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就业形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研究

2020-03-01 04:12李雪冬
卷宗 2020年29期
关键词:毕业生互联网+职业

李 倩 李雪冬

(1.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依托网络平台衍生了各式各样的新型就业形态,并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来源。高校毕业生已进入95后时代,95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自信大胆,思维活跃,敢于挑战,重要的是他们对网络具有独特的依赖性。在“互联 网+”新就业形态迅速发展情况下,他们的就业倾向将会改变传统就业形态,及时调查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倾向问题,科学引导毕业生在新就业形态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规避新就业形态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困扰,全面促进毕业生充分、稳妥就业至关重要。

1 依托互联网,新就业形态的产生

据2019年1月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网民数量高达7.5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8.21亿人。不断增加的网民数量以及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模式。“互联网+”塑造的各种类型的组织形态,扩大了就业规模,也给就业者带来了新的就业形态。

新就业形态是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就业形态相区别的就业形态,主要包括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而出现的“去雇主化”就业模式及借助信息技术升级的灵活就业模式。新就业形态是传统就业形态的延伸,具有准入门槛低、雇佣模式不固定、共享等特点。简单来说,新就业形态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能够及时便利地满足社会不同组织、群体、个体对商品和服务、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日益复杂多元、多层、多样、不断变化的广泛需求。新就业形态是未来主要的就业形态,具有同共享、大格局、微就业的特点,因其具有工作内容碎片化的特点更加让求职者青睐。国内学者认为新就业形态在也后的职业发展中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 95后毕业生对新就业形态的认识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肯定了新就业形态对我国实际就业的贡献,同时也要求要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新就业形态降低了就业服务的交易成本,从就业领域、技术手段、组织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新就业形态呈现去雇主化、平台化趋势,这就使得新就业形态雇用关系更加灵活化,在高校就业工作方面,为毕业生灵活就业提供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就业的机会。

95后高校毕业生是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思想解放、观念革新,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和接收新就业形态的崛起。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线经济”、“无人经济”等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这必将影响95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越来越多,多呈现新取向、新形态就业,目前流行的“斜杠青年”群体正式新形态就业的代表。经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大都认为新就业形态相对于传统就业形态有着更加灵活、丰富、共享的形式和内容,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加充足的选择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平台。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追求“铁饭碗”的就业观念,新就业形态就业将成为95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打破传统就业思维,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升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能力。

3 新就业形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产生的影响

新就业形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而产生的,具体表现在就业领域新、技术手段新、组织方式新。这种新就业形态是相对于传统就业形态而言的,是一种大格局、微就业、同共享的就业形态。同时这也对当下的一些工作领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产生影响。在“互联网+”新就业形态时代下,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倾向调查,进而适时适势地进行就业指导,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新形态就业帮助。

1)就业思想动态。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普遍表现为追求自我,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自我认知存在缺陷。据调查有43%的高校毕业生在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压力产生了消极的就业心理。消极就业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就业前景心灰意冷,就业压力增大,缺乏就业信心;二是,缺乏独立意识,依赖就业心理严重,不能主动做好职业规划,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选择逃避。三是,就业焦虑心理严重,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个人就业的主观能动性。

2)就业价值取向。经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普遍过高,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情况普遍存在,同时功利心比较强,选择职业带有功利化趋势。当下“网红经济”盛行,不少毕业生羡慕荧幕前轻轻松松便可赚钱的方式,扬言要当网红,殊不知,每一份职业背后的默默付出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衡量的。这种“过娱”导致毕业生就业倾向低俗化,严重扭曲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因此对高校就业工作而言,首先要做好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科学引导工作,通过思想引领、创新载体、实践培育等机制,激发就业激情,拓宽就业空间,增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自建能力。同时引导毕业生就业时不局限于传统形态,要放眼于未来,确立有效奋斗目标,有序提高网络素养。

3)就业考虑因素。整体观之,新就业形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的影响是综合性的。95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最注重考虑职业发展、声望地位以及保健因素等。具体表现为就业城市的选择,大都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就业薪酬期望偏高,注重物质基础;在职业发展方面关注就业企业的发展前景,就业的激励机制等,可以说95后毕业生就业倾向注重综合因素的考虑,兼顾长远目标。在新就业形态的冲击下能够端正毕业生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引导高校毕业生要全面的考虑就业因素,经过主观能动性的判断后,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新就业形态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部分压力,同时因其工作内容碎片化也暴露了他的短板和弊端。政府、社会及高校应多级联动制订政策保障新就业形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良性发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梳理新就业形态,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同时,高校方面要注重融入多样化就业指导内容,将新就业形态就业指导工作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下去,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倾向,鼓励学生面向新就业形态就业创业,勇于善于到新就业形态中寻找新发展契机。

猜你喜欢
毕业生互联网+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