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

2020-03-01 23:11赵文杰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战术

赵文杰

(山西警察学院 警务战术指挥系,山西 太原 030401)

2017 年12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一战略从国家层面要求强力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发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1]从石器时代到大数据时代,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时代的变革都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每一次的深度变革也对社会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公安机关同样也在每一次的时代更迭中进行着深度的变革。

一、大数据背景下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的意义

《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服务规范》的制订,标志着山西“民生警务进入大数据时代”;北京市公安局建立的办公平台基本实现了目标数据的检索、关联、比对和研判功能;泉州市鲤城临江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的“人脸识别”系统,大大提高了辖区的安防水平;2017 年,随着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保障国家实验室”的建立,贵阳市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唯一“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城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在应用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一场关系到人们科学研究技术与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正在发生。[1]派出所在公安一线工作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公安院校深入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2018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同年6 月22 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为了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将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2018 年9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高教40 条”),制订了新时期建设高水平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便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作为应用型的公安类本科院校,更应当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融合,以公安一线业务能力需要为标准,切实提高学生公安业务和实战能力,培养符合公安机关要求的专业人才

(二)满足公安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都在进行警务大数据服务与应用的开发。充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建以“智能的情报分析、精准的指挥调度、迅捷的行动打击、有效的管控防范、便捷的惠民服务”为代表的警务应用体系,[2]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作为公安类专业当中以培养具有从事警务指挥辅助和警务实战训练实际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初步的教研能力,能够从事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刑事执法工作的应用型警务人才(以山西警察学院为例)为培养目标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人才,如果不能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不会利用警务大数据资源,如何更好的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精确处置犯罪过程中的应用也就成为一纸空谈。由此对公安院校提出了主动顺应大数据技术发展要求,对其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提升警务大数据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着力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教育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以培养公安实战部门需要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实现公安院校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

从1989 年王勇同志编写的我国第一部有关警务战术的专著至今,我国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的建设已有30 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三十年中,笔者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两件:一是1999 年,当时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在公安类专科专业中设立了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并在当年招生;二是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法学、工学门类下新增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并将警务指挥与战术列入公安学类的二级学科。这两件里程碑式的事件表明这三十年来,对警务指挥与战术的研究从未停止,在学科基础领域研究中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学科的发展因此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恰恰说明了警务指挥与战术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并没有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它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法论还没有形成,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是目前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发展的短板所在。这对处在大变革背景下的学科建设来说不一定都是“坏事”。学科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以大数据为突破口,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专业体系建设、重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师资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教学训练方法、新建或改建实验实训场所等方面的建设,努力完善全新的学科建设和具体手段的应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扭转公安一线工作需求和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脱节的现象

二、大数据时代警务指挥与战术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在大数据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多如牛毛,但是对大数据和不同学科结合的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够高。

(一)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询主题“大数据、人才培养”,不限年限查询,共有2000 余篇,其中大多数文章集中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或计算机类人才培养,在主题中加入“公安人才”搜索发现相关论文共 11 篇,文章的发表时间集中在2017 年到2019 年这三年之间。其中与公安人才培养高度相关的文章都发表在2019 年且只有两篇:郏红雯发表在《江苏警官学院学报》上的《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以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为例》;张娜和殷一凡发表在《公安教育》杂志上的《大数据时代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笔者在所搜主题中搜索“警务指挥与战术、人才培养”后,搜索结果只有15 篇文章,其中直接涉及人才培养的只有5 篇文章:2013 年,王勇发表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016 年,黄冶、王振华发表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设置反恐处突方向(2+2)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重庆警察学院为例》,金旺发表的《浅谈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的培养》;2017年,何斌发表的《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李林阳、丛亚贤发表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从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来看,关于公安专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研究十分匮乏,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由于缺乏大数据时代公安专业教育的理论指导,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教育界对该主题的研究更加匮乏。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缺乏核心课程。警务指挥与战术这一学科的母体源于军事专业的相关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公安学、法学、体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在公安实践中发展,虽然逐渐形成了目前“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现象,但最终并没有对其内涵进行真正的研究。它虽然起源于军事学,但是和军事学是有明显区别的:第一,警察执法战斗的目的和军事战争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第二,警察现场执法的环境和军事斗争的过程和环境是不一样的;第三,警察部队和军队的人员组成和保障水平是不一样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虽然可以从军队上“拿来”,但是这种拿来需要结合国家不同阶段发展历程的特点,其中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等。到目前为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与其他学科有明显区别的、具有专属特质的学科特有概念,其相应的能够支撑该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核心课程群尚在“百花齐放”的学术状态中建立和完善。

其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笔者在查询现开设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十余所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表述多为“应用型专门人才”或类似表述。虽然各院校都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了本专业开设的全部或部分核心课程,但是在“应用型专门人才或高级人才或复合型人才”概念的界定上并没有很清晰准确的表述,这也意味着不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培养目标的不明确。由此也导致了在课程设置或课程规划当中各个内在要素之间统筹协调的缺失。比如在课程编排中,同是应用类型课程体系当中的两门课程,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的先后顺序混乱,但是从基础课程编排角度出发,其基础课程体系的编排确是合理的;大学普修课和专业通识基础课所占课程比例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课程比例小。

最后,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课程专业性不强,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受到传统的“战术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警务指挥与战术课程被认为是万能的,所有在公安业务上界限不明晰的内容都划归为战术范畴。比如警务谈判是需要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传播学、交际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共同支持,警务指挥与战术并不能包含这项内容,应该单独设立一个研究方向。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基础之一,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师德师风等方面对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对公安院校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都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现有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师资力量的知识结构储备、能力水平和后备力量来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科专业需求的,需要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合理规划,对学科建设进行研究的同时,大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坚持严谨治学与教书育人相结合,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三、培养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的构想

针对大数据发展现状,构建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从大数据背景下重构警务指挥与战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将大数据相关课程融入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融入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大数据将教学与公安一线工作深入结合等方面对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析。

(一)重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教40 条”规定,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基本要求,不断强化师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牢把握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这个根本,紧扣质量提升这个关键,坚持立德树人、教师为本、完善体系、突出实战,创新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公安教育现代化水平。同时,公安教育要满足公安工作一线的实际需求和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要认真研究,在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的能力,大力推进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大数据基础知识的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继续大力深入推进“校局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公安机关一线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公安院校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院校、一线、企业”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对接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

(二)将大数据相关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警务指挥与战术作为发展不久的新兴学科,虽然在30 年的学科建设历程中迅速发展,内容不断丰富,课程设置也逐渐形成了基础理论课、应用理论课、技术理论课和实战应用课四大类,但在许多方面尚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存在较大矛盾。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积累的经验经过总结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上形成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不断发展的结果,它的形成必须符合特定时期社会主体广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且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学科研究应自觉纳入到更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时空和理论背景下加以考量,显示出学科研究的广阔视野及厚重的社会关怀。[3]

一般而言,大数据分析处理过程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导入与预处理、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及预测与应用等,其中理论方面涉及到大数据特征、统计指标的构建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等;技术方面涉及到云计算、分布式处理、存储技术等;实践方面涉及到数据挖掘、可视化处理及预测分析等。[4]在开设大数据课程的同时,应该积极寻找大数据技术和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有机结合的课程,形成独立的警务指挥与战术大数据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的积累、发掘警务指挥与战术行动的特点、专业建设的特点,让警务指挥与战术的专业的研究对象转变为整个执法过程。

(三)教学过程融入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2018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第十一条当中明确指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5]这对各个高校推动课堂革命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求各个高校加快研发精品在线课程的速度,积极开放在线课程,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同时促进相同学科不同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尽可能的为广大师生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知识库;其次,要求高校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根据每一次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后,要求教师同样要“因课制宜”的科学设置本门考核内容,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线上线下的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既能够促进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课程必要的专业知识,还有利于教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

(四)利用大数据将教学与一线工作结合

公安院校在这个大环境中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与警务实战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警务实战指挥服务平台大数据与公安院校训练系统进行双向对接。在数据平台对接过程中要对数据平台进行适当的改造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充分激活警务实战综合模拟指挥中心应有的教学效能,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对真实的案例进行案情研判、风险评估和信息联络,构建情报指挥一体化、立体化的警务指挥与战术综合实训模拟训练机制,真正的聚焦实战,切实做到“教、学、练、战”一体化。同时公安院校应积极自主研发专业综合实训的沉浸式和非沉浸式仿真模拟系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将真实存在的环境虚拟到训练系统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演习导调室”“警务战术街区”“指挥通信联网室”“案件模拟推演方案对策研讨室(含沙盘)”等专业实验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大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执法水平和能力。综合校内外资源,利用可以双向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建立与公安实战部门合作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师与教官队伍的双向交流,把丰富的公安一线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训练的资源,将公安院校和一线工作进行深层次融合。

四、结 语

在大数据时代公安一线对公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大数据技术和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深度的融合是公安专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动回应,是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主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新的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才能满足在大数据时代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战术
犬用战术头盔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环球警务专访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