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 辽宁沈阳 110032)
当前,国土综合整治是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进农田生态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经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
原国土资源部2016年下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为当前国土综合整治活动指明了方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和节约优先战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要求,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助力脱贫攻坚;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进入新发展时期,深入推进辽宁省五大区域发展战,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和建设宜居乡村为载体,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国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青山、碧水等重大生态工程,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设美丽新辽宁。
全省中低等地占比较大,坡耕地比重较大,面积约63万公顷,耕地质量偏低,坡耕地比重较大,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农田水利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30%,现有灌排设施建设标准低,质量低,高强度的利用致使耕地地力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运行形势影响,加之老工业基地自身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经济主体结构和要素结构不合理匹配,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此影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资源消耗费税大幅降低,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以农用地、建设整理为主的国土综合整治政府性投资也逐年减少。虽然一直在鼓励社会投资,但政策红利不明显,少量的社会投资和金融资本,解决不了全省国土综合整治资金需求。
辽宁省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区和西部低山丘陵区。西部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相间分布有河谷平地,植被覆盖率低,质量较差,水土流失严重,且受科尔沁沙地的影响,本区由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600千米的狭长地带形成了全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不宜开发补充耕地;沿海平原区土壤盐碱化严重,且分布集中,改造为农用地的难度较大,且受南部海水影响,沿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损毁农田现象,这些都会给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增加难度。
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42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9%;全省因生产建设造成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面积近2万公顷,人为加剧了水土流失;根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辽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约5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45%,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沈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抚顺市、鞍山市等工业城市和金属矿山周边区域农田污染严重,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营口市、大连市、锦州市、盘锦市等沿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损毁农田现象。
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推动改革创新,整合各项资源,健全土地综合整治市场化机制。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核心,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宗旨,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城镇和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进一步加大土地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切实保障土地综合整治实施。
以推进区域国土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以中部平原现代农业整治区、西部低山丘陵综合整治区、东部山区生态保护整治区、沿海平原城乡统筹综合整治区为差别化整治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城乡建设用地整治规范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有效推进、土地整治制度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等五大目标为主要任务,以中部平原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程、辽西北中低等地提质改造重点工程、辽东南景观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程、辽西精准扶贫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工程、辽东煤炭基地土地复垦重点工程、交通水利工程沿线复垦重点工程、辽中南城市群低效用地再开发重点工程、辽东半岛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示范工程、传统村落保护性整治工程等九项工程为抓手,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差别化国土综合整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