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明慧
大学生这一群体是由现代社会消费群体构成的,从目前角度来分析,他们自身的消费观念会直接影响消费心理,从而对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方式造成影响;从长远来分析,他们的消费观念从某些方面来说也与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现如今社会发展重要理念,绿色消费观念是否形成,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践行主流消费观的具体表现。为此,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全方位培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对如何做好这一项工作进行分析。
从众心理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周围群体无形压力之下,不知不觉、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与他人行为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之中,通俗而言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消费常见行为①。从某些方面来说,一个人要想有效融入周围社会群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相处,难免需要与他人“共同而为之”,不然就会被他人当作标新立异、不合群,所以从众这一现象是十分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大学生本就源自于五湖四海,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消费观念自然会存在差异,而在交往的时候自然会无形中受到影响,再加上大学生处在价值观与人生观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部分学生会参与到一些超过自身消费承受能力消费中。
个体之间如果是通过对比来寻找自身不足之处,抑或是以对方作为榜样来学习、完善自身是值得提倡的事情,可是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会出现单纯物质攀比的现象,这种无节制的消费行为很容易会促使大学生误入歧途。有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攀比在高校之中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攀比之风主要表现在购买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名牌服装上,而引发这一种现象的原因则是父母的无条件满足、网络上的宣传以及同伴之间的对比,促使大学生出现了盲目攀比的消费行为。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不良消费观还体现在求异消费这一点上,求异就是指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这一种消费观念主张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独”的一种消费观念。大学生处在青春期,性格上相对较为叛逆、追求个性、喜欢与众不同也十分正常,再加上互联网的存在,拉近了学生与世界之间的距离,各种异域特色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会引诱、刺激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购买欲望。他们具有较为强烈的占有欲望,对于市场的新异产品接受程度较高,觉得别人没有的才是最优的,所以也就产生了求异的消费观②。
1.高校积极开展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相关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条例,希望以此来有效促进绿色校园建设。而本文提到的绿色校园建设,不单单是只节能减耗、栽树种草,同时也包含了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观。高校本就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想真正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全方位培育,则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接受绿色消费观教育。例如,在思政教育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马克思政治经济教学的时候,着重强调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真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起文明合理的消费观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绿色消费观念。此外,在课堂之外,则可以积极组织专家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来有效提高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自觉性,积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宣传绿色消费观念,这样就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绿色消费观教育与渗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绿色消费热情③。
2.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可是因为社会阅历较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还是经常会从自身角度出发,无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家庭意识。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全方位培育就需要借助有效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让学生掌握量入制出这一原则,真正按照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来明确自身消费能力与行为,及时改善学生盲目攀比、跟风等消费观念,让学生真正做好理性消费,这样才能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与行为。其次,还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社团的作用,毕竟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形成的一个组织,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强,若能借此来对大学生进行是非观、人生价值观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为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鼓励以“绿色”作为特色的学生社团创办,按照《促进绿色消费指导意见》在校园与社团之中宣传绿色理念,同时积极组织一些旧物利用活动,这样就能真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践行绿色消费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强化绿色消费管理制度约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一定要构建出系统化、完整化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真正以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同理,要想真正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起绿色消费观念,学校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绿色消费管理制度来对学生消费行为以及活动进行约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培育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主动构建绿色消费考评机制,真正有效拓展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且将大学生绿色消费观也作为学生德育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将其作为学生考评的重要内容,这样就能以制度有效地约束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观,长时间下去学生自然也能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④。
家庭同样也是社会体系之中的重要构成,整个社会要想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家庭绿色消费方式的形成。为此,新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在全方位培育的时候,不仅学校要发挥出自身教育主阵地作用,家庭也需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借助于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表率作用,来帮助学生意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这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以及行为,让其消费品味得以有效提升,真正做到合理消费。总之,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十分显著,只有其自身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观,才会在无形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绿色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自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正确的社会消费风气自然会让学生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反之则会诱惑学生产生不良消费行为以及心理倾向。为此,要想全方位培育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及法律,真正支持绿色消费观;同时净化社会消费风气,形成一个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这样大学生才会处在一个积极正确的消费风气之中,从而有效地引导其树立起绿色消费观。此外,还可以积极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来宣传正确的绿色消费观,抑或是借助于绿色消费社会组织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熏陶与教育,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绿色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的培育不仅会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学生主观能动性所影响,只有学生真正主动地接受了绿色消费观念,才会在消费实践中践行绿色消费观,同时内化成为绿色消费行动。为此,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需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以此来全方位培育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首先,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成熟、健康的消费心理。大学生还尚未步入社会,所以消费观念还具有一定可塑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培育,让其能够形成成熟的消费心理,这对于学生绿色消费观形成可谓是意义非常。具体而言,在教育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整个社会实践情况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鼓励学生多选择一些绿色产品,真正践行绿色消费观念。其次,不断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这也是学生正确消费的重要能力。对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且合理的消费观,这样学生就能在绿色消费观指导下践行自身消费行为⑤。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因为受各方面的诱惑和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身处在这种环境下,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展开有效知识教育与培养,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全方位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以此来建设出一个绿色节约型的校园,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
注释:
①王静.关于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方位培育的研究——以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为契机[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16):176- 177
②宋桂芝.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对策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000(030):102
③张丽娜,张剑秋.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4)
④刘香檀.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向度与路径建构 [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026(011):116- 119
⑤黄英.低碳一族打造绿色消费新时代[J].绿色中国b 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