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冶陶能者与青瓷滥觞相辅相成的关系

2020-03-01 04:12:27付太慧
卷宗 2020年29期
关键词:瓷土丰城龙窑

付太慧

(丰城市博物馆,江西 丰城 331100)

在赣鄱剑邑(江西丰城别称)大地上,探寻历史文化的脉络,陶瓷文化的成就贯穿始终。从新石器时期的桥东寨上遗址到商周时期的拖船丽城遗址、从汉唐时期的洪州窑到宋元时期的石江钳石窑……现代铁路陂上古法制陶作坊,她们犹如镶嵌在丰城这片红土地上的颗颗璀璨明珠,串掇成一条条反映古代瓷业生产的辉煌线路,在深邃的夜空中闪闪发光。

万余年来,丰城制瓷业集冶陶技艺之精华,创制瓷技术之大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一段历史,为唐时期形成“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冶陶能者

“水火既济而土合”。当人类知道被火焙烧的土地或者黏土而变得坚硬定型,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们需要的器物,然水火土通过人类加以利用,而将一种天然物质(泥土)经600℃-900℃焙烧转变为另一种有用材料或器物,于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性活动之——陶器诞生[1]。因此,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发明,而不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传授与教导。据考证,丰城地区历史悠久,远在壹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桥东寨上遗址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劳动并制作生产生活用陶,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先民活动日趋频繁,他们用石头做成刀、斧、铲等工具,找猎捕食,并逐渐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商周时期居民已开始烧造和使用印纹硬陶。

“业精于勤”。在经历史前数代丰城洪州先民的技术积淀和印纹陶工艺不断进步的洗礼之后,她们已进入如下三大技术革新阶段:

1)分别精选陶瓷原料。原料的选择与精选取是冶陶工艺上的重大突破之一,据郭演仪教授考证,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决定性的因素是使用了瓷石、高岭土作原料。建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对陶土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先民已进一步懂得选用不同的黏土、瓷土可以烧制软陶、硬陶和原始青瓷的特点。即选用一般可塑性好的易黏土只能炼制软陶;选用介于一般黏土和洁白瓷土之间的黏土就可以烧出温度比软陶更硬的硬陶器;选用洁白的瓷土,就是含三氧化二铁很低的高岭土就可烧出青瓷,且高岭土在1200~1300℃时即具有良好的瓷化特性,这给瓷器的烧制成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窑炉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泥做火烧,关键在窑”[2]。器物成型优劣的关健因素主要体现在窑炉技术,窑炉技术的进步表现为人类在利用窑炉控制火焰,高效率地烧制陶瓷,石滩洪州窑址发现的清丰河沿岸成行排列龙窑遗存表明了秦汉时期丰先民已创造出能产生高温技术的龙窑,而烧成温度的提高为陶器向瓷器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外因条件。龙窑的向上倾斜的坡度和长度,使之有更大的抽力,从而有利于温度的提高,实现了窑炉结构上的第一次突破。

3)釉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窑炉技术的改进,烧成温度的进一步提高,使涂抹在陶胎上用来美化器物的装饰土层在高温作用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草木灰有机结合,而自然而然形成了原始釉,所谓“窑汗”的产生,即是这一结果的真实写照,人们经无数次的生产实践才认识到这一规律,尔后,自然而然由不自觉发展到主动予以施釉,这就表明釉的制作工艺是陶器涂层制作工艺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即古代陶匠在涂层工艺的基础上制作出具有一定厚度、在高温下熔融而完全玻化的釉层,原始瓷釉由此诞生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剑邑先民在原料精选、窑炉技术、烧成温度控制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时,并且成功地发明了人工釉,使得器物表面光洁发亮,更加美观实用。至此,剑邑洪州褐釉瓷已进入到瓷器的范畴,并孕育着成熟青瓷的诞生……

2 青瓷滥觞

纵观世界瓷器烧制的演变历程,其发展脉络普遍为:陶器→硬陶器→原始瓷器→青釉瓷器;而洪州窑则为:陶器→硬陶器→泥条盘筑褐釉器→拉坯成型褐釉器→青釉瓷器5个阶段。这是为何?

让我们带着质疑、肩负使命来共同探讨[3]。丰城洪州窑自1977年发现以来,共计4次分别对石滩港塘、曲江罗湖等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调查与发掘证实:其一,“青瓷”色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氧化铁,并在高温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铁经还原转换成亚铁状态,亚铁是一种强力的熔剂,而使釉呈现出青色。而丰城瓷土因含铁不纯及还原气氛不够充分,瓷釉使用石灰釉,以Fe203为着色剂,超过5%时,致使胎釉中的铁分受到某种程度的氧化,釉的呈色就起了变化,釉呈褐色或黑色。因此,由青色变为灰褐或黄褐色纯属正常。其二,生产规模和时间。其分布以赣江为纽带而连成一体,它们皆坐落于赣江或与赣江相通的清丰河、药湖畔的山坡和丘陵岗阜地带。从最南边的河州乡罗坊窑址到最北边的同田乡麦园窑址相距约20公里,现存39处窑场,横跨6个乡镇19个自然村,共计40万平方米,被“茶圣”陆羽誉为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且从东汉晚期到晚唐五代熊熊窑火创烧800余年。

为何洪州窑能率先在江西乃至全世界成功烧制成熟青瓷?进而成为青瓷的滥觞之地。

“术业有专攻”。这与窑匠勇于创造、善于创新、知行合一的匠人精神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瓷器之成,窑火是赖”。2洪州窑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完成了由龙窑到阶级窑的演变,并结合窑炉长短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窑炉结构的合理布局技术展开“沙龙式”革命性探索,终于在东汉晚期创造出分段龙窑烧造技术,这种方法一直沿袭到今天民间瓷坊仍在使用。港塘窑址揭示出东汉至三国时期的龙窑长达13米左右,为同时期其他窑口所罕见。而龙窑的长度和倾斜度是焙烧瓷器的关键,倾斜度14-21度基本上都呈前陡后缓的角度,窑床前段坡度大,可以增加自然抽力和把火焰拉长,自然抽力加强,利于发火和升温,后段坡度小,以减少抽力,延长火焰在窑内的停留时间,窑顶或窑室上部两侧设投柴孔,一段段地从投柴孔投柴进行烧成,把窑温烧至1300℃左右,为瓷器的烧成创造必要条件。因而,我们说分段龙窑是成熟青瓷的摇篮。在解决窑温同时,窑匠们清楚地看到龙窑烧造时坯件都采用“明火叠烧”,且无法随时测定窑内温度,导致成品率下降,这是摆在他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机会永远钟情于有着特殊准备的人们”,窑匠在无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经百年不断探索革新制瓷技术,到东晋时期,洪州窑率先在全国使用焙烧时能随时检测瓷坯生熟的火照,以控制窑炉温度和火候;同时,装烧工艺开始使用匣钵。匣钵是专门用来放置坯件的装烧工具,避免窑顶落沙和烟火直接接触坯体对器物的污染,窑具的使用保证坯体叠垒后不易倒塌、受热更加均匀,增加装烧,提高产量和质量,可以说洪州窑产品物美价廉,特别在价格问题上下足了功夫[4]。

《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洪州窑位置水路非常便利。周围瓷土原料丰富,柴火燃料充足,但瓷土土质不纯,含砂、铁,材质并不美。但洪州窑却扬长避短,用“工有其巧”来促使其走向辉煌。使用化妆土,掩饰胎质差的缺点,以提高劣质瓷土利用率。首先使用匣钵烧造,提高了成品率。其次普遍使用火照,对窑温烧成时间控制把握性增大。再次,采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采用模具印花技术,减少手工劳动;扩大龙窑规模,借助山势沿坡修建,制作成本低,降低了固定资本投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流通率。

洪州窑像一颗划过历史长空的流星,她宛如一位仙子,完成了自己历史使命,一便悄然逝去。但是,当后世的人们在仰望繁星似锦的夜空时,是不会忘记她曾燃烧过的光芒,她的美丽与辉煌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猜你喜欢
瓷土丰城龙窑
椭圆焦点三角形中的幂平均不等式及其应用
浅议龙窑的结构特点及其烧制优势
浅议龙窑烧制与龙泉窑之烧制技术改进
介福水洗瓷土的开发与应用*
陶瓷(2022年6期)2022-06-23 02:12:56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浅析丰城话与樟树话的语音差异
一种新的电锥加工线*
——连续式钢制电锥瓷土加工线
陶瓷(2019年7期)2019-07-30 05:07:06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35
江西丰城电厂坍塌,安全事故何时休?!
中华建设(2017年1期)2017-06-07 02:56:14
无限天地在其间
醒狮国学(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