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玉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经济社会中越来越普及,主要发达国家将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战略手段。在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提到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将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2019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一项经济激励,它将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人工智能的训练和开发中,进一步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思维起源于1936年数学家艾伦·图灵提出的 “图灵机设想”,自1956年麦卡锡在Dartmouth学会中提出以来,逐渐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发展到如今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一个普遍为学界所接受的定义是“计算机系统的理论和发展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参与的任务”,例如目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图像提取、语音识别等技术。人工智能以大数据所体现的事实和规则为基础,依靠互联网和云计算得以发展,结合计算机科学、神经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通过算法提高机器学习的性能,对人类的专业知识进行模拟。现阶段人工智能最显著的优点在于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为基础,对巨量的大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不断完善各种算法的拟合结果,使得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大幅缩短了科学理论与应用之间的“鸿沟”。
人工智能承载的观念和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领域,对会计行业也带来了显著的影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87年发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简介》的报告,首次提出在财会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自此国内外财务界针对人工智能与财会、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开发出许多用于解决复杂或烦琐财务工作的分析和决策工具。2016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联合Kira System共同研发出“德勤财务机器人”,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基础上帮助财务人员完成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这种数字化劳动力大幅提升了企业在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合并报表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财务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对于当代会计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仅能高效率完成高强度的基础性工作,而且能降低人为错误导致的财务风险,保证数据的真实,以及协助会计人员从繁杂的会计信息中更准确、更高效地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大幅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益率和洞察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人员自身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已成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为会计和审计工作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以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替代原来的手工操作。在会计工作中,传统手工核算工作不仅单一、重复,而且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导致付出的大量精力、时间和烦琐的基础性工作之间不匹配。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会计电算化的水平,通过机器学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进一步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如电子发票的普及、各类报销软件功能的强化、通过智能财务系统自动生成并导出各类财务报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开发并投入使用的“财务机器人”等技术,不仅促进会计人员逐渐摆脱最共通、最普遍化的低效率财务工作、改善财务工作完成的时效性,而且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和成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决策分析。另外,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高效率完成企业复杂且烦琐的财务工作时,也会造成传统会计人员岗位需求的减少。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定其价值的相关性(葛家澍),企业管理者通过财务舞弊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出现问题,使报表使用者得不到会计信息的真正价值。在我国较为特殊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管理者出于私人谋利动机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屡见不鲜,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财务风险预警领域,针对出现股价虚增、资产虚增、债务违约等不同财务问题的公司,通过构建数据和算法模型,提供资金链断裂、造假识别等风险预警,与银行评级标准对接以提供最新的企业财务风险评级。如我国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的金税三期系统,结合大数据评估与云计算的功能,征税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不仅能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面掌握企业拥有多少资产,并且系统后台在物流网的技术支持下保持不间断的实时数据分析,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会立刻启动应急机制。这一技术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进行财务舞弊和偷税逃税的企图,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于大数据,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机器学习所需的建模和算法提供支持,从而提高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过去发生的业务、持续追踪正在发生的业务,而且还能有效地预测未来业务的效益与风险。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随着企业经营数据量的增加,模型和算法程序化分析的精确性也逐渐提高。针对企业业绩预测,传统人为操作往往根据单一的评估方法和数据进行预测,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联结企业过往所有历史数据和不同的模型算法进行预测,同时自动生成与历史数据的比对。如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研发的“第四张报表”智能化系统,出于克服传统财务报表的滞后性和局限性的目的,将非财务数据纳入报表范围内,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外部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分析、风险识别、投资评估等。如今财务共享服务已成为大趋势,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其进行改进,可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和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可行性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预测、判断和效益评估,以推动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力的稳步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大幅度降低了重复、单一性财务工作中的人为参与度,会计人员在财务系统授权和审核确认方面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因为各类纸质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和及时保存也可节省一定的办公容量。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和高要求等特征将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企业会计信息安全风险。由于企业财务系统和财务机器人等技术皆由代码进行预设,如果企业缺少相关专业人员且系统维护不及时或者不当,很可能被黑客利用甚至篡改代码,造成企业会计核算结果出现偏差、重要财务数据和商业机密被泄露,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流程自动化不仅直接导致传统会计岗位需求的大幅减少,而且在促进财务部门职能转型的背景下也会对会计人员的相关知识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财务电算化的发展已导致负责会计核算、出纳、档案管理、税务等基础性工作的人员需求量下滑。其次,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职能已向数据分析、评估预测和参与决策管理转型,会计真正作为一项能动的经济管理工具在企业战略规划中发挥作用,因此会计人员向管理型人才转变已是势在必行。最后,互联网经济重视财务分析能力,不只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管理会计有关知识,同时还需具备经济法、税法、金融学、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可以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理性的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为会计行业带来上述机遇的同时,也可能酝酿着一场会计职业风暴。因此对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应对其带来的正向影响持积极态度,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保持警惕和做好风险防备措施。本文将从会计人员、企事业单位和监管层角度,分析未来会计行业应对人工智能的措施。
会计人员作为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需从观念、视野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提升自我能力的动力。
首先,转变传统观念向管理型人才转型。烦琐的基础性核算工作被智能化系统逐渐取代后,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型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会计知识,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支持,参与企业未来战略决策的制定,协助公司提高内部控制和公司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事业单位的重大事项仍然依靠财务人员的知识运用和经验判定,尤其在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时,更加需要会计人员使用自身经验来进行调整和纠正。因此财会人员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也需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判断力,完成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工作。
其次,开拓国际化视野和提高国际交流能力。根据中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实践与挑战》白皮书可知,近年来我国提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飞速增长且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跨国并购的国际化道路促使会计人员开拓自身视野,不仅需要熟悉本国会计准则,还需要持续关注国际会计准则IAS的更新,同时海外交流机会的增多也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外语,不仅有利于自身考取国际含金量较高的财务证书,还能提升国际化胜任能力。
最后,主动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技能。传统会计电算化目前已基本在企事业单位中实现普及,会计人员使用财务系统提升核算工作效率已不是最新的人才需求,反而是门槛性的基本要求。因此,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如适当学习编程技术,如Python和R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分析能力,还可适应财务现代化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会计人员应该主动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新技术不断取代或者协助会计工作中做好准备。除IT技术外,会计人员也需要掌握数据安全和系统维护相关的知识与技术,缩减与智能技术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孤岛现象,将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与智能技术相联结,不仅可克服在系统日常运营中出现个别故障时的恐慌心理和畏难心理,还可协助财务软件与硬件的开发和应用。
传统会计业务重核算和数据加工,与实际业务流程往往难以保持一致,难以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用性、及时性和相关性。同时,传统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会局限于“事后核算”,无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因此企业可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比如FSSC(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实质上就是对业务流程的颠覆性重组。同时,企业管理层应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加快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新模式、思维模式以及数据处理模式,从而真正将人工智能思维运用到管理思维、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企业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优势,调整优化内部的会计岗位设置和职能分配,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并且促进会计人员参与公司战略决策,为企业创造更多有效价值。为了及时应对数据安全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系统中引入有关安全防护技术,对入侵数据库系统的不正当网络行为,从数据本源出发、利用加密技术进行防护。
我国现阶段所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机器学习领域中的深度学习,对大数据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目前人工智能尚且无法达到人类智力水平,不可能大范围取代现有岗位。有关部门需避免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干预”或“一刀切”式的监管模式,多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引导被人工智能技术造成“降维打击”的部分群体,积极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提升自身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缩短与他人之间的“智能鸿沟”。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近年来,数据安全风险、医疗专利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隐私侵犯和公平性等问题成为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相关部门需要跟进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智能监管规范。
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新型认知技术正在改变着会计行业中的各个方面,对传统会计人员的技能和观念造成了新的冲击。然而,企事业单位本质上仍取决于人力决策、判断和洞察,加之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动机等的存在,许多财务和审计工作仍依赖于职业判断和经验积累。就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而言,其技术的大多数应用还未达到人类智能水平,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达到发展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人工智能在未来仍将以协助或支持会计行业工作的形式存在,而非替代。
因此,会计人员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坦然接受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主动跟上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提升个人知识技能和经验积累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主动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和学习新技术,成为价值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同时,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多于如今正在取代的岗位数,因此会计人员转变自身传统观念、拓宽国际化视野和升级信息技术的知识水平与技能,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是迎接未来技术挑战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