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治安与交通管理学院,北京 100038)
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也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属性,是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交通工程是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 世纪80 年代初从美国引入到我国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在1984 年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就开设了“交通工程”这门课程,至今已经整整36 年的授课历史。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内容的不断变化,“交通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中,教学过程中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工作,包括调整教学大纲、进行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等实践教学、开展交通组织设计等等。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2016年公安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将“交通工程”改为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国际化发展的目标。2018 年春季学期,课程组中的三位教师第一次进行“交通工程”课程的双语授课。
教育部早在2001 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鼓励和推动高校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双语教学开展情况更是被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交通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国内开办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专业的高校均开设此课程。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最早始于2003 年,目前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多所高校对该门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2009 年有三位教师发表了关于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的论文,北京工业大学贺玉龙总结了《交通工程总论》双语课程五年来的教学经验[1],该校教师杨孝宽对适合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外语水平及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2],武汉科技大学何雅琴提出了“采取部分双语、部分中文或者部分全英文讲解三种模式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3]。2015 年何雅琴从教材的制定、师资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英文比例及分班教学等教学环节对多年的“交通工程”双语教学进行了反思及探索[4]。2016 年大连海事大学郭乃胜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模式[5]。2017 年贺玉龙又基于该双语课程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历程,总结了多源化教学模式和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6]。
由此看来其他地方高校开展“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已有不短的时间,公安院校的师资队伍、学生水平和其他双一流地方高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同时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课程构成体系与普通地方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在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中迎头赶上,开展“交通工程”(双语)课程的教学研究十分必要。
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在“交通工程”双语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Roger P.Roe ss,Elena S.Prassas,William R.McShane 编著的原版英文教材Traffic Eng ineering为主,辅以HCM 2010 和Traffic Th eory为补充的原版英文材料,对照公安大学出版的《交通工程学》教材进行授课。Traffic Engin eering是美国交通工程专业广泛使用和评价最好的教材之一,书中专业知识讲述严谨、内容全面、示例丰富。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的目的是保证专业知识的原汁原味,辅助的中文教材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有效地理解相关知识。教师采用预习、复习、布置书后作业等方式督促学生看书,在原版教材上划出要求学生精读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学习。
交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括内容广泛。依据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避免和其他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交通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概述、交通流特性、交通调查与检测、交通流理论、交通分析与评价(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各类道路及交叉口的运行分析评价)、交通工程方法等内容,其他内容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停车规划与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等不再讲授。教学以课堂教授、讨论为主,实操要求较多的交通调查这部分内容采用人工调查法进行,即给出交叉口和路段视频,学生分组进行交通流基本参数的观测,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交数据分析报告,教师现场予以指导。
教学中不是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采取双语、中文或者全英文三种讲授方式,灵活使用。课件中关键的知识点均为中英文对照,对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课上请学生进行翻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全方位教学,一是使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实现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的全流程跟踪;二是在线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相关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三是制作了10 节微课,方便同学们自学;四是提供专业网站的链接,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期末成绩由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所留作业大部分为英文教材每章所附习题和根据教学内容给出的客观题;期末闭卷考试是全英文考题,由选择题、简答题、推导题和计算题组成,学生用中文作答。有的教师采用Kahoot 做课堂小测试,Kahoot 是支持多个终端即时互动的平台,当教师设置完成题目后,问题都会以游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参与答题,答题的结果以积分排行的形式呈现。和雨课堂相比,教师设置的题目学生只能在投影屏幕上观看,不能在手机上下载,保密性更高。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非常详尽,有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和个体同学学习情况的掌握,因为每道题目完成后都有排名显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更高。
为更好地评价课程讲授效果,在“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第二年课程结束后,对2017 级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五个班 200 名同学发放了课程学习调查问卷,回收198 份。调查问卷共有19 个问题,匿名填写。
英语水平较好、已过六级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2%;英语水平一般,已过四级的占总人数的36.4%;英语水平较弱,还未过级的占到48.4%。总体而言,学生英语基础一般或是较薄弱的人数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使得学生对双语学习的态度差异较大。有86.4%的同学认为英语水平对交通工程学习的影响程度大甚至相当大,仅有13.6%的同学认为影响不大。在授课之前,71.2%的同学对于双语课程只有轻微的畏惧情绪甚至不畏惧,较明确且强烈的畏惧情绪占总人数的28.8%。
授课结束后认为课程难度较大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1.7%,69.7%的学生认为课程难度适中,8.6%的学生认为课程无难度。对于课后作业“不知如何下手”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6.5%,“模模糊糊可以写出部分过程”的占总人数的30.8%,认为“有难度可以克服”的人数为58.2%,4.5%的同学认为无难度。与此同时,评价期末考试较难的共占总人数的27.8%,其中认为“非常难”的占5.6%,认为“还可以”的占61.1%,认为“简单”的占5.5%。在试卷读题难度调查中,“完全读不懂意思不知如何下手”的占总人数的11.1%,70.7%的同学选择了“还行,部分题目是猜的”的选项,18.2%的同学认为没有问题。
同学们认为采用了“翻译英文材料,中文讲授”的课堂占到了76.7%,还有12.6%的课堂采用“全英文教学”。仅有2.1%的课堂采用“几乎全中文教学”,以及8.6%的课堂“英文使用频率较低”。总体来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英文使用频率和程度较高,能够给予同学们较好的英文课堂环境。超过半数的同学(56.1%)对于当前大部分教师采用的“翻译英文材料,中文讲授”表示认可,认为达到了自己理想的课堂状态,但仍有19.7%的同学对于“全英文教学”的课堂有较强诉求。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希望课堂中“英文使用频率较低”或者“几乎全中文教学”的人数总计达到了24.2%。
80.8%的受访者认为在平时“交通工程”的学习经常遇到问题,其余的认为没有经常遇到问题。学习方式调查是多选题,“自己看书”是同学们最普遍选择的解决学习问题的方式,占到了总人数的91.41%;其次是“上网查找”,占总人数的72.73%;60.1%的同学会选择“找老师询问”,选择“其他方式”的受访者中几乎全部选择的是“找同学询问”,少数回答“看课程PPT”,有5.1%的学习者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及时解决的积极性,进而放弃解决。
认为使用原版教材合适的同学占总人数的36.9%,大多数同学对使用原版教材的认同度较低,有52.7%的同学认为不太合适,还有10.4%的同学认为完全不合适。基于对原版教材使用的认同度情况,学生对编写“交通工程”双语讲义的诉求很高,达到了87.3%,仅有12.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编写讲义。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由于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导致其听不懂课上的英语授课内容、考试时读不懂英文题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总体偏低等,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教学内容分散
原版英文教材Traffic Engineering信息量过大,但又不能涵盖教学大纲上所有的授课内容,因此选用HCM 2010 和Traffic Theory的部分章节作为补充。由于教学内容分散,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查找、阅读英文教材。尽管为学生提供了辅助中文教材资料,但中英文专业词汇难以对应,导致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掌握得不够透彻。所以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同学对使用原版教材的认同度较低,对编写“交通工程”双语讲义有很高的诉求。
2.学生英语水平对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作为专业基础课,“交通工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此时一半以上的学生未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水平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非常大。英语水平差的学生精力过多地用于英语的理解和学习,从而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有余力,提出全英文授课。因为同一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授课时也较难把握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英文使用的比例。
3.缺少学习过程跟踪
由于双语教学开展的时间不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还放在授课内容选取、英文授课比例确定、课件制作等工作上,缺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过程跟踪,不是很清楚每位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授课存在哪些问题。在最终的学习效果调查中反映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情况教师并不清楚。
4.考核方式有待调整
对于期末考核方式的调查显示,全英文试题和英文答题基本不被接受。对于目前的全英文试题、中文答题考核方式,较多学生认为完全读懂题意难度较大,特别是计算题。因此,学生试卷得分的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看不懂题意就把可能的答案都写上,这也说明平时作业和课堂训练应该增加训练强度和广度。
1.双语讲义的编写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中英文“交通工程”讲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文专业词汇,可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讲义编写相对灵活,应体现交通工程前沿发展趋势,每章的英文内容和中文内容不必一一对应,英文内容讲究原汁原味,中文内容围绕英文内容可以自成体系,特别是需要加入我国的相关行业标准和特色做法。讲义可以选用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技术相关的图例与实例,最后附设重要的专业词汇中英文翻译对照,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查阅。
2.课程的教学组织
为保证“交通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选择可以兼顾学生不同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模式及英语教学比例,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建制,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教学。授课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所有班级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英语好的教师担任学生英语水平高的班级的授课任务,加大英语使用比例,以达到锻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目的。同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英语讲解的比例也做相应的调整,比如交通流理论部分的内容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讲授应以中文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3.教学内容的调整
各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分阶段跟踪调查,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开学初到学期中开展至少三次课堂教学过程调查,期末进行一次教学效果调查,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英语好、学有余力的班级可以在教学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展教学内容,对于英语和接受能力一般的班级则遵循教学大纲授课即可。
4.考核方法的改进
平时成绩考核采用基于过程的考核模式。采用英文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小测验,鼓励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这样学生既可以获得专业知识,也锻炼了专业英文写作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设置提问、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考核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为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期末考试题目调整为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或者部分题目采用中文、部分题目采用英文的方式,学生使用中文答题。
“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英文表达,提高查阅英文文献能力,拓宽国际视野,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立足于学校学科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双语教学,形成适合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交通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是教学工作的四大要素,通过采样和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通过编写“交通工程”双语讲义以实现授课内容的准确性,通过分班分层次授课以实现教学的多样性,通过提供其它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资源以实现教学的水平化。今后在“交通工程”双语教学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可以加大线上教学的混合教学力度,采用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等等。教学研究与改革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