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俐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1)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统筹管理,社会、企业、个人多元办学格局下的产业与教育互相融合的机制和体制。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和课程层面联动纵横,从制度、内涵、结构、路径和方法等维度协同推进,确保产教融合的层级化体系的建构。其中,从课程层面深化产教融合是这个联动体的基础,也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
“立德树人”是课程的出发点。课程因其特有的育人属性,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法、育人资源、育人评价、育人反思等方面赋予了“立德树人”的时代特征。如何基于“产教融合”,通过“课程思政”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育人难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问题。
《商务英语翻译》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围绕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商务情境下的英汉互译(笔译)的基本能力和商务实操技能,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育人功能不足,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存在认识模糊、逻辑缺乏、设计陈旧、践行乏力等问题,无法满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典型工作岗位——外贸业务员,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从用人单位、学生需求、及商务英语的开放属性,更新和拓展与“大商务”新领域、新内容息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了以“翻译技能 + 商务技能 + 跨文化沟通技能”为教学内容、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为教学方法、以“SPOC + MOOC”为教学手段、以“校企合作”为实操路径的课程体系,培养服务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家国情怀和商业伦理意识培养为课程思政的主线,围绕毕业生典型工作任务和企业实际翻译任务,凝练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元素,建设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创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育人方法,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育人设计,建设商务英语翻译校企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探索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从而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知识技能传授和价值引导有机结合、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有机统一,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思政元素融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途径主要体现在语言翻译层面、商务实操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
l)语言翻译层面。主要从词汇翻译、句子翻译和语篇翻译三个维度,抓取蕴含典型思政元素的词、句、语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在夯实语言基础和翻译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辨析中西文化差异,领略中国文化之美,认同中国道路,弘扬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商务实操层面。与湖南“中榜集团”、“广东头狼跨境电商平台”等校企合作企业协同,拓展商务实操领域(重点拓展跨境电商翻译实操技能),完成企业实际翻译任务,培养学生服务区域经济“走出去”的意识,培养未来的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商业伦理意识以及精益求精、诚信敬业的工匠精神。
3)社会实践层面。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如担任中非经贸博览会志愿者,承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书香悦己”翻译任务等,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商务英语翻译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实际参与区域经济“走出去”战略的行动。
1)充分挖掘和运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案讲义等。
2)同步建设和更新《商务英语翻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确保课程育人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实效性和思想性。
3)持续建设、完善和运行《商务英语翻译》学银在线慕课、超星学习通SPOC平台和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平台。
4)建设层级体系分明的融媒体平台。我校易班平台和官网、系团委微信公众号“微幸福”、系团委学生心理中心“一米阳光”、系部微信公众号“湘外外语”、课程微信公众号《商务英语翻译》持续发声,我系大学生实训基地“书香悦己”持续提供实践体验。
基于企业实际翻译项目,与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需求同频共振,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武,集体备课、磨课、示范课,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优化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通过学银在线商务英语翻译精品在线课程(MOOC)和超星学习通SPOC平台,实施混合翻转教学,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行为贯通,线上线下讨论和作业贯彻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学习数据撷取、评价、分析和改进。
2)课程思政案例融入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家国情怀、商业伦理意识和中华优秀文化,注重案例的实效性,系统抽取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案例导入内容和融入方式(见下图)。
根据课程育人效果的“合力”特点,综合评价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构建:
1)由学生本人、班级评价小组、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实践导师组成的综合性评价主体。
2)构建以专业课教师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为辅的评价维度。
3)构建以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原则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持续、系统地开展评价活动。
本课程探索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在课程育人探索实践过程中,教师团队“乐知”:围绕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主持了四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2篇;教师“乐教”:钻研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分别获得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全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的骄人成绩;教师“乐行”:积极开展课程育人实践,课程思政意识明显提高,2019年又立项了一门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取得了省级二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好成绩。
本课程在坚持突出育人核心地位的原则下,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精准滴灌”,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学生学习兴趣、翻译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广泛好评,在专业竞赛中成绩骄人。
产教融合即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又是“立德树人”的必经之路。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化课程,聚焦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难题,是“课程思政”的主旨要义。
专业课程育人成效的关键是教师。专业课教师的课程育人意识、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能力、教材及资源体系开发能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反复实践才能有效提升;
专业课程育人成效的保障是制度。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常态化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才能深化课程育人实践,达成课程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