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军,张岩
(大连理工大学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辽宁 大连)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多元的,但科学技术竞争是其最重要的方面,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创新性高端人才。高校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毫无疑问,现代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这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研究性思维和研究性方法的训练。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研究生课程教学是夯实研究生专业理论基础、扩充其知识范围、培养其研究性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过程。为了适应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使之不仅成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更要成为促进研究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助推剂。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 号)[1]已明确指出,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的特点确定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加强考核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促进研究生积极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与提高。
围绕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广大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2-8],包括课程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的规范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与综合化、考核标准的规范化等。实践表明,这些改革与探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总体而言,我国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仍存在重课本轻能力、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不足,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改革探索。为了提升改革效果,必须进一步深入了解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利与弊。但遗憾的是人们以往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认识该问题,从学生视角的认识相对缺乏[2,3]。此外,也需要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进行横向对比,从而认清自己的问题,看到存在的差距。为此,本文先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特点,然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X 大学在读研究生对现有考核方式的看法,最后以X 大学“计算结构力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考核方式对学生培养效果的影响。
正如引言中所述,国内外高校或早或晚、或多或少都已进行了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表1 列举了国内部分高校中力学及与力学较为相关的部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对比数据;表2 则列举了国外部分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对比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到国内各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部各专业之间的课程考核方式差别较大,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力学专业100%采取多元考核方式,而北京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和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专业在数据统计时相应的考核方式却十分单一。反观国外高校,多元考核方式占比都处于较高水平。这主要因为国外高校在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方面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相对较为成熟[9,10]。如很早以前英国高校研究生课程成绩就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考试成绩,另一部分是作业或课程论文,通常各占50%。不得不承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本科教育还是在研究所教育方面,都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显然,我国高校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还需更上一层楼,在此过程中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还要对我们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为此,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X大学内就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从学生的角度深刻了解研究生课程现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该调查在X 大学内部进行,采用线上电子问卷的形式,以选择题的形式作答,共收到235 份有效调查问卷。问卷设置11 个问题,其中问题1~9 主要针对课程考核方式,问题10~11 则针对课程本身,如表3~13 所示。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现有课程考核方式满意度较低,只有57.45%,而表4 的结果则表明,研究生对课程考核方式是非常重视的(88.08%),而且非常关注课程考核方式对实际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从表5 和表6 调查结果来看,X 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已较为多元,但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和考勤占比较高,这些考核方式仍属于传统的考核形式,而课堂讨论和课堂发言占比较低,尤其像西方高校广泛采用的课程论文、专业论文、课程设计、项目、案例分析[9,10]等形式占比极少。令人感到忧虑的是,上述特点也同样反映在学生期望的考核方式统计数据中,学生缺乏对新型考核方式的认知与期望,这说明我国大学课程考核方式的长期落后可能已经影响了学生对先进教育理念的认知,高校广大教育和科研工作需要重视这一问题。
表1 国内部分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对比
表2 国外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对比
表7 反映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程考核方式对其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但我国当前课程考核评价中极为注重考试,尤其是期末考试,其成绩占比往往超过课程总成绩的70%,致使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成绩[9],为了提高期末成绩经常采用突击复习,甚至不惜考试作弊,这显然不利于平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表8 则反映出合理地安排考试时段、适当增加考核频次将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这一点与何英等人[5]的研究发现一致,强化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将是今后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方面。表9 和表10 则深刻反映出当前考核方式重知识轻实践的严重弊端,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对部分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过程公平性的担忧,如果考核方式和过程不能保证公平,势必会对努力学习的同学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也应注意规范和公平。表11 所示结果则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普遍存在的不足。对大学而言,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研究”,而研究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更需要通过实践进行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表12 和表13 反映的是学生对研究生课程的总体看法,考核只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将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科学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表3 你对现在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否满意? [单选题]
“计算结构力学”是X 大学力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是一门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程序开发任务,按任务难易程度不同,分为基本任务和高级任务两类。基本任务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从而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要求;对于少数自学能力较强,可以选择高级程序开发任务,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申请免参加期末考试,达到要求后成绩在90 分以上浮动。最终课程成绩构成:期末理论考试70 分(卷面100 分),计算结构程序开发20 分,平时成绩10 分(包括课题问答、讨论、出勤等)。这种考试成绩的构成一方面力求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突出了程序编制能力在本门课程中的地位,体现了计算结构力学课程的独有特性。而免试的实行,利于学生轻装上阵,用于挑战高难度题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基础力学、结构力学与计算机程序结合的能力。
自2014-2015 学年以来,本课程一直采用上述考核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表14 为该课程近五年学生成绩统计。虽然因为考核成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良好及以下等级学生人数占比波动较大,缺乏规律性,但可以看到通过采用上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获得免试资格和优秀学生的人数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这既是实际教学效果提高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的体现,符合现代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发现,通过采用上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原本较为一般的学生却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实际编程能力,如某同学还开发出一款面向微信的结构性能计算小程序。显然,与传统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定标准不同,根据课程特点强化编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符合创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专业课程,毫无疑问应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相应的考核方式改革。
表4 你是否在意课程考核方式? [单选题]
表5 你目前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由哪些内容组成? [多选题]
表6 您希望课程考核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多选题]
表7 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会影响到自己在该课程上学习时间的花费? [单选题]
表8 你觉得多久考核一次对你掌握知识有帮助? [单选题]
表9 你认为当前考核方式是否缺乏实际性? [单选题]
表10 您认为当前考核方式有什么弊端? [多选题]
表11 你认为课程考核应该偏重? [单选题]
表12 你认为现在课程的缺陷在哪些方面? [多选题]
表13 你觉得研究生课程怎样才更有意义? [多选题]
(1)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研究所考核方式多元化水平整体偏低,且各高校之间和高校内部各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改革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2)问卷调查表明,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是X 大学现有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考核规范性与公平性也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3)X 大学力学专业“计算结构力学”的改革实践证明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考核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但强化能力考核、过程考核,丰富考核方式的种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表14 “计算结构力学”课程近五年学生成绩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