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中共贵州省委关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部署,因地制宜变革传统农业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变革成果突出,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奋力谱写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玉屏篇章。
玉屏侗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县情实际,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力抓产业选择。选择和提升油茶、生猪养殖、精品水果及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撑起农业产业半壁江山,并引进贵州万沐春油茶和北京中天金谷科技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以及实施温氏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促进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短、平、快”产业为辅助,选择和培育蔬菜、肉牛产业草畜配套、生态渔业、中药材“四大新兴产业”,从自给自足而生产向市场需求而生产转变。二是力抓园区配套,打破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行政壁垒,坚持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养、集中连片管,建成铁柱山、凉庭寨等9个省、市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全力推进16个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着力构建“4+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把产业多元发展串成珍珠链。三是力抓循环农业。启动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中心项目,正在全力打造“贵州唯一、全国一流”农业废弃物利用示范项目。四是力抓乡村旅游。依托文旅资源创新康养新业态,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农户根据运营公司的要求对闲置房屋按照民宿标准进行装修,运营公司将康养游客分散到农户家中,由公司向农户支付每人每月的生活及住宿费用。制定了乡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条例,为乡村旅游保驾护航。
在培训农民上,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发挥“土专家”“田教授”等一线农机人员技术骨干作用,根据产业选择定位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在技术服务上,聚焦重点产业,分产业成立若干专班,常态化调度和服务各自负责的产业发展。组建全县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团队,建立专家服务示范基地工作机制,明确奖惩办法,实行挂牌服务,每个贫困村和产业发展基地均有专家进行指导服务。在“产、学、研”相结合上,与大连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铜仁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了全省首个建在县一级的省级科研平台“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生产应用研究、提高科技含量。
加强财税扶持。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200万元以上作为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建立财政资金杠杆机制,出台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贴代补、以基金代补”等形式,重点支持特色种养业、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等,设置农业保险。加大项目编制、论证和实施力度,抓好涉农项目争取及涉农资金整合,引导资金向现代农业产业带聚集。加强金融扶持。探索“银企保”融资机制助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广“助保贷”“特惠贷”“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信贷产品,积极争取省、市产业子基金支持和投入。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以企业“龙头”为带动对接市场,合作社“龙身”为纽带使企业与农户联结,农户“龙尾”为基础进行生产,促进企业“放下包袱”拓市场,合作社全心全意抓管理服务,农户一心一意抓生产。通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8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20家,玉屏黄桃联合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探索“县有龙头公司带动、乡有扶投公司运作、村有集体经济注入、户有利益联结覆盖”的发展模式,单个项目采取“721”比例利益联结固定分红模式。在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利益无缝覆盖的同时,探索出台差异化管理办法十条规定,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积极作用。
加大线下直销力度,让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与县内七大超市签订合作协议,在超市设立本地农产品销售专柜;与部门合作,推进农产品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食堂、进医院、进批发市场;与上海万果联、长沙绿叶、武汉天香果园等龙头企业合作,向贵阳以及广西、香港等地配送蔬菜540余吨;与东西部对口帮扶城市产销合作,在苏州市、太仓市建立“玉屏农产品直销中心”3个,销售额达1574万元,为太仓提供6万头生猪活体储备。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及物流服务中心、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基地,与阿里巴巴、中国邮政等签署合作协议,完善农村电商和农产品营销体系,对入驻企业实行“四免三帮”政策扶持。建成贵州省首家专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农特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全县所有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
全面铺开“四融合”推进“村社合一”改革,出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全面清理整顿“空壳社”和“僵尸社”。改革的方式是以融合国家政策性投入、融合村级基层组织、融合多种经营模式、融合专业会计公司为切入点,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成员与集体所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之间交叉任职,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产业中的引领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村集体经济进行资源整合,全县所有村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全覆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户100%全覆盖,实现改革红利释放。
玉屏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促进农村美、农业强和农民富上台阶,助推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和乡村振兴示范引领。
“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箫笛之乡”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玉屏箫笛YPXD及图”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油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箫牌”茶油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玉屏黄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县油茶发展到20.7万亩,年产鲜果16650吨,产油1040吨,精品水果(黄桃)发展到6.5万亩,生猪养殖年出栏32.89万头,以茶树菇、鹿茸菇、羊肚菌等为品牌的食用菌发展生产基地10个,食用菌产量3万吨,成为全省30个食用菌种植重点县之一。年度种植蔬菜5.5万亩,产量9万吨。推进3000亩专用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草畜配套,正在实施筠硕肉牛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建成后年上市肉牛规模将达1万头。
让生产、生活、生态、生意空间优化组合,让项目向产业聚集、设施向产业聚集、服务向产业聚集,促成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化、条带式、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一条以“小区养猪、大棚种菜、山上栽果、林下种药、水中养鱼”为主要内容的山地生态高效农业新路。坝区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洞坪、詹家坳等地创办5个蔬菜高效示范基地,形成了西兰花、生菜、芥菜等一批蔬菜品牌。在全县8个乡镇(街道)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全县林(果)药套作、林下养殖总面积达2万余亩。
逐渐形成以园区为载体,以油茶、食用菌、精品水果(黄桃)、生猪养殖为主导的核心产业,以种(苗)源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上下游产业,以林下别墅鸡养殖、农业观光、湿地游乐、植物文化科普为重点的配套产业,以周边农家乐、休闲垂钓、户外健身、康养民宿为辅助的衍生产业。“茶花泉”获评国家3A级景区并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田坪镇发展民宿经济,鼓励周边群众把闲置住房打造成民宿,加盟参与康养游客的接待工作,吸引“八方游客”,2017年试运行至今已有35万余人次到田坪旅居,加盟农户人均增收3600元。
较好地实现了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的目标,兑现了“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庄严承诺。继2018年9月21日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通告宣布玉屏退出贫困县行列后,2019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目标,2020年7月至8月还接受了全国脱贫攻坚入户普查。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35元,比2014年增长62.04%。2019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突破1200万元,村均达18万元以上。玉屏步入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被列为贵州省10个、铜仁市唯一的乡村振兴示范县。
围绕中央、省、市规划战略思路,充分考虑人文、空间、产业等要素,进一步谋划产业项目,更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成片、连线、攻点”的思路,在主导产业上盘活存量、增加增量,通过“按户计数、以亩奖补”的方式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门庭院落栽种油茶。调减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坚持以短养长,在油茶林、黄桃林下套种花生、中药材以及养鸡、鹅。借鉴田坪康养模式成功经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抓好乡村振兴亚鱼整乡示范创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争取国家层面政策倾斜和对口帮扶城市支持力度,大力引进契合主导产业且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品牌企业落户玉屏,为吸纳就业、创造财富奠定基础。发挥龙头企业统一计划、供种、技术、收购、加工、销售、质量、品牌等方面引领作用,与劳动力、土地和附属设施等资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股组建合作社,实现由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发展”对接大市场的转变。
加大对贵福菌业、朱家场冷链物流中心、四季超市等8家冷库企业指导力度,完善冷库管理使用制度。立足玉屏交通区位优势、县域特征和农特产品上市集中等特点,引进或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入资本扩大冷链企业范围,鼓励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系统化、规范化发展,提高季节性农产品的错峰销售能力,提升流通效率和供给质量。
对僵尸企业、闲置企业进行清理,腾出厂房、腾出空间做农产品加工,拉出加工企业培育清单,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转化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围绕油茶、黄桃、郭家湾贡米等地标品牌,对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和创建一批有机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和畜禽屠宰等初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和产品附加值“双提升”,进一步推动小农经济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
一是利用村集体的矿产、山林、土地、鱼塘等资源优势,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发展资源利用型集体经济。二是在区位优势明显地区或城镇规划区,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与具有发展潜力、缺乏资本金的村寨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飞地经济”,发展易地置业型集体经济。三是成立村级建筑、劳务服务公司等实体,开展工程施工、道路养护、林业绿化、烘干储藏、集中运输等经营服务,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