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吉林省辽源市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手术室,吉林 辽源 136201
近年来,在各种内外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成为临床泌尿系统常见、高发病;在输尿管狭窄合并结石情况下,致使尿液传送受阻,极易诱发感染;若延误治疗,很有可能损害肾功能。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完善,微创手术成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并被广泛推广[1]。但受疾病、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极易出现感染,因此在治疗期间预防、控制术部感染成为临床护理重点。可见需对其辅以科学、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其早日康复。
1.1 一般资料 将58例本院于2017年5月-2019年1月内收治的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30):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3:17),年龄区间:22-74岁,平均(48.33±20.23)岁。对照组(n=28):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4:14),年龄区间:23-74岁,平均(48.12±20.14)岁。比较患者一般资料,较高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完善检查,做好术前宣教,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组:预见性护理:(1)术前预见性措施: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为其营造干净、舒适、温馨的环境;完善术前检查,对已感染者实施抗菌药治疗。术前常规灌肠、备皮。(2)术中预见性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中给予抗菌药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3)术后预见性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开展血常规,遵医嘱给予抗菌药。术后2天内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引流管、尿管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日常护理注意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其大量饮水,确保每日饮水量在2500mL左右,促进排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出血、术部感染、尿外渗)[2]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 计算软件:SPSS22.0版本,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以(Mean±SD)表示。定性数据:“χ2”核实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区间:证实两组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
阐明两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数据示:观察组(n=30):出血1例,术部感染0例,尿外渗0例,总发生率3.3%,对照组(n=28):出血4例,术部感染1例,尿外渗1例,总发生率21.4%,P<0.05(χ2=4.4686);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n=30):(88.56±5.11)分,对照组(n=28):(70.23±5.00)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P<0.05(t=13.7934)。
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对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科学、积极的治疗措施。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完善,外科手术成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典型术式有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其中以往临床多采取传统手术,但术式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大,致使其后期恢复慢,加之手术会留下明显切口,影响美观,因此传统术式逐渐被摒弃。微创术式自问世以来,备受医生、患者青睐;分析该术式,发现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较为明显,因此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等疾病。但在整体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患者术后频发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的同时不利于预后,可见,治疗期间辅以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以往临床对此类患者采取护理,所以常规护理为主,但该模式属于被动式护理,相关措施仅围绕基础性工作展开,导致措施流于形式、无法有效降低并发症、整体护理质量较差。近年来,我国护理行业不断转型、完善,致使预见性护理成为近现代新型护理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3]。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21.4%,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临床价值、可行性均较高。分析:预见性护理充分以患者目前情况为基础而展开,预测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护理而言,预见性护理前瞻性较强,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患者并发症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其痛苦、促进其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