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迁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与国家边界、边境关系密切的口岸,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研究区域和对象。但关于口岸的起源、定义、分类和功能仍有歧义,如口岸来源于对外通商港口[1];口岸的定义有多种,如有人认为“口岸,即一国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通道等”[2],也有人认为“口岸是指经国家批准, 供中外籍人员、货物、交通工具和国际包裹邮件出入国(关) 境的港口、机场、边境铁(公) 路车站、通道等”[3];对于口岸的分类,则五花八门,不能统一,如边境口岸[4]、沿海口岸[5]、特区口岸[6]、通商口岸[7];对于口岸的功能,则多以贸易[8]、城镇[9]论之。因此有必要对口岸的起源、定义、分类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口岸通关功能的发挥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英文中的“port”,原为港口之意,现在则是港口、口岸之意。也就是说在以英文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口岸是由港口发展演变而来。这与西方国家从海上兴起并借助海洋建立海外殖民地的历史有关。众所周知,欧洲文明发展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已经开始对外扩张了,先是比利时、荷兰,后是西班牙、葡萄牙,最后则是英国、法国等一批接一批沿着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将殖民历史写在亚洲、非洲、美洲、澳洲的陆地上。在这个过程中,海陆交界处避风向阳的村镇自然就成为船舶停留和货物交易的理想地点,慢慢地这些地方就成为港口。比如英国在印度建立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以港口为中心形成的跨国贸易公司。如1639年在苏拉特、金奈建立据点;1668年在孟买和加尔各答,建立了大本营[10]。法国则在非洲沿海的马达加斯加等区域也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11]。在南中国海,英国人占领了香港,香港成为港口,葡萄牙占领了澳门,澳门也成为港口。在南美,葡萄牙则在巴西、阿根廷沿海区域也建立了以港口为中心的殖民地,英国至今还拥有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2]。正如我国学者所说:“通商口岸的开辟,贸易通道的增多,口岸管理的规模虽然都是有利于西方殖民和掠夺,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变化又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口岸建设,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但这是以主权的丧失和贸易的畸形发展为前提,是不平等条件下所付出的代价。”[13]所以从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征服世界的历史来看,港口就成为他们掠夺和运送殖民地国家资源的重点区域。后来随着西方殖民统治结束,这些港口就成为独立后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活动的官方通道。
但是口岸绝不仅仅起源于港口。虽然起源于陆地江河区域的国家经历过从中心向边缘的拓展,但一旦国家与国家的边界相接后,就会出现国家边界的管理及与邻国往来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想出既保持国家边界的畅通又不得不保卫国家领土的办法。比如在巴比伦文明基础上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兴起的波斯帝国为了统治“西起埃及, 北到黑海、里海一线, 南到阿拉伯半岛, 东到印度西北部”的辽阔版图,大流士一世“修筑了覆盖全帝国的驿道网。其中最著名的是帝国西部的‘王家大道’。它从都城之一的苏萨, 经美索不达米亚,到达小亚的以弗所或撒尔迪斯, 全长2000 多公里,沿途设有驿站(现在已确认的有22个) 。”[14]其中“东部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是沿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米底之路, 进而经巴克特里亚抵达印度。”[15]这样“出产于巴克特里亚东部山区的名贵石头——天青石(lapis lazuli) 就沿此路线而输送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16]由此可见古代帝国的边关就有进入邻国的通道。中国的西汉王朝打败匈奴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后,继续将边土向西开拓,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17],治所在今天的喀什疏勒县,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边疆的县城。因此在交通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相对重要的区域建立关卡、驿站、集市,逐渐形成村镇,有些则演变为城市。现在口岸均坐落在村、镇、城市的事实表明:口岸起源于陆地国家的边关、关隘、关卡,能够成为关卡的地方,一般都是交通枢纽之地,集市、村庄、城镇自然围绕关卡建立起来,现代公路铁路口岸也必然选择这样的地方达到通与守的目的。欧洲人通过海洋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建立港口则是欧洲国家不能满足太多人口生存需要而向外拓展寻找新大陆建立新国家的结果,它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国家边界关隘的表现形式——水运口岸,但本质都是为了达到上述既畅通又护边的目的。但到20世纪初,人类的国家遍布整个地球陆地和岛屿且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于是在没有更多的陆地供人类生存的条件下,争夺生存资源的一战、二战相继爆发,战后更多的国家出现在地球上。为了解决边界冲突,促进不同国家贸易,口岸就成为体现现代国家毗邻国家外交关系的窗口。只是20世纪以来的口岸,随着人类科技在交通方面的突飞猛进,铁路和航空兴起,于是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兴起,丰富和发展了口岸的交通形式。因此口岸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国家陆地边界的关卡、哨所、驿站,经过集市、城镇的发展,为现代口岸的设立奠定了地理和人文基础。随着人类科技在陆地、海洋和太空交通的应用,口岸逐步遍布以国家为基础的国内与国界。
关于口岸的定义,尽管众说纷纭,但我们仍然能够从目前海陆口岸的特点中总结口岸的不同之处,然后再提升为定义。
首先,口岸必须是相邻国家之间共同协商建立的具有对应关系的官方通道。口岸是相邻国家之间的通道,但并不是所有的相邻国家之间的通道都是口岸。关于此点,我们以西藏自治区与南亚各国的通道为例来说明。西藏自治区“边境总面积34.35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达4300多千米,分布有21个边境县,104个边境乡,边境通道312条、边贸市场28个、陆路边境口岸7个。”[18]在312条对外通道中,有44条常年性通道,268条季节性通道。就国别而言,中尼边界有184条通道;中印边界有105条通道(包括锡金邦8条、克什米尔地区12 条);中不边界有18条通道;普兰县境内有21个对外通道[19]。7个边境口岸从东向西依次是亚东、日屋、陈塘、樟木、吉隆、里孜、普兰。也就是说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的通道有312条,但成为口岸的通道只有7个。这7个通道成为口岸是中国与南亚各国协商的结果,7个口岸都有对应国设立的口岸,是官方通道。如果与对方国协商不好,口岸就不能开通,即使一方开通,因对方不开通,通道就只能终止在一方国界。关于此,我们又可以中蒙西部边境口岸马鬃山为例说明,马鬃山口岸于1992年11月在中国与蒙古国共同协商下开放,但1993 年10月,蒙古国以保护国内自然保护区为由,单方面关闭了马鬃山对应的那然色布斯台口岸,马鬃山口岸所在甘肃省省政府请示外交部,同意蒙方要求暂时关闭口岸,保留继续开关的权利,但关闭至今。之所以闭关至今,就是因为蒙古国不同意开放[20]。因此口岸与其他通道的区别在于:具有对应口岸,即必须得到对方国家同意共同设立的具有对应关系的口岸。
其次,无论是国家内部的通商口岸或国家边境口岸,都具有象征主权的国门、界碑、边界线、海关等实物或明显标记。边境口岸与其他关隘、通道不同的是,它位于国家边界,因此就有象征国家主权和领土或领海的标志。这些标志,通常以边界线、界碑和国门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国家边界线”就是在相邻国家之间的边界划上容易识别的线条或地带。一般来说以河流中间线、山脊等明显带有“界线”性质的地标为准划线。比如在中巴之间的红其拉甫口岸的中巴边界线就在山脊上,广西中越所有口岸的边界线都以界河中间线为边界线,中朝两国则以双方不上图们江(界河)为不越界。“国家界碑”是国界线的分界标志之一,虽然界碑之间的间隔没有特别规定,但通常设在特定位置,且均要测定其具体坐标值。如果边界线是河流,界碑就设立在界河岸上,如果边界线是陆地,就设在陆地边界线上。每遇一个毗邻国家,其界碑从1开始,边界线较长的国家界碑数量较多。比如中朝之间的开山屯口岸的界碑,为中朝76号界碑,但这只是位于中朝边境中部的界碑而已。由于口岸坐落在地理、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因此也是界碑设立的区域。这就是我们在口岸上均能看到界碑的原因。国门则一般设立在边检通道上,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国门上一般都标识国家名称和国徽,只是国门的样式主要依据不同边境区域的文化而定,因此在外观上千姿百态。比如中蒙之间的阿尔山口岸国门顶部则有蒙古包。但不是口岸的边境通道,也许有哨所、界碑,但一般没有国门;其他通道,则仅有通道而已。在国内交通枢纽的通商口岸,无论是航空、水运、铁路口岸,则均有海关、安检等实体机构查验出入境人员或货物的身份,保证口岸所在区域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达,同时宣示国家的主权。
再次,口岸拥有办理或检查通关证件或手续的边检、检疫、边贸市场等机构,出入境检查包括护照检查、证件检查、签证检查、出入境登记卡检查、行李物品检查、交通运输工具检查等。出入境检疫的内容则有口岸公共卫生、国门生物安全、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进出口商品安全等。以上职能由移民局或边防部队分工完成。由于国家边境区域是国家领土的边缘地带,因此具有检查程序多、需要文件多、关卡多等特点。但现在随着跨国旅游群体增多,边检部门开通跨国旅游绿色通道,尤其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边检通道多元方便。另外与中国签订落地签证的邻国,出入境更加便捷。西方发达国家与周边邻国的口岸检查与管理也大致相同,如美国与墨西哥之间,不仅有口岸,还在边界线上修建了边境墙[21],主要防范非法移民和恐怖袭击。
最后,口岸民众、边贸及其交通工具具有跨国性。现代国家中75%以上的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这与二战以后许多国家脱离西方殖民体系有关。但西方在殖民期间改变按自然山川河流划分的传统国家边界,结果造成了跨国民众及其冲突,包括跨国民族和跨国职业群体。国与国之间的口岸就成为跨国民族或跨国职业群体的来往通道。如在中蒙满都拉口岸,这里既有中国与蒙古国的蒙古人,他们是跨国民族成员,同时也有从事石头生意的各类商人、经营餐厅和酒店的人、从事物流的人等等[22];在中哈巴克图口岸,中哈两国的跨国民族-哈萨克人是这里最常见的民众,除此之外,有大量的哈萨克斯坦的各类商人来口岸经营边贸。由于口岸是相邻国家的通道,来往民众及其货物需要交通工具才能运达彼此的边贸市场,因此货物和交通工具均具有跨国性的特点。比如,在中尼边境口岸普兰,不仅有尼泊尔各族商人,也有尼泊尔边贸市场,所有货物均来自尼泊尔;在中印边境口岸亚东乃堆拉的边贸市场,每周工作日的下午15-18点,则是印度一方的人与货进入仁青岗边贸市场的时候,印度一方的藏族及其他商人、货物及其运货的交通工具都在仁青岗边贸市场中出现。除此之外,相邻国家的边民也可以持边民证到对方国家。到国家内部的通商口岸更具有跨国性。在国内通商口岸,尤其坐落在每个省会或中心城市的航空口岸,虽然不在国家边境,但乘客从这些航空口岸出发,直接从空中跨两国或多国。因此跨国性是口岸民众、货物和交通工具的特点。
根据以上口岸的特点,本文认为:口岸是双方或多方国家在边境或内部交通便利之处设立的供民众、货物通行的官方通道,它由边界、界碑、国门、海关等象征国家主权的建筑和边检机构、边检通道、边防哨所、边贸市场等组成。
由于口岸分类的标准不同,因此按不同标准的口岸分类如下:
第一种分类:按批准开放的权限可划分为一类口岸和二类口岸。这是较旧的分类。其中一类口岸是指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岸。比如新疆在2017 年以前有18个口岸,均为一类口岸[23],有些是国务院批准开放,有些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准开放。现在随着阿克苏、和田、伊犁、塔城机场投入使用,更多的航空口岸开放,口岸的数量不断上升。二类口岸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管理的口岸。由于省或自治区一级批准开放的口岸也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准,因此现在许多二类口岸也上升为一类口岸。比如中蒙乌力吉口岸,以前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开放的口岸,现在已经上升成为一类口岸;广西的里火口岸也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开放的二类口岸,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24]。随着二类口岸上升为一类口岸的数量较多,这种分类也逐渐淡出。
第二种分类:按出入境的的交通运输方式可划分为水运口岸、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和航空口岸。水运口岸是国家在江河湖海沿岸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船舶往来挂靠的通道。比如黑龙江省共有经国家批准的边境口岸15 个,其中水运口岸10个,它们分别是同江、抚远、饶河、萝北、嘉荫、逊克、孙吴、黑河、呼玛和漠河[25];铁路、公路口岸是国家在陆地上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陆上交通工具停站的通道。如甘肃和新疆的所有铁路公路口岸因深居内陆都是铁路和公路口岸。航空口岸是国家在开辟有国际航线的机场上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航空器起降的通道。现在中国多数省会城市都是航空口岸所在地,边疆省区的航空口岸也一般设在地区级城市,如西藏的日喀则、新疆的喀什和塔城、内蒙古的满洲里等等。
第三种分类:按货物和人员通关方式划分为实体口岸和电子口岸。这是随互联网通关方式普及化后产生的新分类。实体口岸就是指上文所说的航空、水运、铁路公路口岸。通关人员和货物一般经过这些口岸所在地办理通关手续。“电子口岸是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的简称。该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各类进出口业务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国家职能管理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26]电子口岸不仅在解决业务单证弄虚作假问题,严厉打击走私、骗汇、骗税违法犯罪活动有明显的作用,而且节省时间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方便企业进出。
第四种分类,按口岸在国家版图中的位置分为内部通商口岸与边境口岸。内部通商口岸多为内河航运口岸和航空口岸。在我国,内河航运口岸主要指近代西方殖民国家在长江、珠江等内部江河区域设立的通商口岸,比如嘉定、青浦、奉贤、镇江、南京、汉口等等[27];航空口岸则主要指在各个省会及地区级具有航线、机场等设施的城市,这些口岸均地处国家内部,主要用于通商,因此称内部通商口岸。边境口岸因我国与周边国家毗邻的区域有海洋、陆地,因此则有水运口岸、铁路、公路口岸3种形式,比如在中国边境口岸中,水运口岸最多,公路口岸次之,铁路口岸最少。其范围则是指“边境县或边境盟州一级行政区划”[28]。目前边境口岸的称谓认可度较高。既然有边境口岸之分,就应有内部口岸对应,因此按口岸在国家版图中的位置就可以分为内部通商口岸和边境口岸。
第五种分类:按对应国家多少分为第三方口岸和双边口岸。所谓国际性口岸指不与中国毗邻国家的人与货通过有对应国家的口岸。比如巴克图口岸、凭祥口岸、东兴口岸等等均有第三方国家人与货通过这些口岸时进出。所谓双边口岸指对应国家只有1个,中国目前绝大多数边境口岸均为双边口岸,如珲春为中俄口岸,策克为中蒙口岸等等。
以上分类均有使用,但从口岸进出口方便角度来说,按进出国家依靠的交通工具将口岸分为航空、水运、铁路和公路口岸更实用。
虽然从口岸的定义来看,它是国与国之间的通道,其功能应该是通达。但由于口岸又是国家领土和主权象征,因此也有防控的功能,即“通”“控”兼有。
口岸的通达功能主要体现在国与国之间通过口岸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的交流。古代陆地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外交、军事关系,主要就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关口进行。如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普兰迦尔宾、鲁布鲁克等欧洲使节就是通过边关和驿站来到蒙古帝国[29]。随着航海、铁路和航空技术提升,海上港口、铁路车站及航空机场相继成为国家口岸,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口岸均成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的通道。“截至2018 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经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306个,水运口岸135个(其中河港口岸54 个,海港口岸81个),陆路口岸97个(其中铁路口岸21个,公路口岸76个),空运口岸74个。”[30]这些口岸就成为中国与周边及第三方国家对外开放与合作的窗口,尤其在和平时期,口岸就成为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境人员、行李物品、邮件包裹进出的地点。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口岸设有口岸仓库或物流中心,口岸物流因此也成为国际物流的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同区域的边贸物流发展水平不一,比如“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整体水平良好,发展非常迅速。但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物流对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物流管理水平较低,还存在着口岸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像绥芬河、黑河、同江等口岸发展水平较高,竞争力强。而呼玛、逊克、嘉荫等小口岸则比较落后。这与俄方一向只重视大口岸贸易,不重视小口岸贸易有关,因此我们应当针对这一情况加快黑龙江省小口岸的建设和发展。”[31]但这也充分说明口岸无论大小,均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通达作用。
口岸的防控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止跨国犯罪、维护口岸运行秩序、保卫国家边境安全。虽然各类口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裹挟在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各种跨国犯罪必须在口岸得到最大限度地防范。比如跨越国界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32];国际贩毒集团在泰国加工制造毒品, 然后从陆路经过中国大陆贩运至香港, 再由香港转运到美国, 并分散到加拿大和欧洲销售等[33],均需通过港口或陆地边境口岸或通道,这就需要口岸在维护口岸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凭借细致深入的工作将那些对任何国家安全和边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降低到最低点。具体做法是口岸工作人员使用口岸开放权、口岸关闭权、口岸管理权依法、依规进行口岸服务与管理。其中使用口岸管理权中的通行许可权、口岸行政权、关税自主权、检查权、检验检疫权等对来往人员和货物进行详细检查,杜绝伤害国家边境安全的事件发生及延伸到内地。
口岸是古代陆地国家边关的延续,又是由陆海空硬边疆和国家利益内缩或延伸国家边界的软边疆[34]构成的现代国家的通道,通与控是其相辅相成的功能,通中有控,控中有通,才能在保障边境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