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湖北省江陵县农业农村局)
黄芳(湖北省江陵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龚友虎(湖北省江陵县资市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张维锋(湖北省江陵县白马寺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付可祥(湖北省江陵县普济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建立畜禽防疫档案是执行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建立畜禽防疫档案。2013年以来,湖北省江陵县不断改革创新动物防疫工作,先后推出了“五步五制”、分类分级精准防疫模式,并探索建立了信息全面、内容简洁、方便实用的防疫档案。而散养畜禽防疫档案是实施强制免疫计划的关键记录,也是动物检出证的重要依据。为改革创新动物防疫模式,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推进防疫档案电子化,江陵县从2014年开始,对散养畜禽防疫档案进行修改,在保证追溯信息完整的前提下,设计了高效、便捷、简单、实用的防疫档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疫苗浪费。
1.收集畜禽防疫基本信息。建立防疫档案,基本信息是基础和关键。相对于规模养殖场而言,畜禽散养户的信息往往复杂多变,防疫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养殖户基本信息不全,一个农户的免疫注射要往返多次才能完成。同时,养殖户基本信息不全,对疫苗申报和使用管理也带来一定困难。
江陵县在“五步五制”防疫模式推行前,在充分征求防疫员意见后设计了调查摸底表,将组别、农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电话、动物饲养情况纳入调查范围。防疫员从村委会会计和农村电工手中分别拿到农户花名册和电话号码,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江陵县6万多个农户基本信息的调查,而且没有出现漏登的现象。
表1 免疫登记表
2.修改完善免疫档案。以往的散养农户免疫档案,由于重复填写畜别、疫苗名称、防疫员、畜主等项目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填写漏项现象经常发生。在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后,江陵县设计了新的免疫档案。
档案由封面、春秋防疫汇总表、春秋防疫疫苗标签粘贴栏、免疫登记表和封底五个部分组成。封面反映了乡镇和行政村、防疫员和年度信息;春秋防疫汇总表分小组进行统计并汇总;疫苗标签粘贴栏用于免疫注射疫苗标签的粘贴,反映免疫病种、疫苗生产企业和批号等信息;免疫登记表(见表1)采取春、秋两季正反设计,反映生猪、家禽的强制免疫情况。新免疫档案既保证了追溯信息完整,同时又具备了统计功能,做到了简洁、实用。
3.分析防疫档案。
(1)密集度排序。从2014年起,江陵县同步建立了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散养农户免疫档案,逐步推进养殖信息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密集度(养殖农户数/农户总数)高低进行统计和排序。
(2)密集度分类。以密集度排序为基础,按生猪和家禽两个养殖品种,分乡镇进行分类,全面掌握各村民小组养殖情况。对畜禽养殖情况,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全面掌握散养畜禽分布情况。
1.防疫管理分级。根据养殖密集度将江陵县分为四类地区,即养殖密集度大于等于乡镇平均养殖密度150%的村、养殖密集度大于等于乡镇平均养殖密度30%的组为一类地区;养殖密集度在乡镇平均养殖密度的50%~150%的村、10%~30%的组为二类地区;养殖密集度小于乡镇平均养殖密度50%的村和小于10%的组为三类地区;紧邻县内3条重要交通的村组为交通沿线地区。
2.调整防疫模式。统计表明,江陵县散养农户村组分布区域差异明显,前期推行的“五步五制”防疫模式重点解决防疫责任、防疫流程、考核方式等问题,防疫力量平均分配、重点区域不突出。在摸清养殖分布情况后,江陵县从2015年起将“五步五制”防疫模式发展为精准防疫模式,在四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实行不同的防治策略,在一类地区和交通沿线村实行常年免疫,在二类地区执行定期巡查和免疫申报结合制度,在三类地区实行免疫申报制度。
3.实行防检结合。江陵县从2015年开始,对散养畜禽防疫档案实施专人管理、定期更新,及时上传到县畜牧兽医QQ工作群,官方兽医在检疫出证时可以及时了解到畜禽免疫状况,解决了散养农户检疫申报过程中不能提供免疫记录的问题,建立了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工作流程。
4.反馈疫苗供应需求。强制免疫疫苗由县级申报,省级集中采购。相对规模养殖场而言,散养畜禽疫苗需求数量统计工作难度大,实行春、秋两季防疫汇总(见表2)后,并将疫苗申报数量与实际领取数量进行比对,便于科学制定疫苗申报计划,疫苗管理更加规范。
表2 春防汇总表
完整全面的散养农户信息效果显著:一是为免疫告知(先预约、再免疫)奠定了基础,解决了多次往返才能完成免疫注射的问题;二是为疫苗申报、免疫统计提供了数据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疫苗浪费;三是解决了跨区域安排的难题,防疫员可以依据农户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时上门服务;四是方便了督办检查。主管部门可以随时、随地入户抽查强制免疫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