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芝 王艳珍
(1.哈尔滨华德学院;2.哈尔滨工业大学)
制造业的良性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还与区域内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东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各制造类企业也开始针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展开了产业运行的全方位思考,以此来更好的顺应时代进步需要,为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奠定可靠基础。
东北制造业的有序发展与相关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以及专业院校等的协同发展有很大关系,是构建市场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落实与深化,各行业领域的经营模式与制度体系正逐渐发生转变,不仅给制造类企业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增加了难度,还间接给产业创新带来了一定负担。如吉林制造业的“原”字号产品和“初”字号产品较多,在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原料加工和特产加工等方面都有涉猎,因此在实际制造生产中会涉及到很多企业分工与协调问题。而阻碍协同发展顺利进行的原因不仅与协同分工机制不健全以及产业运行模式单一化等有直接联系,还与公共资源共享不到位以及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有关。因此东北制造业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对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视,为突破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带来活力。
大量高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不仅给自动化与信息化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还给制造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推动力量。但部分地区制造业在面临智能化产业转型时会有所阻碍,在增加经营压力的同时给制造类企业的发展增加了负担。如制造业具有组织难度高一级配套设施复杂等特点,要想让智能技术在生产环节中发挥出最佳效果,则需要做好前期的技术处理工作。但一些地区的制造类企业还没有达到有效驾驭智能技术的要求,若强行对其进行智能化升级,那么就会出现技术资源配置不合理情况,增加企业成本输出压力。
虽然制造业的平稳发展给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大量制造类企业的出现还是给资源能源的应用带来了不小负担。如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会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来用于建材冶金、工业生产以及医药制造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气体。根据某地区17年工业气体排放量显示,二氧化硫、氨氮以及氮氧化物等的排放总量已超过了150万吨,不仅给区域内良好自然环境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因素,还给制造业良性转型升级的开展造成了阻碍。由于制造业本身就具有能耗量大的特点,因此在节能减排下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会存在些许难度,需要相关企业能在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的同时,将节能减排及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产中。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部分,东北地区制造类企业需要肩负起这一重担,除了在自身经营管理中提高对自主创新理念的重视,还要注重与相关企业协同创新和共同进步的稳步开展。在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制造类企业可以根据产业特点与协同发展需要,围绕中心类技术建设符合转型升级需求的技术体系,如汽车工程技术中心或石化工程实验室等,从而为后续的产业创新与协同转型构建有利环境。在创新规划与落实方面,制造类企业要基于“互联网+”理念对当前产业链中涉及到的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针对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的产业项目,合理规划技术创新方案。对于技术落实中存在的细节问题,除了要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还要对影响落实效果的不利因素进行管控,从而为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保障。
传统理念下的制造业主要以产品生产以及产品出售为重点任务,而忽视了强化服务理念的重要性。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整个交易过程的服务体验,给制造业服务环境的营造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阻碍了制造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转型升级,降低了经济效益提升速率。因此,东北地区制造业需要明确服务化的发展方向,构建良好的服务环境。相关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搭建产业服务化平台,让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中享受到优质的线上服务,在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减少线下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于东北制造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服务政策,有关部门除了可以结合“互联网+”理念来对落后的服务政策进行优化处理,还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对实力较强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此来并购境外优质的制造类企业,助力产业技术及服务水平的提升。
保证产品质量是制造业发展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制造类企业得以稳步发展的关键。但受市场竞争激烈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在制造生产产品时没有过于注重其质量,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时间以及技术资源等投入到了提升产量方面。这不仅给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还严重阻碍了经济平衡发展,因此东北制造业要对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重视,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如以产量为主导的制造类企业在生产产品时,除了要对质量升级与经营模式转型等进行合理规划,并结合“互联网+”理念更新质量监督制度及体系,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将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重要性进行内部宣传,以此来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为东北制造业的良性发展与转型升级注入力量。另外,政府部门也要结合制造业实际发展情况对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进一步明确,保证制度标准得到真正落实。对于市场环境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则要通过法律武器及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政治,并将诚信经营理念贯彻到制造业市场中,让企业得以正向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行业领域的发展中,不仅在工艺制造、产品研发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力量,还给制造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东北制造业需要迎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理念,提高对智能化产业链构建的重视,借助高新智能技术帮助传统产业模式进行更新升级,让更多制造类企业发挥智能技术的价值,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如可以选择模范性示范企业,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宣传,让更多相关企业发现智能产业链的优势与价值,在制造、生产、管理及服务中不断融入智能技术。除此之外,在新兴制造产业培育方面也可以在优化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企业加以引导,提高制造类企业参与度与响应度的同时,为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传统死板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消费者的购物需要,若在“互联网+”背景下执着于单一的实体经营模式,那么不仅会缩减受众的涉猎范围,还会直接阻碍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所以东北制造业要抓住“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将消费者为主导的经营理念落实到实际产业发展中,从而为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打下稳固基础。首先,制造类企业需要针对自身产业运转、品牌打造以及销售渠道等完善落后传统的经营模式,如借助网络技术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经营体系,即满足了消费者便捷购物的心理,又增加了产品销售渠道,是实现网络及产品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体现。其次,企业要注重对消费者阶段性调研的重视,一方面是为掌握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为产业经营模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站在消费者角度改善产业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来强化企业整体经营水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一份力量。
制造业在发展阶段中除了会应用到大量物力及财力资源,还会在人力资源上有较大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制造类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不仅在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方面有多重考量,还会对其综合素质水平进行判断,以此来助力内部专业技术团队的建设,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等提供保障。东北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可以与专业高校进行合作,以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环境的同时,为后期人才的引入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制造类企业还要结合自身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等内容,对人才引进标准及政策进行调整,在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引进综合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为企业产业链高效运行注入动力,推进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
受“互联网+”背景的影响,东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得到了广泛人士的关注。区域内很多制造类企业也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及发展需要,对产业链的智能化创新、产品经营理念的转变、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企业间的协同发展等提高了重视。虽然部分制造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还是会因细节问题而阻碍了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如产业创新力度不高或节能减排压力过大等,但科学合理的将计算机、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融入到产品生产销售中,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关注的重点。这对助力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效益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