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冰岛渔夫》看洛蒂的海洋情结

2020-03-01 16:06杜昱欣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意象海洋

摘 要:西方海洋文学的发展起步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希腊城邦和海洋崇拜共同发展起来,许多神明依海而居,如波塞冬。海洋总是容易引人共鸣、抒发情怀,所以作家对海洋题材的偏爱不言而喻。《冰岛渔夫》通过发生在布列塔尼的亲情与爱情,以及友情间的生离死别,描写了布列塔尼人世代依海长大,靠海生存,也一生与海做斗争的生活,呈现了海变幻无常的复杂形象和特性,揭露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表露了洛蒂内心深处对海洋的复杂情怀。

关键词:海洋 意象 人物形象 海洋情结

一、“海”的意象分析

“大海”这一意象是《冰岛渔夫》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它时隐时现,有时以大背景的形式出现,有时以具体的形象存在。

(一)海作为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大海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所有情节的发生都离不开海,所有主要人物也都与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平日里冰岛渔夫们的生活一多半是在海上,他们初春离开,直到秋天才回到陆地。大海通常是平静无波澜的,永无黑夜的冰岛,黄昏紧连着黎明,又一个清晨即将到来,光线反射在海面上映出温柔的粉色,预示着冰岛人在海上漂浮的又一天开始了,平静的大海给清晨带来了一种静穆、和谐的气氛。但有时,即便海面平稳,却也暗藏着波涛汹涌。大海也有活泼的一面,“海浪卷成涡形,继续追逐、重叠、钩攀,浪头越来越高,波谷越来越深……”对于大海来说,这可能只是一场追逐式的小游戏,但渔民却要时刻保持谨慎和清醒,以免被卷入而丧命。大海时而平静,时而跳跃,游戏一般,和渔民你来我往做起了海上的娱乐小游戏。

西维斯特负重伤乘船回途的过程中也有大海的描写:“大海并不平静……在这个无边无涯的赤道海面上,只有酷热的湿气和令人窒息的闷热。” 营造了一种闷热焦躁的环境,像西维斯特恶化的身体状况一样令人窒息。

扬恩和哥特结婚的那天,洛蒂也在小说中对大海的景色进行了描写:“海风在壁炉里像下地狱的人一样痛苦地号叫,有时风声令人胆战心惊,连房屋的石头地基都在震撼。”扬恩认为“是海不高兴”,恶劣的天气描写也在为之后扬恩的结局做出暗示。

《冰岛渔夫》中大海不断被当作背景出现,它的变幻是情节悲喜走向的预兆,同时,大海变幻无常的特性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海是保姆

面对出海这件事,布列塔尼的男性主要有两种态度,一部分人是抗拒和害怕,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淡然,而扬恩就属于后者,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海的排斥,海对他们来说是另一个舒适区。原因要归结于大海在他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那便是陪伴,他在海边出生在海里长大。大海像是一个贴心的奶母,将牙牙学语的婴儿抚育成一个身强力壮的渔夫。这样的形象展示了大海温存的一面。

(三)海是新娘

大海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渔夫们的新娘。这个身份在文本中出现次数并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最初是在文本的开头,人们在船上调侃扬恩恋情的时候,扬恩用大海作“挡箭牌”,说他的新娘是大海,他要娶大海。后来,扬恩也对哥特说在海上从不厌倦,哥特还因为感到被大海占了上风而难过。大海最后一次作为新娘的身份出现,便是在扬恩和哥特结婚的那天,海风在怒号,象征着大海对扬恩恋情的愤怒和嫉妒,最后扬恩出海时“新娘”张开喉咙将其吞噬,而他最终永远回到了大海新娘的怀抱里。“扬恩想起了他那有血肉之躯的新娘哥特,奋力抵抗那位坟墓的新娘……像垂死的公牛深沉地大叫一声。”结尾处这段对扬恩死前惨状的描写表现了他和大海新娘斗争的激烈,这里表现了大海激烈汹涌的一面。

(四)海是刽子手

每年出行的船只里总有一两只不会出现在返航的队伍里,站在岸边的人望眼欲穿,最后也只能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接受现实。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著布列塔尼地区,如何接受死亡成了每一个冰岛渔夫的妻子都要面对的困境。正如莫昂奶奶,她的孙子死在归途的海上,她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她的丈夫、她的父亲的生命都早已飘逝在海上,而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际遇。“他们(渔夫)每次归来,几乎总能看见新生婴儿,这是在头年冬天受孕的,这些不断被大海吞噬的渔夫家族需要许多孩子。”新生儿的降生才能给不断失去男丁的家庭带来希望,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家族下一个悲剧的开始,周而复始,冰岛渔夫们的命运轨迹总是相似。给了布列塔尼人民美好生活的大海却又给他们带来死亡,这样的大海是残酷无情的。

作者通过描写赋予大海不同角色,形象地揭露了大海变幻多变、反复无常的多面神秘特性,同时也暴露了人在面对大海时的弱小和无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海其实才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

二、人物形象分析

(一)渔夫扬恩

为了帮助父母维持一家九口的生活,身为家里的长子,扬恩很早就随着“玛丽亚”号船出海捕鱼,扬恩的形象是一代代冰岛渔夫们的代表。扬恩和大海之间的关系随着扬恩的成长不断改变,起先扬恩视大海为乳母,而后是朝夕相伴的伙伴,再后来,到了嫁娶的年纪,他二十七了,婚事仍没有着落,当同行人调侃他,西尔维斯特在一旁劝他应该结婚了时,“他活泼地转动眼珠,总是一副倨傲的神气,‘但是决不娶本地的姑娘,不,我要娶大海,要请你们大家,请这里所有的人来参加我的舞会……”大海是扬恩的挡箭牌,大海化身为他的新娘。

除了大海,哥特是他现实世界里的情人。谁能拒绝目光澄澈、声音安详、心地又善良的富家女哥特小姐呢,而哥特也对这个长相英俊、目光稍显粗野、两肩出奇宽的年轻男子情有独钟。荷尔蒙让这两个互有好感的年轻人在第一次搭档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便互相表达了心意,但随后执拗的扬恩因自觉暂时配不上家境富裕的哥特选择逃避这段感情。他不再理哥特,开始刻意疏离自己的情人。但他的父母、好友西尔维斯特还有一同出海捕鱼的伙伴都拿哥特来揶揄他。对此,他展现了自己固执的一面,他只想逃离,不过,等到有一天没人再想起这件事时,他再来爱她。扬恩的单纯和执拗在这段感情中就此得到体现,正如他对大海的感情,也是一样。

西尔维斯特的去世、莫昂奶奶的悲恸深深触动了扬恩的心,并且也唤醒他开始正视心中对这段感情的态度,最终两人修得正果。他们结婚的那天,天气黑沉沉,风雨大作。对此,扬恩微笑说:“是大海不高兴,因为我答应过娶它。”戏谑之外,道出了扬恩心底对大海的一丝忠诚。同时,扬恩也向哥特坦言,他从不怕海上的狂风巨浪,他是爱着大海的。这种对大海炽热的告白,连哥特听了都感到难过,仿佛大海在和自己争夺扬恩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

出海的那天,同往年一样,潘波尔码头上人山人海。有即将奔赴寒冷北方的冰岛人,也有他们的母亲或妻子,有些人因生死未卜而饱含热泪,也有些人说说笑笑、漫不经心,还有一些母亲则因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将至、恐怕无法等回儿子而湿了眼眶。这一次,哥特加入到了她们的队伍中间。扬恩和哥特,这对新婚小夫妻,即将开始如潘波尔小镇上的其他家庭一样的传统的分居生活,妻子哥特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即将开始一轮又一轮漫长又难熬的等待时光。

扬恩对大海的感情,与很多出海捕鱼的伙伴一样,他们常常要面对大海的奇异诡谲、阴晴不定,但骨子里始终还是流淌着冰岛渔夫的血液,一辈子也抵抗不了海的召唤,即便明知那召唤是塞壬的歌声,动听背后却暗藏着致命的陷阱。

(二)莫昂奶奶

自己的孙子西尔维斯特客死他乡,父亲、丈夫、儿子全部葬身大海,莫昂奶奶的命运闻来凄惨,但在以捕鱼业为生的潘波尔小镇,这样的境遇不是特例。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在独自拉扯家中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她们美好的容颜改变、芳华逝去,恐怕是大部分潘诺尔小镇妻子和母亲们的真实生活写照。悲剧宿命般轮回上演,每年都有船只最终留在了远方,但是她们依然一年又一年来到码头送别丈夫或儿子,然后在永远没有爱情的春天里等待,独自养育下一代,然而她们对这一切从无抱怨,除了不舍和担忧。世代在海边生长,对于大海的变幻莫测,她们早就习以为常。而且同她们的冰岛渔夫们一样,她们也是冰岛人的后代,骨子里也流淌着冰岛人英勇的血液,所以对于可以吃人的大海,她们是向往的、臣服的,或者勇敢对抗的,在她们的脸上,永远也看不到逃避和恐惧的影子。莫昂奶奶的形象,代表了潘波尔小镇上甚至是布列塔尼地区很多具有母亲或是妻子身份的女人。她们可能先是失去了丈夫,而后是兒子,体现了布列塔尼妇女的勤劳和坚韧。

三、皮埃尔·洛蒂的海洋情结

作者的成长环境和社会大背景通常对创作者的选材或者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也正是不同作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洛蒂的很多自传体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这一写作习惯,所以我们可以试图从作者的成长过程去了解他对大海的感情及其根源。

法国作家洛蒂出生在法国一个距离大西洋仅有15公里的小城。从小生活在海边,逐渐养成了对海的一种依赖。在自传作品《一个孩子的小说》里,他提到自己第一次见到海的场景:“我嗅到一股清新又刺激的味道,从家中跑出来,被一种一会儿微弱一会儿又强大的奇怪声音所吸引……突然,我停止脚步,呆立在原地,感到整个身体都在战栗。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黑压压、阴沉的画面,一直延伸到无限远方,仿佛没有尽头……”可以说,洛蒂从小就对大海有着深深的迷恋。他的祖先有不少航海者,几个哥哥也都从事海上工作,而且他很早就被一本古老的海上日志所吸引。这一切,加深了洛蒂对海洋的向往和成为一名海军或者水手的期盼。后来,因为海军军官的身份得以游历世界上的很多角落和地方。但哥哥在海上的遇难,以及他自己在海上四十二年的亲身见闻,都让他在逐渐拥抱大海的同时更为全面地认识大海,意识到大海的破坏性、不可战胜性,他对待大海的态度和感情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洛蒂的成长经历对其海洋情结的产生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一方面为其所吸引,另一方面他清楚大海给人的生命所可能带来的破坏性,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不堪。所以他写出这部反映他心境的小说,献给他一生热爱却又敬畏的大海。

所以,在洛蒂的作品中,海是一个备受喜爱的意象和因素是有其背后因素的,洛蒂也并没有否认它的危害性,正如在《冰岛渔夫》中,因为大海,情侣哥特和扬恩戛然而止的幸福、莫昂奶奶晚年所要面对的孙子的死亡,都使得故事充满浓浓的悲剧色彩,揭露了人力在抗衡大海、面对大自然时的微小。当然,冰岛人对于大海的信仰和向往并不会因此而消失。而这复杂的感情,也正是洛蒂想要表达的。

结语

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小说中大海的意象及其背后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表现其无常、多面的特性。之后,运用人物形象解读的方法分析了《冰岛渔夫》中有代表意义的两个人物形象,通过他们观察“冰岛人”和布列塔尼的留守女人对大海的复杂、矛盾的情愫。最后,通过展开洛蒂的个人成长经历挖掘其大海情结的来源,旨在将作品与作者个人情感经历相结合,对作者的大海情结进行探究和解读。

参考文献:

[1] 柴丽. 论洛蒂作品中的异国情调.[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LOTI Pierre. Le roman dun enfant. Paris. Calmann-Lévy. 1890.

[3] 皮埃尔·洛蒂.冰岛渔夫[M].桂裕芳译.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

[4] 王立. 大海与中西文学比较[J].青海社会科学,1989(5).

作 者: 杜昱欣,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意象海洋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