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锦
色彩作为电影视觉语言表达的主要载体,在电影中发挥着丰厚细节叙事和情感投射的功用,因此,在黑白电影时期,便出现了诸如“染色法(Tinting)”和“调色法(Toning)”等手段用于胶片上色,从而丰富影片的叙事情境信息,以便观众更加投入地完成情感解码。不同于今天我们将彩色画面视为电影中的一种现实主义再现,在电影诞生初期,彩色往往与奇观化的场景展现联系在一起,彩色的加入不仅导致了一些新的电影类型的诞生,也给旧有的类型添加了新的变量。随着新时代以来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繁荣,彩色已经成为一种惯常的表现手段嵌入到电影的视觉语言之中,与观众的视觉神经体系一起完成对现实世界的通约感受。但在电影工业体系和创制手段不断精进的今天,一些商业大片充溢着宏大场面的视觉堆叠,反而堆加了观众日益浓重的审美反感。
彩色的滥用渐渐引起一批电影创作者的警觉,通过审慎的反思和自觉的内省,他们走上了一条反彩色的创作之路,试图通过对彩色的摒弃来通达自己对电影质感的深刻追求。黑白片的创作在历史上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黑白影像形式精炼抽象,具有精神提纯的作用,至今仍惠泽滋养着电影的创作生产,以至于到了20 世纪50 年代末拍摄的《罗马假日》还在使用黑白色彩作为其表现形式,之后更是涌现出《辛特勒的名单》这样的名导名作加成,以及《柏林苍穹下》《修女艾达》《艺术家》《都灵之马》这样的小众文艺片拥趸。同样,中国也有通过黑白色彩赋魅的《南京!南京!》《大佛普拉斯》《不成问题的问题》《影》等一批优秀电影问世。尽管观众对彩色的偏好会影响影片最终的票房呈现,但依然有大批严肃的导演愿意在艺术表达上运用黑白色彩来展示自己对光影的态度,从而使得电影艺术的表意手段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不同于上述影片在立项之初就决定用黑白色彩来展现影片内容,近年来,不少影片开始走从彩色到黑白的“反向”转制创作。它们本来沿袭的是惯常使用的彩色创制手段,后来依据彩色版本调制出黑白版本,比如《寄生虫》在奥斯卡的舞台上捧走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之后,导演奉俊昊马上制作了电影的黑白版;此前也有《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亲切的金子》《金刚狼3:殊死一战》等影片在彩色版本获取盛誉之后,导演或制作黑白版本重新上映,或将黑白版本嵌套进发行的蓝光套装之中。电影发明至今,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变迁,所以大众天然地认为黑白的暗淡属于过去,彩色代表光辉灿烂的未来。但在彩色系统本身成为一种明确的表现手段和形式意指之后,导演选择推出电影的黑白版本,这种“反向”转制现象的出现,既有导演对早期黑白电影的特定情感依附,也有其对电影表现手段丰富性的探索和对艺术表达的自由追求。本文将转制版本中的黑白色彩作为一种媒介形式,试图运用媒介理论分析其背后的形式意指,进而从社会和文化生产层面对这一“反向”的转制创作现象作出解读。
经由理论和现实的发展,“媒介”已不再是像施拉姆所定义的那样,是一个单纯用来承载内容的透明工具,而是其自身便具有某种能动性和主体性,会对文化艺术形成巨大的影响功用。米歇尔(W.J.T.Mitchell) 指出:“媒介是将形象和物体结合到一起而产生出一个图像的一整套物质实践。”〔1〕电影创作中转制的黑白色彩是创作者建构的审美信息和传输符号的直观化表现渠道,用于暗渡其作者化的美学追求,产生符号化的修辞效果,从而使观者体悟到特定的审美感染。在当代审美媒介样式日趋扁平化、同质化的环境下,黑白色彩的反向创作尝试,使观者和创作者之间的意义交流和价值交换有了更为多样的选择,这意味着传播内容的变化、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从而带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对社会变革及文化转型也起着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艺术作品创作要使用特定的媒介形式,它组成了艺术形象与意蕴生发的基础,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媒介即讯息”,即媒介的形式也是另一种媒介,黑白色彩作为电影媒介的形式和内容之一,其本身也是一种具有巨大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媒介系统。黑白色彩作为一种媒介形式,是一种被“领悟”了的心灵化的物质,已经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材料,它能够展示文本的特质,从而支撑和影响电影文本的审美维度。
在今天数字技术、3D、4K、120 帧等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彩色的运用已很难掀起观者新鲜的审美反应,黑白色彩的转制使用反而成为导演的一种有意识的自主选择,其所内蕴的能指也比以往的黑白电影时期的影片更加丰盈。同样的形象和故事经由不同的媒介形式来表达和呈现,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德裔美籍电影学者鲁道夫·爱因汉姆曾指出:“当人们在照片或电影里辨别出普通物体的质地时……心里特别感到愉快,而这种快感在没有彩色的条件下,还会更强烈。”〔2〕拿《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来 说, 全 称 为《Mad Max: Fury Road.Black and Chrome Edition》的黑白版,是按照导演乔治·米勒的创作意愿进行改版重置的,并被纳入近期所发行的德国版蓝光套装之中,之后这一版本还在韩国以2D和4DX方式重映,导演也曾表示,黑白版本才是这部影片的最贴合的观赏形式。〔3〕准确地说,“Black and Chrome”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黑与白”,“Chrome”在英文中是指铬或铬合金,是一种冶炼金属,呈银白色,可大幅度提高钢的坚硬度、强度、耐磨度和抗氧化性,同时减少韧度和塑性,所以是合金钢的重要组成成分。影片的黑白版本从华纳兄弟的Logo开始,到后面一连串的演职员名单,均采用金属质感的字母材料形式呈现,使得故事尚未开篇,便让观众感知到了扑面而来的末日后的废土气息,而影片中的各种重组机车和硬核武器的金属质感,更是在黑白两色的映照中凸显了其独特的美感。
由此可见,电影文本所据以传播的各种媒介形式,往往关联着不同的感兴方式,规定着文本所激发的感染类型。与彩色版本相比,转制后的黑白色彩作为电影文本最外在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导演创作的自主选择,它嵌入并构成了审美文本的内容,不仅在于它是文本的内在组成部分,更是因为它渗入了电影的符号指涉和兴象层面,直接关乎电影文本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涵。在科恩兄弟的作品序列中,《缺席的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有彩色和黑白两个版本,正式发行的黑白版是由彩色胶片摄制并通过后期冲印处理而成,所以画面层次比传统的黑白电影更丰富,黑白版摒弃了彩色的干扰,使观者得以更加投入地去体味画面背后的意指,即导演对个人存在主义的思索,从而回归了对电影本质的塑造。不同的媒介造成了不同的情境,规定和影响着文本的意义和特质,“艺术家首先是领悟每种材料的要素——颜色、声音、结构——的特质,然后使这些材料和谐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合成的调子(Composite Tonality)。这就是艺术作品成形的媒介,艺术家用这种媒介向领悟展示作品内容”。〔4〕另一方面,由彩色视觉特效“新媒介”到黑白“旧媒介”逆流化创作的倾向,作为一种市场策略,也吸引了一大批受众。在电影市场竞争日趋白炽化的今天,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周边收入,需要探索出更加新奇的创收方式。很多时候导演或制作团队会特意选择从彩色到黑白的转制手段,从而吸引一批新的电影受众,在触达更广泛的观影人群的同时,也达到了创收目标。《寄生虫》在宣发黑白版的时候,推出了X 光片版的影片海报,如果在手机功能里划开色彩反转功能,将手机对着海报看,会发现它转成一般的黑白两色了,这一操作在契合电影主题气质的同时给人以眼前一亮的直观感受。《金刚狼3:殊死一战》的黑白版除了在家庭文娱频道能够付费观看之外,还重新在美国院线二次上映,并且给其他国家无缘观影的影迷们发行了DVD版和蓝光高清版,区别于国内上映的彩色版本,黑白版《金刚狼3:殊死一战》增加了13 分钟的血腥包里的内容,形式和内容的变更作为导演的自主创作选择,给了黑白版电影以新的宣发切口,可以算是满足多方需求的最优选择。《亲切的金子》更是在发行的蓝光套装中收录了彩色版本和黑白版本,附以不同的评论音频,包括导演朴赞郁的评论音频,导演和美术师曹和盛、摄影师郑政勋联合发声的评论音频,以及韩国权威电影周刊《FILM2.0》主编金永振录制的音频,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相关纪录片、预告片、制作特辑,以及参赛威尼斯电影节的花絮等等。通过黑白转制的噱头合谋其他电影相关内容来吸引影迷消费,在此意义上,黑白转制版本作为一种媒介形式,成为了影片衍生品开发的一部分,在通过更具作者化的美学追求完成导演想要达成的审美理想的同时,促成了影迷的二次消费。
媒介总是作为承载符号的工具而发挥作用,一个审美文本需要通过特定的符号编码,来形成直达人心的感染力量,而所谓“修辞”便是指媒介为了传达出特定的审美情感进行的符号调整。〔5〕不同于电影诞生初期的黑白画质,由彩色转制而来的黑白版电影画面运用了最新的数字技术,其不只是简单的色彩调控,更有对光影的精密设计,饱含创作者的巧思和氤氲其间的深层思考。可以说,经由新技术转制后的黑白色彩是一种生长于现时代的新媒介形式,它的出现带来了更大程度的创作自由,影与意的关系更灵活,造型手段更丰富,能更熨帖地表达意指。
“彩色片为艺术提供的可能性仍然是暧昧不明的,但黑白片多年来却已成为公认的最有效的手段。把实际存在的各种颜色压缩为深浅不同(从纯白到深黑)的单一的灰色,是一种值得欢迎的结果,它使画面形象背离自然,从而有可能利用光影来构成含义深远、格调优美的画面。”〔6〕如果将黑白版本与彩色版本在画面上做对比,会发现黑白版依靠光线明暗区分层次,而彩色版则依赖色彩作划分,两种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符号调整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感染。相比于彩色版本的华丽绚烂,黑白色彩赋予《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写实风格,使故事发生的末世场景极具真实性和凝重感,在影片最后华彩的追逐戏中,黑白影像里机车的金属光泽和人物皴裂的皮肤质感起到了彩色所无法达成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赋予末世废土的“异世界”以完整的机理构造。另外,《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黑白版的无色彩形式指涉了影片所构建的“异世界”的纯粹,故事中没有色谱丰富的尔虞我诈的人性展现,所有的人物都遵循简单的弱肉强食规则,所有的冲突对抗都是原始的、直接的、不掺杂太多思量的,由此可见,相比于彩色版本,黑白色彩和影片的整体风格、叙述手法是更加契合的,从而使影片更加准确地传达出对环境保护、种族对抗等议题的内涵思考。
色彩消失后的黑白世界会保留住观众被高饱和度的彩色浪费掉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专注地将视点落回到电影中的“实在”——空间造型、镜头流转、演员表演,甚至更加心无旁骛地注意到影片中声画的配合、剪辑的急缓,从而更加准确地感知到各种精巧的电影语言设计背后的内涵意指。就《寄生虫》的黑白转制版预告片来说,阶级的差距、寓言性的故事讲述不但没有因为色彩的丢失而被忽视,反而给人更强烈的心理感受,黑白影像给观众带来一种冷静克制的观察视角,半地下室的逼仄,向上和向下的长阶梯对比,富人和穷人的面部特写反差等细节,在黑白影像的翻转中给人以别样的心理触觉,对现实的讽刺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导演奉俊昊就此表示,每个人对这个版本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个人认为,电影中的每个角色在黑白影像中都看起来更加凄美,并且三个家庭居住的不同空间——豪宅、半地下室和地下室之间的对比会更加强烈。〔7〕
有别于其他影片的全片黑白转制,朴赞郁的《亲切的金子》的“褪色版”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在对院线版本重新调色的基础上,色彩在影片后半段渐渐变得暗淡,直至褪色为黑白影像。这一版本的《亲切的金子》中,画面带有胶片所特有的饱满颗粒感,颜色除部分昏暗画面的精密度未能尽善尽美,存在一些噪点之外,其他地方的完成度还是无可指摘的,尤其是影片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多人联合复仇场面,角色们或面无表情或失声大笑或战战兢兢,善良面容下的癫狂与失控,在黑白画面中更显得残酷冷峻。受害幼童的亲人们展开暴力控诉,但失去色彩的视觉效果并不是很血腥,反而突出了被害者一方在极端环境下行为的荒诞感,从而衬托出女主角金子复仇方式的华美精致感。这也是导演想要的“更优雅的愤怒、更高雅的憎恶,以及更细腻的暴力”。〔8〕“褪色版”的《亲切的金子》以玲珑的形式技巧完成了对这些艺术直觉的符号编码,通过调整自身的色彩形式去诉求特定的审美感染。另外,黑白画面的简洁配色也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注意到影片中的电影配乐,影片尾声出现的乐曲,取自18世纪西班牙的一首传统摇篮曲,极好地配合画面,诠释了角色的情绪性格,优雅、庄重,又不失怪异,影片的黑白化使得观者对影片的细节信息的感知更加通达,也使得影片的故事叙述、情感传达和审美表达更加确切地被观者捕捉。
媒介不仅能使艺术得到广泛的传播,同时更会直接作用于艺术的创作与生产,从而带来艺术核心层面的变化。转制后的黑白影像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经由电影创作者的符码组织,进而指向审美文本的纵深层面,在给予观者感兴余味的同时使这种余味长久持存,这其中既包括对形式层面的理性认知,更萦绕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深长的感兴意味,《缺席的人》中的存在主义迷思、《寄生虫》中的阶级隐喻、《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的末世议题、《亲切的金子》中的复仇主题都在这些黑白影像中充分生长、渐次绵长。转制后的黑白版本影片可以更加准确地营造凝重的气氛,可以用冷静克制的手法讲述故事,从而使影片的内蕴更加舒缓地展现出来。
所谓“媒介文化”,主要是“强调当代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近乎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的领域或空间,此中的文化生产、审美活动和价值取向较多地显现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力乃至它控制人的状况”。〔9〕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走向对电影自身固有媒介的超越、颠覆,甚至诋毁,因为在当代,媒介、技术与材料构成了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时代的根本属性之一,那么电影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必然要在媒介形式的层面上实现。
在视觉爆炸的当代社会,电影成为一种通行的大众媒介和商品,不断通过影像制造“媒介事件”——不论是乔治·卢卡斯特效镜头下的星球大战系列,还是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数字恐龙,抑或是卡梅隆3D 技术生产下的异色星球,都尝试通过视觉奇观的堆砌开发出新的文化样式,从而引领大众文化潮流。影像媒介以其特有的吸睛魅力,不断影响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审美偏向,从而以信息源的垄断、单向传输以及日益僵化的形式,在暗中镂空了潜在的、可能的批判空间。走视觉路线的影片以其巨量的色彩堆砌,摧毁了艺术创作形式的多元和内在的神韵妙思,抹除了艺术和商品的边界,使审美文化走向同质化和类型化。电影天然带有娱乐性质和商品属性,随着电影市场变得越来越喧闹,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者开始追求热门IP、流量明星、轰炸式宣发的工业流水作业,逐渐形成一个从生产到消费到再生产从而到二次消费的媒介奇观现象,消费主义的盛行和粉丝经济的背书保证了这些影片获得大批受众群体拥护,从而保证了它们在商业上的成功,以及更深层次的对社会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的深刻影响。
但同时,电影市场的火爆也为各种反向创作的异质因素的成长提供了某种可能。在当代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创作的手段也越来越新奇高效,在新的技术赋权之下,创作者们可以以更开放、更理想化的眼光来推动文艺审美发生变化。电影的黑白转制作为创作者的一种“叛逆”的媒介选择,通过对符号意指的处理和创造,似乎具备了参与构筑影像的意义世界和文化生产的能力。在转制后的黑白影像所营造的媒介文化世界里,影像和声音似乎与人们的审美感知建立起了一种内在勾连,从而构造出一种新型的审美感知样式。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和《金刚狼3:殊死之战》转制版本的黑白画面中,和金属有关的场景占据了两部影片的大部分内容,通过对金属质感的展示,传达出人物尘封的记忆伤痛,揭示出末世的残存图景,从而激发起观众对现实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议题的关注和反思。相比于彩色画面,黑白版本所激发出的审美感动足以超越常态的彩色院线版本,从而对观众的感受力和思考方式产生强大的冲击和形塑作用。
媒介现象是文化的生存土壤,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之所在,文化兴则国运兴。当前的媒介文化环境下,电影以影像化的方式记录、评议着大众的文化、生活图景,呈现与现实世界相映照的媒介景观,因此,媒介行为需要一些突破固有桎梏的新型表现形式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而电影作为最具大众接受度的媒介形式,可以通过黑白色彩的转制最快速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众接受、认同和吸收,转制后的黑白版本拥有比彩色版本更加丰厚多彩的内涵意蕴,虽然不一定能被大范围的受众所喜爱,但它带来的审美颠覆和创新意识无疑会对文化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谓媒介文化,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需要重新建构的动态过程,媒介行为可以促成文化现象的迭代创新,电影创作者的黑白转制创作就是一个从历史光影中汲取力量从而使新的艺术形式焕发光彩的创新尝试,它补充并构建起了新的更具内蕴的影像文化,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通过对旧有形式的整合,赢得了新的意蕴表达的主动权。
电影作为一种最具大众属性的媒介之一,其相对较高的易得性和市场属性,天然具有掠夺禀赋和创新因子,所以从黑白到彩色的技术发展是一种必然,从彩色到黑白的历史回归也是一种必然,都是文化创新的一种形态。但影片黑白版本的“反向”转制是否能破除固执自信的彩色视觉的审美主体,从而建构出一种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和美学意涵,恐怕还需要时间去检视。与以往的视觉审美体系相比,媒介文化领域里的黑白画面转制确实起到了一种再构型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固化的审美偏向,脱离了僵化的创作思维。尽管这种反向创作方式在现时代具有更丰富的形式指涉和内涵意蕴,但黑白色彩与生俱来的媒介属性和历史的文化特性,甚至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性,都决定了其创新效果的有限性,这也是未来有志于黑白电影转制的创作者们需要求索和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