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
在进入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的第一堂剧作课上,老师就曾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写作是否可教?”对这个问题的辩论是技术主义写作观同人文主义写作观之间的博弈。显而易见的是,基础层面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进行培养和提升,各种分支写作(如新闻写作、科技写作、公文写作、财经写作、文学写作、影视写作等)的技巧亦可由参考相关书籍或借鉴前人经验来习得,但要做到别出心裁、不落窠臼,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具有影响力的好文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走捷径进行简单的复刻。然而,想要深挖“语言的矿藏”并非无章可循,前提就是打好写作的根基。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以下简称《教程》)作为一本写作通识教材,其专业度与实用性俱佳。笔者读研期间修读“创意写作”“影视剧本创作”等写作类课程时,导师都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书籍。在进行论文写作、影视剧创作及为新媒体平台撰稿的写作实践中,笔者亦由研读本书获得了较多帮助。
实践是写作的第一属性,笔者对书中具有实操性的第六、第七章节印象尤为深刻。《教程》通过前后两个部分来进行写作过程的指导。第六章节着重分析写作前期的“所思所想”,如何采撷与积累写作素材,观察入微于生活,从中汲取写作所需的养料。针对观察的方法,本书总结了两个方面,即敏感捕捉事物的特征和深入透析人的心理。其中,关于窥探人的心灵又提供了三种基本路径:第一,以习惯性来透视人的心理倾向,例如人的口头禅、习惯动作往往能彰显其内里的思想、性格和气质。经典文学作品,如鲁迅的《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形象地展现了她的自大好古。笔者也学以致用,在小说和剧本创作中塑造人物时,为刻画相关人物的形象,添加了语癖性质的台词,使得人物得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另两种路径是以反常化来透视人的真性情,以及以多重性来透视人的复杂品格,这是依托精神分析学所得出的观察方式。创作取材现实,当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了观察现实生活的路径,那么观察便可以深入肌理,在一个较为全方位的视角下,观察到的人与事也将更为丰厚立体。
书中还讲到调查和阅读也是间接获得写作素材的采集方式。每个人的生活维度都有其局限,在无法亲历亲闻的情况下,从他人和书籍中获得第二手资料,也可延伸自己的感知触角。笔者就曾为创作以饲养宠物为主题的故事而走访宠物医院并采访兽医,由此获得了丰富可信的创作素材。只有将来源于真实的人事作为写作基底,创作才不致陷入悬浮与荒谬。
《教程》第七章通过立意与选材、构思与赋形、表达与修改、反馈与吸收四个版块阐述写作过程的后半部分。理论与举例分析并行,直面写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共性问题,针对问题给予了翔实而有支撑的解决思路。本书最为可贵的一项优势便是将难以言传的具体写作过程由面及点、再由点及面地进行阐释。在讲述写作技术性操作方法的同时,也强调活学活用与个体感悟的重要性。书中“构思”的相关章节具体而深入地讲述了写作中较难把握的部分,将构思过程划分为“浮想”、“深思”与“收束”三个步骤,强调为文章赋形的“成品意识”,使学习者得以掌握构思的方法框架,避免落笔后言不尽意的写作困境。《教程》又以论文写作和网络小说创作为例,分别探讨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的构思程序,既可使学习者从中见到这两种不同文体清晰的构思脉络,进行明了的对比,帮助他们在掌握形式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内涵思想的提升和创新。笔者初学论文写作时常常感到难以理清头绪,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整合需要的信息?怎样梳理可供写作的主旨和观点?《教程》中所述的构思方法简明扼要地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七部程序,化繁为简,为论文写作的开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帮助。
文章写作与时俱进,在当今这样一个集成化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化媒体的崛起,写作方式、传播方式以及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书的实用性也体现在紧跟时代步伐,无论是介绍写作技术,还是阐述写作观念,均注重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而且侧重分析了网络互联时代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写作危机”和相应对策,帮助大学生进入学习写作的正确途径。
随着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如今网生内容文本的主题选择、行文结构、情感表达方式、甚至是句式与排版都与传统形式有所不同。“全媒体”背景下,以往的“读者”或“受众”角色向“用户”转化,除了观点的传达与接收,新时代的写作活动更重“互动性”,叙述模式正在由原来纯粹的文字内容转向各种多媒体形态与文字共同承担叙述、论述任务。“后写作”环节也被动态重构,加之评论、弹幕、链接,从视觉上促成了一定的改变,形成开放的超文本数码。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我们所用的写作工具参与了我们思想的形成过程。”然究其根本,写作工具变了,但其内核依然不变,它仍是一种社会性、人文性的精神活动,向他人表达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思考与体会,同时更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精神成长。写作与思维共生,学习写作之所以十分必要,是因为在它博大而纵深的活动过程中,被写作学称为“四环操作”的采撷、构思、表达、修改循环往复,人的思想会通过不断的碰撞得到升华,知识积累总是与具有跨越交叉性质的写作训练齐驱并进,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学识。
总之,笔者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掌握了基础写作理论与方法,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教程》是一本理论性与实操性兼备的优秀教材,彰显了编著者深厚的文艺理论和写作理论素养,其富于新意的理论阐述和具有针对性的例文解析,辅以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设计,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习者树立良好的写作意识与写作习惯,切实提高实际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