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敏
摘 要:本文采取毛国权和珍妮凯利的合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关联理论作为主要框架,在参阅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此能够证明关联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有巨大的解释力,通过分析《围城》中中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得出作者选择的翻译策略是否能获得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还能提出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最佳关联;文化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01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流是一种清晰的推理过程。而交流的目的则是要找出说话人的意图。翻译著作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找出源语言作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的相关性。要想使目标语读者理解原著中的大量的文化内涵,理解文化负载词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化负载词的诠释。关联理论认为,从认知科学来看,语言交流是一个认知过程,需要对语用学进行合理思考,对相关性原则做出有力解释。关联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认知环境、明示交际、最佳关联。
二、《围城》中的文化负载词
2.1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也称文化词、文化内涵、文化特定词、文化空缺词等。胡文中将文化负载词与非文化负载词加以区分,他认为文化负载词中蕴含了文化信息,并且反映了特定的文化特征。
2.2 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性
文化功能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演变,不同的社会,文化也不同,文化的不同点称为文化不一致,文化不一致引发了翻译中的很多难题。但是,这种难题并不是永久性的,因为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需求来说,文化是不断发展的。通过不断地碰撞与交流,有些文化的特点也会移植到其他文化中。因此,文化共性逐渐增多,而差异性则逐渐减少。文化和谐在语言上也体现出来,数十年来,大量外来词的涌入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体现。孔夫子(Confucius)与功夫(Kungfu)就是很好地体现了文化负载词的体现。
三、关联理论在《围城》文化负载词中的应用
例1
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Qian , 1991: p32)
译文:“as delectable as peach and plum and as cold as frost and ice” (Qian , 2003: p33)
例1用了直译,读者可以较为容易的理解作者的意思,在原著与读者之间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的。
例2
中文: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Qian , 1991: p20)
译文:“a blessing in disguise”(Qian , 2003: p21)
例2是很简短的翻译版本,并没有按照字面的翻译,利用简短的方式将主要意思表达了出来。如果译者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译,竟会使目标语读者感到疑惑不解。译者用意译的方法将源语言清晰的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源语言著作的效果。从关联理论看,翻译达到了认知目的,尽管没有完全按照源语言翻译,目标语读者却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3
“我不像三妹,我知道我自己是个饭桶,要自开门户开不起来……” (Qian , 1991: p92)
译文:“Im not like Third Sister. I know Im useless. Id never manage if I had to run my own household....” (Qian , 2003: p93)
例3将“饭桶”译成了useless”但两者在字面意思上是毫不相关的,饭桶在这里并非指:装饭的桶,而是指:无能的人,因此“useless”在这里就可以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意思,通过替换,译者在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达到了最优相关性。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文化负载词可以帮助外国读者理解并学习中国的文化并提升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围城》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因此译者则需要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与替换法,这还不够,翻译的目的是在源语言著作与目标语读者之间达到最优相关性。译者首先要理解作者的意圖,然后再翻译,最终达到认知目的与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2]Qian Zhongshu, Fortress Besieged.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