是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首先,企业应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管理渠道伙伴關系;整合渠道信息,促进渠道伙伴形成战略联盟关系。其次,加强渠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享渠道间信息,使信息得到最优化使用。最后,充分规划水陆空运输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大化服务。如果能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则可以更好地促进信息沟通与交流,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六、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投入不一定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在信息发展的大环境下,尤其是物流业上市公司,更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展相应业务。企业内部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投资,一定程度上会为企业带来收益,提高效率。结合现状,一方面政府要适当干预,促进行业形成标准化信息系统,推进整体行业效率和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和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加快人才培养,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和规划。

考虑到目前本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以后的研究可以对此继续深化,一是对于信息技术投入的金额进行更加细致的量化;二是尽可能增加样本量,使研究结果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DB/EL].(2014-09-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4-10/04/content_9120.htm.

[2]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DB/EL].(2015-07-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3]蒋一波.信息技术投资对零售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4]孙宝权,李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电商物流发展对策探析:以大连金普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例[J].才智,2019(4):226+228.

[5]蒙超峰.物流业发展方兴未艾[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2(4):44-46.

[6]金炳秀,李贞.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29(13):47-55+57.

[7]徐波.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商务研究,2001(2):36-39.

[8]姚英.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物流业上市公司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2016(9).

[9]陈群.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变革的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0]周华.IT投资、IT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福建王程学院学报,2011(3):285-288+302.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物流业实证分析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