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编排之我见

2020-03-01 04:12:27李春晓
卷宗 2020年29期
关键词:舞蹈群众文化

李春晓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群众舞蹈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群众舞蹈的参与人数日益增加,舞蹈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大众认可的文化活动形式。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对不同人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群众文化舞蹈建设的问题,优化群众文化舞蹈编排的方法。

1 编排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1)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跳舞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舞蹈对于群众歌颂赞美生活,进行文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当代群众文化舞蹈活动具有众多的组织,服务老人、孩童、以及其它群体的群众文化工作机构组织开展了大量舞蹈活动。舞蹈还丰富了群众文化的表达形式,有助于传递核心价值观。群众舞蹈依托其娱乐性、艺术性、互动性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喜爱,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可以给特定群体带来独特的文化享受,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发展,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2)促进群众文化推广。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开展群众文化舞蹈编排有助于展示独特的舞蹈主题,体现群众文化艺术魅力,提高舞蹈爱好者人文素养。舞蹈艺术在当代社会已经普遍存在和广泛推广,学习舞蹈成本较低,大部分群众可以利用业余闲暇时间学习,进而投身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随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不断丰富,大力加强舞蹈编排工作有助于丰富舞蹈资源,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满足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需要,提高群众艺术修养。

2 群众舞蹈作品编排主要问题分析

1)主题不明确。当前,越来越的群众舞蹈作品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现代舞蹈内容,但是舞蹈作品的主题不突出,作品的时代感不强,虽然舞蹈艺术的群众参与性较高,但是舞蹈作品往往不能反映时代主题。很多群众舞蹈作品不能展示新时代人民对美术生活的追求,不能基于时代热点创作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舞蹈作品。还有部分舞蹈作品的品味较低,商业化的色彩较为浓厚,舞蹈作品主题格调不高,舞蹈作品没能体现表演者的内心需要,不利于发挥舞蹈作品精神引领作用。2)形式创新不足。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舞蹈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是,我国群众舞蹈作品的创编往往缺乏形式创新,不能根据人们的审美理念创新舞蹈作品的形式。很多活跃在舞台的群众舞蹈作品完全来源于古典舞、民族舞或现代舞元素。一些舞蹈作品没能达到群众期待与追求。例如,有些群众舞蹈作品的运作过于专业,技术难度较大,导致群众学习时有较大畏难情绪。还有的群众舞蹈作品动作元素较多,动作过于花哨,缺乏特色亮点,很快被群众遗忘。

3 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编排基本原则

1)密切联系生活。群众文化舞蹈作品应当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只有接地气、有生活和亲民的舞蹈素材才能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群众舞蹈作品的编排应当扎根于生活,切实通过舞蹈作品反映群众生活的现状。舞蹈编排者应当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基于生活找寻舞蹈创作的灵感,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采集素材,才能提高群众舞蹈作品的质量。例如,在现代创新秧歌舞的编排时,不仅要融入传统的秧歌表演的基本舞蹈动作,还要基于群众生活挖掘创新元素,在秧歌道具、服装、队形、动作变化上符合新代昂扬向上、开朗活跃的特征,从而运用新形势表现出秧歌舞用于节庆假日的特征,提高秧歌舞的群众适应性。2)紧跟时代潮流。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文化也不断向前发展。在大力倡导文化多元化,艺术个性化的当代,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舞蹈内容应当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群众舞蹈应当紧紧跟随时代潮流,不能一味固守传统观念,只有不断优化舞蹈编排的思维,挖掘时代亮点,把握时代的热点,才能促进群众舞蹈推陈出新,提高群众文化舞蹈作品质量。例如,我国当代日益倡导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群众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当基于群众到旅游景区表演舞蹈作品的需要,编排符合“快闪”、街头舞台表演的舞蹈作品,这样才能提高舞蹈作品时代性,发挥群众舞蹈作品功能。3)创新编排思维。舞蹈作品的编排还要具有创新思维,随着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舞蹈作品的编排理念也应当有所创新,在群众舞蹈作品的编排时应当融入国际理念,同时也要将各地的特色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可以基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排特色舞蹈作品,同时发挥群众参与舞蹈作品编排的创新意识,围绕编排思维的创新提高群众舞蹈作品的质量,满足受众广泛的欣赏需要。现代群众舞蹈作品的创编还可以融入西方的芭蕾舞等基本技巧,基于群众日益提高的舞蹈素养开发有一定难度的舞蹈作品,从而吸引不同层次群众,达到促进群众舞蹈个性化发展效果。

4 优化群众文化舞蹈编制有效措施

1)广泛汲取群众题材。群众舞蹈作品的创编应当具社会性,要求舞蹈创编人员广泛汲取生活素材,着眼于优化舞蹈题材的选择,编排创作符合群众需要的舞蹈主题。根据群众舞蹈参与对象的需要,应当把反映当代生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引发一定社会思考的主题融入舞蹈创作,这样不仅有助于舞蹈作品的传播,更有助于通过舞蹈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例如,可以把反映抗疫英雄的故事融入舞蹈编排当中,也可以汲取地方传统文化编排舞蹈作品,亦或是采用地域性或标志性的动作语言,并且通过穿插、重组等设计手段,达到提高舞蹈编排创新性,提高舞蹈表现质量。2)优化舞蹈编排构思。群众舞蹈作品的受众是普通群众,群众的表演水平和既有条件决定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基本条件。应当保证群众舞蹈作品具有可操作性和普及性。首先,群众舞蹈作品的编排创作应当结合人民群众特点,提取群众舞蹈中的优质动作,从而达到符合群众表现需要和理想艺术表达的效果。在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中应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于群众参与开展舞蹈编排活动,注重结合歌曲韵律和基层群众文艺骨干的意见进行舞蹈编排,这样可以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舞蹈作品的编排过程中还要有效发挥常见音乐、道具和布景的作用,优化舞蹈编排的构思。3)提高作品的亲和力。群众性舞蹈作品应当具有亲和力,舞蹈作品的人物形象、景物故事、艺术形象都应用符合群众的需要。良好的舞蹈形象塑造是舞蹈创作的基本要求,在舞蹈形象的设置上应当符合群众的需要,在舞蹈形式上力求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引起人民群众对舞蹈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舞蹈作品亲和力的效果。群众舞蹈应当具地方性色彩,有鲜明、独特的地域性艺术特征,群众舞蹈的形式、风格、音乐应当接地气,保证舞蹈作品更好的体现地方特色与群众文化的需求。

5 结论

新时代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对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促进全民艺术普及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还要从实际出发,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接地气的群众舞蹈作品创编工作,着力在题材上、形式上、创新上做文章,切实运用有效的舞蹈形式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要。

猜你喜欢
舞蹈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