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江瑜
事业单位一般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组织,为国民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人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整体发展,是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因此,提升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改革不断深入,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知识的更新和储备。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往往比较严格,挑选的是各个行业中较为优秀的人才,对自身的成长成才有较高的诉求。按照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归属需求后,更看重的自我实现的成长需求。因此,良好的培训体系能够满足单位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助于单位留住优秀的员工。
公共服务水平高低取决于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良好的人员队伍是保证公共事业发展的基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增强行业竞争力,所以教育培训是事业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一个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往往由单位的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还没有把教育培训当成事业发展的源动力,这就导致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者可能存在应付心理,在落实上表面化。另一方面有些职工重视程度还不够,事业单位职工可能存在进入事业单位就是“铁饭碗”的心态,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提升自身本领的的忧患意识不强。正是从管理者到广大职工这样的心理状态,导致教育培训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化。
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职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着零散、片面、不成体系的现象,培训课程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往往是一些共性的、通识性的知识,没有针对不同层级的人员、不同部门的人员、不同学历背景的人员设计多样化、特色的课程,这在培训效果上大打折扣。
事业单位培训课程一般以内部人员、外部专家讲课的形式举办,基本还停留在传统教学课堂的模式,互动性比较差,存在着被动吸收知识的情况。同时,在培训课程中实践类的课程太少,职工兴致不高,学到的知识往往在工作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导致职工学习热情下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有所作为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一是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培训对业务工作的推动作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和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创新培训理念,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加强对职工的管理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二是让职工增加危机感,充分体会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紧迫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培训的效果。
1.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和规划。教育培训规划是整个活动的首要环节,为培训的实施指明方向。制定规划前期,应充分做好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单位员工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比如构建新入职培训、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任职培训、学历学位教育培训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训体系。
2.制定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在每年的培训课程中,不仅要充实理论性课程内容,而且要丰富实践课程,让职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在注重专业课程设计基础上,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在情绪管理、领导力培养等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方面应有所增加。
3.培训课程形式应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培训形式上提升培训的效果。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开通网络在线课程,员工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工作的限制,提升自身的能力。二是采取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不局限于授课模式,增加授课人员和听课人员之间的互动,增强参与感,提升培训效果。
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运用教育培训成果推动工作。一是加强培训后的效果反馈。通过考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主要测试培训效果。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培训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方面是否有所提升,确定培训是否达到相应的目的。二是建议培训考核和绩效考核相挂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职位晋升相挂钩,让职工从中感受一定的压力,也提高学习的动力,努力用完善的制度保障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