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芹
“工业设计”位于产业链前端,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要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等进行创新,还要对制造业进行孵化、整合和服务,包括产业链前端策划与创意、中端研发与信息、后端展览与竞赛服务等。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工业设计有力增强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得到很多发达国家的重视。英国作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源地,1944 年便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委员会,出台了“设计顾问计划”“扶持设计计划”等一批扶持政策,推动工业设计向产业化发展。德国提倡工业设计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造就“德国制造”在全球的强大竞争力。美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福特汽车、苹果电脑等都是其工业设计的成功典范。其他,如日本、韩国等都通过开展国家设计奖评选、建立设计中心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创新。
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扶持政策不断出台,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自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专业的工业设计以来,2010 年工信部牵头制订并会同11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都把“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作为规划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工业设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十三五”以来,随着工业设计逐渐从数量扩张向品质跃升转型,工业设计和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逐渐从当初的轻工、电子行业向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国内一些重点企业的设计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知名的设计奖项中越来越多看到中国的设计师和作品。载人航天等一批重大工程设计能力居于国际前列,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占领了新型服务业的制高点,华为、海尔、小米等企业,通过自主设计使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工业设计的产业格局快速形成,一大批工业设计类园区加快建设。
目前,国内外专家从多个侧面对工业设计发展进行了研究。2003 年,意大利学者Roberto Verganti 提出设计驱动创新理论,明确了设计驱动与经典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指出“设计”的本质是产品语言(意义)创新,可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新需求,属于创新范畴[1]。Julier分析了政府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政策要从单纯“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设计”转向强调设计技术。Saraf 认为印度工业设计之所以具有全球竞争力,是由于印度拥有较好的独创思维技能[2];M ozata 在研究中证实,设计行为有利于减少制造成本和广告成本;Rubera 认为当产品蕴含更高的技术创新性和设计创新性时,能加快知识转移;C hiva等通过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瓷砖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设计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从国内研究看,“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一直呼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之路。但由于我国设计产业历史短、规模较小,尤其中西部地区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产业,因此相关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较少。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针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是从工业设计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视角,徐明亮认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是基于价值链的互动关系,工业设计服务主要是满足现代工业大生产的中间需求[3];李昂结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环境,分析了独立工业设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工业设计部门的演进历程和发展方向。二是从区域发展的视角,对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王卓然以非营利组织“上海工设”为样本,研究了以设计协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系统模型;唐啸对湖南省工业设计现状及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三是从工业设计产业政策创新的视角,刘利民论述了工业设计产业协同创新的框架和实现路径;刘键等提出了开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五个宏观对策建议[3];候茂章、胡琳娜等分析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路径[4]。四是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评价视角。曹小琴等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的设计产业竞争力;黄雪飞等在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框架。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工业设计带动制造业提升的现实意义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梳理了八种模式加以借鉴,并结合河北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最终提出了有效思路与相关对策。
现阶段,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设计以科技、信息、金融等为支撑,不断提升制造产品功能及附加值,推动制造业从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这对于推动河北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业设计能够有效改善制造业的供给质量。目前,随着工业化程度不断深化,河北制造业发展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就发展现实来看,河北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这是由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较低、产品同质化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工业设计,不仅能够优化产品外观,而且能够改善产品功能,推动制造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工业设计创新是增强制造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来源,以“设计驱动”为核心,将为新兴制造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工业设计能够加快转变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地位。从国际产业分工来看,产业附加值的高端环节已经向价值链的两端转移,呈现“U”型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分工中,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要占95%以上,60%以上的增值发生在服务领域。从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数据看,有两成以上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的50%。就河北而言,河北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机械装备、电气电子、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等产业门类齐全,并且具有产能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等优势。但是,一直以来河北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始终处于中低端位置,形成“低端锁定”效应。推进工业设计沿产业链向制造业拓展延伸,植入制造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建设全过程,引导制造业由基础原材料、中间产品,向整机、终端产品供应延伸,不仅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还有助于河北制造产品进入和占领国际高端市场,摆脱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的分工地位。
3.工业设计能够加速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的发展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当前,以需求为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向平台经济方向发展,个性化订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等等,一批崭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成为产业竞争的焦点。工业设计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整合、聚集、协调工业设计创新资源,提高河北制造业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加速制造业价值链深度融合,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
近年来,河北工业设计发展迅速,培育了一批以工业设计为主营业务的创新型企业,长城汽车、戴卡轮毂、清河羊绒等一批领军企业,通过应用工业设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工业设计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工业设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从工业设计水平发展阶段的横向比较来看,工业设计通常包括“外观设计”“外观+技术设计”“创新设计”三个阶段,大多数发达地区已经步入第三阶段,而河北工业设计发展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缺乏全新的、系统的工业设计创新理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工业设计重要性认知不够。首先,制造企业“重技术、轻设计”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一直以来,制造企业未能准确把握产品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必然趋势,没有把工业设计创新真正纳入产品研发的成本,导致设计环节只是简单仿制和改良,大量工业设计创新长期停留在产品外观样式或服务,不能有效利用工业设计对产品进行功能和品质提升,使得制造企业缺乏工业设计创新的动力。虽然一些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如长城汽车、戴卡轮毂等通过应用工业设计,赢得了市场、增大了品牌价值,但这类企业的占比还很低。其次,部分制造企业并未真正认识到设计创新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和创造新兴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河北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仍以产品加工、代工为主,工业设计意识、品牌意识不足。
2.工业设计滞后于产业发展。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程度一般高于所在地区的制造业,并具有向某些重点地区集聚的趋势。通过调研发现,受企业质量效益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河北工业设计企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工业设计供给侧能力不高,不能有效利用工业设计的手段对产品竞争力进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也滞后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工业设计平台少、高端人才缺乏。首先,工业设计行业并未建立起有效的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平台,无法满足工业设计企业对公共技术、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导致工业设计服务与制造业无法有效对接。其次,工业设计行业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低。目前河北专业的工业设计企业不足50 家,而且大多不超过10 人,缺乏知名品牌。而广东工业设计城已进驻了250多家设计机构、上万名设计师,服务于3000 多家企业。再次,大量的设计研发人员和工业设计毕业生流向沿海发达地区,河北16 所高校设有工业设计专业、每年毕业500多人,但大多数流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留到本省从事工业设计的只占20%。随着近几年对工业设计产业支持力度的增强和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制定,河北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从长期来看,人才尤其高端人才不仅要能引得进,同时也要留得住,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4.工业设计创新氛围不浓厚。由于河北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较晚,企业数量、产业基础、政策导向和创新意识等落后于发达地区,制造企业长期处于低附加值产品输出格局的占比较高,没有形成以工业设计带动、提升制造业的浓厚氛围。我国已将工业设计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国内先进省市也纷纷制定和出台了自己的专项规划、扶植政策、激励措施,但河北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工业设计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参差不齐,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推进政策、举措、资金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距,行业内也未建立起有效的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平台,机构建设、发展路径、增长模式有待突破,应用推广仍处于自发状态,还没有形成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完整体系和工作合力。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不完善,存在设计抄袭、品牌模仿等现象,侵权成本过低,造成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投入难以得到保护和增值,大大削弱了企业进行设计创新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在IF 奖、红点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红星奖等国际国内设计活动中的参与度还不够,在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方面表现也不够突出。
在工业设计推动制造业提升的过程中,河北许多企业对工业设计如何带动制造业提升模式不清楚,直接影响到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有八种典型模式。
1.以工业设计导入新技术模式。工业设计产业是高度知识密集产业,创造性强。这种模式是指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加快高新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通过提升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等的科技含量和设计附加值,为制造业发展升级注入新的动力。“设计+新技术”的创新模式,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形成等方面,都可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依托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国内外工业设计资源,推动制造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人工智能电动车,2018 年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与北汽新能源联合打造了国内首款A001 级人工智能电动车——LIFE,打破了传统“闭门造车”的生产模式,促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以“设计驱动”为核心,推动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比如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不仅围绕设备、汽车、家电等制造领域加大创新步伐,还通过设计创新让更多的服务型机器人、虚拟机器人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2.工业设计带动产业链模式。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设计和制造业联系紧密。工业设计带动全创新链模式是指工业设计由提供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向产业链和服务链上下游延伸,一方面横向扩展品牌策划、策略咨询、广告视觉、公关服务等服务链;另一方面,纵向布局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运输、营销推广等产业链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打造拥有整个创新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我国宏翼创新集团,即是由最初向周边制造企业如美的、TCL、志高等提供产品外观设计服务的工业设计公司,转型成为一个提供工业设计、品牌构建、原创产品、投资孵化等多元化业务的全创新链平台公司。目前,宏翼已经拥有8家子公司,成功打造超过50 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如“卡蛙科技”“如果科技”“贝蛙母婴”等,原创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35 个国家和地区,其设计产业化部分的产值,每年以超过100%的高速增长。与我国宏翼类似,日本巴慕达、英国戴森都属于工业设计全产业链企业,具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及销售部门。
3.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模式。工业设计是一种高度分散化的产业,大多数企业规模比较小,只能专注于设计环节的某一部分。通过整合可密切合作共同构成工业设计产业平台。这种模式是指由政府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及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面向工业设计中小企业和企业集群,搭建集聚科技、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公共服务平台、跨行业和跨专业的设计联盟等,带动制造业提升。比如浙江舟山,以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为切入点,以服务中小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营造创新生态圈为出发点,全力打造舟山现代海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舟山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模式突出的特征和优势在于:能够突破地理的限制,短时间内将大量企业整合在一起,辐射范围非常广泛。
4.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模式是指通过协同设计,消费者广泛地参与创意、设计、生产、使用的全过程,有效供给与需求对接效率低、供需结构存在偏差等问题,满足了需求及时性、个性化、高效率等要求。比如小米公司,坚持“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200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以用户为中心”,小米以80%大众用户的80%需求为目标,让用户享受到科技乐趣的同时,吸收用户的优秀设计方案,根据需求改进手机系统,使其成为专属的个性机。用户支持令小米公司智能手机获得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实现2012 年719 万台、2013 年1870 万台、2014 年6112 万台的倍数增长。小米是全球包括苹果、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科技企业中达到1000亿人民币营收用时最短的公司——7年。
5.改造租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发掘制造业闲置资源,将闲置的厂房、院落,工业旧区、旧城建筑等加以改造利用,通过有意识地培育和引进工业设计机构、搭建创新设计平台、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在塑造工业设计产业集群的同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美国和英国的设计产业集群发展都利用了这种模式。著名的SOHO 艺术区,对50 栋旧的铸铁工厂建筑加以改造利用,被迁徙到纽约的欧洲艺术家租用成为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或举办作品展,短短几年发展成为纽约市历史保护区。类似的还有伦敦泰德现代艺术馆、柏林哈克欣区、温哥华哥兰桂岛等。我国北京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798 艺术区、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等都是改造租用模式。
6.需求升级引导模式。需求升级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需求升级引导模式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工业设计根据现代需求升级的特征,对现有的产品与服务进行改进提升,并通过发掘人们的潜在需求,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一是个性化设计。消费者日益注重品牌精神和自身个性的契合,当单一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时,工业设计提供私人定制成为发展趋势。二是情感化体验。适应消费者重视商品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工业设计在提供舒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增加情感化体验;三是品质化生活。工业设计以产品为媒介带动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比如国内工业设计的领军企业深圳浪尖设计公司,为星巴克设计的猫爪杯,可爱、粉嫩、形象逼真的猫爪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这款原价199元的杯子被炒至近千元,还出现“一杯难求”的情况。猫爪杯情趣化的设计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情感化的需求,很受消费者喜爱。
7.绿色设计模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然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工业设计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绿色设计模式是指采用减量、再循环、再利用、可恢复、可降解的绿色环保理念,从制造业产业链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设计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和制造业升级。比如华为手机,实现了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绿色改进。在设计开发环节,率先制定并实施了手机产品水足迹、碳足迹评价标准,利用评价结果优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方案;在原材料选取和使用环节,推进环境友好材料的应用,如在Mate、荣耀等10 款手机产品上使用含有蓖麻油等成分的生物基塑料;在制造环节,高度重视绿色技术创新,提出了如超薄PCBA、超薄及超窄边框LCD&TP等重要定制件的端到端可靠性解决方案,大幅度提升终端产品质量;在回收环节,华为终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以旧换新项目。目前,华为累计有30 多款产品通过了各类第三方绿色认证,绿色产品2 年内销售量超过5000万台,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0%以上。
8.人才引领模式。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更是工业设计提升制造业的关键。人才引领模式是指制造企业委托或聘用高端设计人才或者人才团队,利用一个或多个高端设计人才的知识、文化、技能和创造力,推动制造企业提升。意大利的生产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对设计有较成熟的认知度,一般通过委托优秀设计师提高产品的设计附加值,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比如意大利阿莱西公司,鼓励设计师充分施展才华,推动公司制造工艺不断进步。他们设计生产的“自鸣水壶”,外形酷似小鸟,水烧开时就像小鸟在唱歌,情趣化的设计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性和现代化生产的高效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发展阶段各异,以工业设计带动制造业提升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不同的提升模式也存在共同的特征,即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本身在不断进化提升,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工业设计带动制造业提升的模式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议:
1.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强化分类指导。河北制造业种类多、情况各异,要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促进发展。第一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推进工业设计提升制造业。打造“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先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引领河北制造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和通用航空装备等领域,全面提高企业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能力。在机器人、轻型汽车轮毂、显示玻璃基板、先进钢材等高端产品上下功夫,以高品质设计产品打开并挤进高端产品市场,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第二类,推动传统制造企业植入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创新要素,推动制造业重点企业向“设计+品牌”的经营模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河北工业装备、工程与农业机械、服装服饰、家居用品、食品饮料、日用陶瓷玻璃、运动休闲、医疗保健等八大领域,通过精准高端设计服务,打造新的工业设计品牌。第三类,加快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工业设计企业。结合河北新兴产业发展,设计企业通过提供品牌定位、构建品牌生态、全方位发布等整体解决方案,壮大河北新型显示、现代通信、大数据、生物医药等现代新兴产业,缩小河北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2.强化提升工业设计的各类承载平台。过建设工业设计中心,设立工业设计研究院,支持企业、机构和科研院所建立工业设计产业联盟,构建完善的工业设计创新生态圈,形成多层次、专业化、社会化、常态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设。在继续高标准建设廊坊宏泰等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基础上,激励引导河北其他各市设立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并加强省市创新中心交流合作,推进建立协作机制。二是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园区建设。继续推动石家庄工业设计创新园、秦皇岛中瑞设计港提档升级,加快雄安国际设计生态城建设,加速构建工业设计融商融智和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设计资源向园区聚集,培育一批上规模的工业设计公司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基地,为河北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战略咨询、设计推广等一站式高端服务。三是推进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按照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标准,采取“平台+公司”的线上线下模式,联合省内外创新资源加快推进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
3.注重高端设计人才集聚和队伍培养。工业设计发展主体是“人”,应将吸纳聚集工业设计人才作为河北吸纳高端创新人才的重点,聚集一批工业设计高端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智库、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高端设计人才向河北聚集和流动。另一方面,要深化与京津在工业设计方面协同,充分利用京津人才提升河北工业设计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加快完善河北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加快专业设计创新人才队伍培养。
4.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要积极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各地区尽快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工业设计领导小组,为工业设计带动制造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成立工业设计产业专家团和工业设计专家库,为制定工业设计宣传培训、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三是要强化财政支持。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案和金融配套支撑办法,重点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设计成果转化、设计活动举办,支持以工业设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等。四是不断加大对中小微设计公司、企业的扶持力度,将经认定的工业设计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资助范围内。
5.以宣传引导构建良好环境。一是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做好宣传推广。在企业云服务平台开设工业设计栏目,及时发布河北工业设计相关政策、工业设计重要通知、工业设计重大活动等信息,运用企业云平台开展工业设计大奖赛作品征集、工业设计申报等工作。二是制作政策简编,加强政策普及。根据河北工业设计相关政策制作政策简编,利用工业设计培训会、企业对接活动、入企调研等时机为企业发放政策简编,让企业更好地利用政策,也让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三是深入开展培训辅导。定期组织召开工业设计培训会、工业设计大讲堂、工业设计引领产业升级高峰论坛等,促进面对面交流互动与融合提升。四是对标学习。组织河北企业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展会,组织企业家参观考察工业设计知名企业,在吸纳借鉴中加快河北工业设计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