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表演之传承

2020-03-02 21:28:55吕秀华
剧作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戏班基本功

■ 吕秀华

中华戏曲艺术,历经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末花部乃至现代戏曲,一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得力于生生不息的艺术传承。没有传承,就不能生存;没有传承,更没有发展。在戏曲危机的当代,传承的意义尤为凸显。传承的方式、传承的内涵、传承的效果,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表演传承至关重要,而戏曲表演传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拜师学艺。这是旧戏班主要的传承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个人在少年时期,或为了谋生,或源自兴趣,或由于家传,拜师于某艺人,由师傅口传心授,教以基本功,传之某些传统戏之戏词与表演。待到徒弟有了基本功,且学会了几部戏,就可以登台演戏了。这种方式历史悠久,曾培养出大批人才,从而使戏曲表演代代相传。在一些重要戏班里,坐科的学徒通常以某个字来确定辈分,明确传承关系。

第二种是以团带班。这种培养方式在旧戏班里也曾有过,但是比较少见,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营戏曲剧团培养表演人才的普遍方式。国营剧团通常在剧院统一领导下,在剧院艺术委员会的辅佐下,指定专门的表演功力较高、且艺术经验丰富的表演教师,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系统培训学员戏曲表演基本功,传授主要表演技巧。国营剧团通过以团带班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大量新型戏曲表演人才。

第三种是院校教育。这种方式在旧社会也曾有过,多半是某些戏班单独招收学员教授戏曲表演,为自己的戏班培养人才。有的则是旨在赚钱的私人戏曲学校。真正大规模的、系统的戏曲院校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此外,各省和直辖市差不多都有专门的戏曲学校。像以团带班一样,院校教育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曲表演人才。院校教育较之传统的拜师学艺乃至以团带班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学员不仅学习戏曲表演,还学习中外戏剧史、戏剧理论、戏剧美学,乃至艺术概论、哲学理论等等。多学科的系统学习,使学员们具有了更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更开阔的艺术视野。他们对戏曲表演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能扎实地继承传统,又善于融合、善于借鉴,从而进行戏曲表演艺术的创新。

戏曲表演传承,一要传承基本功。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这四功五法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才能把戏演好。旧戏班一些艺人为了练熟这些基本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付出了许多血汗。梨园有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基本功是极其重要的。二要重视戏曲美学。旧戏班的师徒传承,大多是就戏说戏,这种方式虽然实用,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师傅与徒弟往往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深刻领悟戏曲美学,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戏曲美学的核心是写意精神,写意精神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也是四功五法的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核心,才能强化表演的传神特点,突出表演的抒情性,增强全剧的意境感,提升表演的格调与品位。三要重视兴趣传承。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实践活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酷爱是成功的秘诀。发自内心的兴趣与酷爱,是勤学苦练的基础,是持之以恒的动力,是艺术灵感的渊薮,是表演创新的源泉。许多戏曲表演大师,乃至学徒或票友,之所以功成名就,首先源自浓厚的兴趣。唯有这样的戏痴或戏迷,才能真正将戏曲表演传之不朽、承之不断。

在当今的戏曲表演传承过程中,还要着力保护濒临灭绝的剧种、鲜为人知的唱腔和动作,乃至精彩的绝活。要十分注重表演流派的传承,保持流派纷呈的态势。要传承好某些表演冷门,如女花脸、丑角等。当今的戏曲表演传承,尤其要积极发挥非遗传承人的领军作用。

中国戏曲表演博大精深,经过千年传承才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在戏曲不景气的当下,我们必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将戏曲表演创造性地传承下去,以无愧于老祖宗,无愧于新时代!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戏班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4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人大建设(2020年1期)2020-07-27 02:47:12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北方音乐(2019年23期)2019-02-10 10:54:44
论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24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云南壮剧民间戏班的性质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