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艺君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0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中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抵抗风险的能力弱,更是深受其影响,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对我们的税收和GDP贡献很大,比例分别为50%和60%,解决了80%的城镇劳动就业,是推动建设现代化体系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助力我国中小微企业攻克难关意义深远。
(1)中小微企业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应对危机。研究主要以2003年SARS疫情为研究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企业营销战略角度出发:陈宝峰、任金政[1]提出中小企业应主动改变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吴晓云[2]认为企业应当采取价值回归定价和差异化定价策略,整合完善渠道资源。另一方面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方洁等[3]通过构建cox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对企业危机预警效果显著,能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2)中小微企业通过融资来缓解现金流困境,国内研究多是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张楠[4]通过对比DEA和CCR模型,结果发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效率均较低,亟需建立诚信评价体系提升融资效率。朱传华等[5]认为在危机背景下,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建立针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完善诚信体制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压力。
(3)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帮助中小微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牛铮超[6]研究认为要积极发挥国家财务政策作用,适时适当减免、降低中小企业的财税负担。沈荣华等[7]认为政府要主动作为,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优先发展应急产业,提高中小微企业在危机事件中的抗风险能力。
(1)关于公共危机的应对研究。Alan等[8]对中国香港餐饮业对2003年SARS危机的应对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虽然餐饮行业受到SARS疫情的影响重大,接近90%的业务遭遇重创,但仍有餐饮企业保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Pan等[9]认为,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领导能力、办事效率和部门协调及其重要,电子政务在帮助企业有效应对SARS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关于企业应对危机管理的研究。Harner[10]研究发现企业应对危机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导致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危机管理能力较弱。Hong[11]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属性进行简化,提出基于属性重要性的分类算法(CAAI算法),去冗存简,保留核心关键要素,设立企业危机预警机制。Deng等[12]研究显示,所受的影响因素对危机决策决定性作用。
(3)关于对公共卫生危机的研究。Reinisch[13]研究表明,国家的公共卫生是德国社会重建、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Quinn 等[14]研究表明要设立预防等级来提醒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程度,以便为人们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
综上所述,以往关于中小微企业应对共同危机事件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拓宽营销渠道,实行财务危机预警,依靠政府的相关政策等来缓解面临的困境。然而,本次疫情对于企业的影响远远超过2003年SARS疫情,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与2003年不同,当前我国经济对服务业的依赖逐步提升,而以旅游、餐饮、影视为代表的服务业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而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2.0,较上季度大幅下降10.7点,创指数发布十年来季度最低值,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异常艰难。
由于本次疫情遇到中国农历新年,不同地方防控等级不同而有所差异,据BEIEC联盟“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调查”数据显示,今年2月,在浙江、河南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如浙江开工率普遍低于10%。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今年5月,大部分企业已复工,浙江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0%以上。但是复工不等于复产,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返岗人员在5月达到76%-100%,经营额恢复比例却主要分布在26%-100%区间,平均值是55%。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复产的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企业复工复产未能全面恢复,原料、在制品堆积,甚至一些物资、原材料紧缺,无法生产,部分地区交通管控,成品无法如期交付,有些订单被取消、新订单减少等,严重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销售收入,据清华、北大对近1000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显示:有近三成的企业预计销售收入下降了近一半,有近三成的企业表示下降幅度在20-50%区间。
企业营运成本中占比重较大分别为员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根据清华、北大对近1000家中小微企业调研显示,这三项的支出占运营成本支出的90%。据报道,海底捞在疫情严防期间,在没有营业收入的情况下,全国门店平均每天亏损额达到8000万。
由于国外疫情未能达到有效的控制,其他贸易伙伴国防控形势严峻,生产、消费受到极大影响,国外疫情的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加码,再一次冲击了我国中小微企业,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的出口总额同比较少了近17.2%。
疫情发生后,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为纾困中小企微企业,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迅速响应,快速、密集出台了800项政策,截至2020年3月7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146项政策文件,全国各省市区推出的地方政策高达654项,中国政府网联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推出疫情防控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库,方便中小微企业随时随地查阅政策,让政策更易于知晓,这些政策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2020年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5部委发布通知,对生产防疫物资的重点企业,或受疫情影响大的区域、行业中的企业提供财政信贷支持,明确要保证信贷供应,加大有关防疫领域的支持力度,并根据受影响程度不同提供差异金融服务。
一是免征增值税。财政部、税务总局2020年2月7日发布公告,对纳税人提供物资、快递收派服务等的运输企业,免征增值税。二是根据影响程度,适当调整企业所得税,如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如果企业在2020年度发生亏损的,最长的结转年限由 5年延长至8年。三是延期缴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将纳税期限适当延长,并根据防控响应等级不同,区别对待。
一是免、缓社保费用。2020年2月21日,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明确了从今年2月起,中小微企业免去职工的养老、工伤、失业等三项保险费用,免收政策延续到今年6月份。湖北省的免受对象范围更广,即包括各类参保企业。缓收政策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依程序申报缓缴,期限为不超过6个月。二是减免房租。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通知,对于初创企业、科技企业可申请减免租金。同时政府需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其他运营主体减免租金。三是降低电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明确除高耗能行业外,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止,按原电价95%结算。
一是贷款财政贴息。中央财政、人民银行发文对保障防疫防控的企业再贷款给予50%的贴息待遇,并规定了贴息期限为1年。对于中小微企业,各金融机构要做到争取尽快放贷、不随意抽贷、不断贷。二是加大信贷力度。2020年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速。三是降低信贷融资成本。2020年 2月 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多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贷款措施:依规对流动性出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延期偿还贷款政策;会议还明确提出增加5000亿元额度用于再贷款,发放对象为中小微企业。
目前,疫情在全球还未得到完全控制,中小微企业应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善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参与“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参与重组国际供应链,转“危”为“机”,实现逆势发展。
中小微企业的现金储备关乎企业的生命命脉,中小微企业应该简化内部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对现金流管理,首先需削减不必要的经营成本,不盲目扩张,谨慎投资;第二要注重应收账款的管理,争取及时回收应收账款;第三去产品库存,同时争取能延期支付房屋租金、银行贷款利息等,保持健康的财务运作体制。
中小微企业应当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指定专人认真解读有关条款,与有关部门保持沟通,善用金融帮扶、减税、降费等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困难期。
2020年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启动针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从金融普惠、能力扶持、搭建生态等多方面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对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导致部分地区经济停摆,我国前期抗疫有效及时,并及时启动复工复产,目前,我国俨然成为了提供防疫物资的生产大国,中小微企业应当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研判国际商品供需形势,及时发现相关供应链的空缺,加强企业间的合作,组织调整生产,建立合作双赢的关系,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总之,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疫情是一次严峻而残酷的考验,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我国政府各项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下,中小微企业紧跟步伐,加强自身努力,砥砺前行,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