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持续使用意愿实证研究

2020-03-01 08:36汪凯郑斌徐素田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3期
关键词:易用性意愿公众

汪凯,郑斌,徐素田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哲学教研部,安徽 合肥;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安徽 合肥)

一 引言

“公共课”是指高校根据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总目标和普遍要求而开设,所有系科、专业的学生均须修习的课程[1]。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与推进的历程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公共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式受时空限制较大、课内外师生交流互动不足、学习资源不够丰富、课程内容更新过缓、教学评价与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2]。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为例,由于课堂规模大、涉及面广、学时短等原因,迫切需要更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与相应的技术实现方式。微信以其软件技术支持、资源建设与共享以及信息整理与发布等三大功能,在教学组织中的应用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提供形式[3]。

为分析公共课程“自然辨证法概论”微信公众平台“科学元勘”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统计技术,并以期望确认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为基础,构建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以解释和预测用户使用态度和行为。基于模型所涉要素的统计数据,探析其相互作用关系,以便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决策参考。

二 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科学元勘”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用于发布“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学生只需扫描二维码或者添加该公众平台并关注,便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平台上发布的课程相关信息。根据“自然辨证法概论”公共课的教学需求,“科学元堪”微信公众号下设“自然辨证”“科学人文”和“交叉科学”三大栏目。由于微信为近年来新兴的软件,本文采用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模型对“科学元勘”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进行测量。

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模型,根据成熟度大致可分为期望确认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三种,具体模型参考和本研究测量设计如下。

(一)期望确认理论

为研究用户满意度,1980 年Oliver 提出的期望确认理论(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ECT)认为,消费者通过比较期望(Expectation)与感知表现(Perceived Performance)的差异,从而判断是否对产品或服务产生满意评价,而这一满意评价进而为“持续购买”行为提供参考[4],即持续购买行为和用户购买经历呈显著相关关系。Bhattacherjee等研究学者基于这一理论,于2001 年进一步提出了期望确认模型(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ECM),完善了Oliver 研究结果中各相关关系的作用路径。本文即选取ECM 模型的四个内含变量(体验差距程度、感知有用程度、满意度以及持续使用意向)[5],提出本研究所涉的五个及基本研究假设:

H1: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满意度;

H2: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

H5:体验差距程度正向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满意度;

H6:体验差距程度正向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

H10: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满意度正向影响其持续使用意愿。

(二)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6,7]认为,当用户感知到新信息技术有益时,会进行持续使用(具体而言,“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共同影响着“行为意向”,并进而最终影响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行为)[8,9]。为研究公共课程微信平台的使用意愿,本文选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行为意向为变量,并与ECT-期望确认模型相结合,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感知易用性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满意度,并呈正向关系;

H4:感知易用性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并呈正向关系;

H9:感知易用性影响感知有用性,并呈正向关系。

(三)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本文选取1992 年Delone 和Mclean 提出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M Model)所定义的信息质量(Information Quality)、用户满意(User Satisfaction)、使用(Use)为变量[10],与Oliver 提出的期望确认模型结合后,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7:信息感知质量正向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满意度;

H8:信息感知质量正向影响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

(四)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

本文基于期望确认模型、技术接受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等三个理论模型,提出了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度、信息感知质量、满意度等五个影响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从而构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

三 数据、变量与方法

参照国内外研究中已存在的成熟量表设计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含有6 个变量和22 个测度项,具体内容及其指标来源出处列示如下(见表1)。

图1 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本问卷所含的22 个测定项采用 Likert 七级量表进行测量,从1~7 依次表示“非常不符合”“很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很符合”和“非常符合”。通过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学生发放问卷,获取有效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441 份问卷,回收365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2%,有效问卷数满足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处理的样本量需求,为下一步数据分析提供了样本量支持。

四 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信效度检验

数据信度即等同于数据的可靠性,反映量表中,即保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的随机误差限度范围。以往社会科学研究认为,这一限度范围可由Cronbach’s Alpha 值所限定划分。即,该值需大于0.7,才可保证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得统计结果较为可靠;反之,低于0.7 时,则认为数据的可信度不佳。经SPSS 22.0、AMOS 22.0 信度检验可得,本研究所有的测量指标的 Cronbach’s Alpha 值符合检验标准(见表2),均大于0.7 标准临界值,因而,本研究的所有数据指标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1 变量测量指标与来源

问卷测量项目真实测量了其意图观测的实际情况与否,需通过效度检验加以反映。为对本研究数据效度予以缕析,我们通过SPSS 统计工具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数据加以分析,得出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747~0.965 之间,均大于临界值0.4,量表的结构效度表现较好;平均提炼方差值(AVE 值)在0.7473~0.9172 之间,均大于临界值0.7;临界比值(CR 值)在0.8979~0.9708 之间,也全部大于推荐临界值0.5。而根据表4 区分效度检验表,则显示为各变量的AVE 平方根数值最大(大于自身变量和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度、信息感知质量、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等变量都具有内涵和实证的差异。

表2 测量指标的 Cronbach’s AIpha 值统计

(二)模型及方程拟合度辨析

为对模型拟合度、方程拟合度加以辨析,本研究采用最大概似估计方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MLE)计算本研究模型拟合指标及路径系数的估计值(见表5),由这一数值可得,结构方程拟合优度的拟合指标均在标准范围以内,表明模型的拟合度和方程的拟合度均具有较高水准。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4 区分效度检验表

表5 模型的拟合指数

(三)假设检验

结构方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表明:(1)感知有用性(β=0.040,p<0.05)、感知易用性(β=0.164,p<0.005)、期望确认度(β=0.206,p<0.001)和信息感知质量(β=0.235,p<0.001)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信息感知质量对满意度影响的权重最大,即假设H1、H3、H5、H7 得到验证;(2)感知有用性(β=0.251,p<0.001)、感知易用性(β=0.118,p<0.05)、期望确认度(β=0.127,p<0.05)、信息感知质量(β=0.229,p<0.001)对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2、H4、H6 和H8 得到验证;(3)感知易用性(β=0.109,p<0.05)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9 得到验证;(4)满意度(β=0.197,p<0.001)对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10 得到验证。具体的假设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假设检验结果

五 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特性,建构了影响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数据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受多方影响因素的正向影响,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期望确认度和感知信息质量等,此外,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从分析结果来看,信息感知质量和期望确认度对用户的满意度影响较高,可看出用户对“科学元勘”所提供内容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用户满意度较高。感知易用性对满意度的影响比感知有用性高,这一点与该平台刚投入教学使用有关,用户在采纳新的信息系统时更愿意考虑该系统的易用性,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会改变;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较高的要素包括“感知有用性”和“信息感知质量”两者,同样反映出信息质量积极影响着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即用户对信息系统产生认同感,并对信息系统产生较高满意度的基础在于,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信息质量产生了满足态度。即,平台提供的服务质量正向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用户对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满意程度与其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使用满意度对用户直接使用意愿作用明显。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元勘”平台用户使用前的期望值与使用后的使用感受,其相互差距将对用户的满意程度造成很大影响,并进而影响用户对该平台的继续使用行为。对于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用户而言,当用户使用后的满意程度高于其使用该平台前的心理预期时,用户倾向于选择继续使用该微信公众平台,反之则倾向于不再继续使用。即超预期的使用效果,对于继续使用行为而言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其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公共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其建构策略仍以确保其信息内容质量为主,兼顾可靠性与功能性,向学生用户推送切实有用的文本信息,还可通过提供专业、权威、可信度高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提高课程学习兴趣、为其学习课程提供便利。其次,通过优化平台使用效果或降低学生用户使用预期,实现该平台的持续使用,保持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黏性。如优化信息的可获得性,提高平台易用度等。

猜你喜欢
易用性意愿公众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老年人家电产品易用性设计研究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