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乃蕊,唐芳,古少鹏,何金鑫,张祖维,李瑾
(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学院,山西 太谷)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线上教学成为了刚性要求[1]。教学之“形”、教学之“术”发生了变化,但教学质量这条育人生命线不能变,教书育人的初心不能变。任何课程都有育人价值,任何课堂都具有育人功能,任何教师都肩负着育人责任。《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组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智慧的增长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从全面素质教育的高度,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专业热爱,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法制观念、责任与规则意识,厚植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疫情形势下,师生空间隔离,虽然是现代化线上教学,但防疫不妨教,隔空不隔爱,开学可延期,学生成长不能延期[2],我们课程组恪守教育初心,严慈并济,开展有温度、有态度的教学活动,通过细致的点滴工作来引领、影响、规范、感化同学们。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每周的课时是4 学时,我们固定在每个周末上传下一周的学习视频和其他课程资源,并在平台发布以周为单位的学习任务,在课程表时间组织签到活动时再次发布。异步录播课程给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自由,将传统课堂4 学时的学习任务放宽至1 周内完成,尊重线上教学规律,发挥线上教学优势,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任务点完成的时间要求和考核要求犹如“紧箍咒”,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和学习任务管理。
线上教学使我们更多的精力倾注在了督学和管理上[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准把握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通过学习行为分析,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时长长于视频总长,即学习反刍比在100%以上;还有30%左右的同学反刍比在200%以上,个别同学甚至在450%以上,说明这些同学会对视频反复观看学习;但也有个别同学,任务点显示完成了,但观看总时长短于视频时长。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们及时采取措施:一是在微信群用后台数据图客观反馈这种现象,并对反刍比高的同学点名表扬,树立榜样,通过外力推动大家的学习自觉性(图1 左中);二是调整任务点发放策略,始发布时开启防拖拽功能,关闭倍速观看按钮,待进度条显示100%同学完成后,解除防拖拽,打开倍速按钮,便于同学们快速浏览复看和整理学习笔记。每个周末,我们会整理出上次学习任务没有完成的同学名单并在微信群公布(图1,右),2 周后,同学们便可自觉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点学习。
图1 分析学习行为,开展有效督学
师者,人之模范,正己泽人。我们定时发放课程资料、发布学习任务、组织签到活动、云见面集中答疑、按时批阅作业等一系列活动无一不是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引领同学们安排好自己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虽然我们采取录播异步授课,但根据学校要求,依然会在课程表时间在平台组织签到活动,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逐渐认同并理解了其深意。一是让同学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老师和他们虽然不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但在同一课堂;二是虽然是居家学习,小小的签到活动却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教学的有序进行,营造集体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虚拟的课堂上建立起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增强学习积极性;三是提醒学生自律,接下来的时间是学习时间;四是对没有签到的同学及时提醒并了解情况,培育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逐渐纠正学生居家学习自由散漫的学习状态,逐步适应线上教学。
图2 准时组织签到活动
讨论活动的发起,并非每堂课进行。线上教学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要给予学生静思静学的机会,所以我们采用录播异步授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线上教学也不能如此沉闷,需要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适时组织专题讨论是一种有效活动。论题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基于经验的预判性论题,由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筛选出看似简单却需要深思的论题,在课前发放到课程平台讨论区,在课中讨论;一种是基于学习结果的回顾性论题,来源于学情,由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这类讨论更具针对性,发放在微信群,课后讨论。这种静动结合、课中课后有序安排的讨论形式,同学们的兴趣度很高,居家学习有利于独立思考,有的同学甚至会去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理性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4]。对于发布的讨论,我们绝不流于形式,充分体现从教者应有的态度和温度。对于认真的同学,加以鼓励;对一些不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并制止。例如在组织的第一次在线讨论中,发现个别同学复制粘贴学伴的文字,我们在微信群进行不点名公告,亮出观点。“文字背后反映的是学习态度”,采取“将讨论评分计入总成绩”措施,随后就没有类似情况发生了,“我认为”“我觉得”,我……”个人观点的表达逐渐多了起来。待同学们各抒己见后,老师们会进行总结发言,向同学们传递教师的认真态度和学术的严谨性,积极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每一次讨论,让讨论更专业,也更有深度和成效[5]。
图3 组织讨论,提升思维品质
第一章我们以章测试形式进行考核,发现题量过大,不利于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完成,于是改为节测试。阅卷过程中,每一份考卷、每一道问题,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因为隔空的教学模式,教学知识是否得到了有效传递,这是我们迫切想知道的,出测试卷也成了我们最费尽心思的一项工作。因为通过阅卷,才能掌握学情,并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种基于教学过程的节测试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再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讲,发挥了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针对错误率高的知识点开展针对性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6,7],以腾讯会议开展“见面”课,集中答疑解惑,确保知识的有效传递。
适时、适量开展翻转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动起来,不再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由袖手旁观的知识“消费者”变为积极的知识“生产者”[8],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及后疫情时代需要倡导的教学策略。一是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拓展资源建设,如创建数字故事、数字发现等板块;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PPT并录制视频,上传至课程平台,作为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三是由教师做补充、点评和总结,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学生主讲内容的选取应坚持以下原则: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②与已学的先行课程相结合;③与热点问题相结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热爱,切身体会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为。与此同时,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PPT 设计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独立。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9]。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了解“根”文化是有“根”世界公民的先决条件,文化自信则是对自身民族文化即“根”文化了解之后的感情升华,是内心的认可和相信,是行动的传承和发展。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文化元素,有机渗入专业课教学,是每位专业课教师应尽的责任。《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涉及肉、蛋、乳和水产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在讲肉品加工时顺势介绍中国八大特色名菜,在讲乳品(诗仙李白誉之为仙家酒)时引入中国诗词,如《渔夫》《论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10]。在绪论部分介绍我国食品卫生工作的发展史时,介绍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并让学生诵读“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肉中有如米点者,不可食之”以及《唐律》中的有关食品卫生的法律准则“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予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这些内容都是今天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雏形,让学生吟读旨在让学生用现有的知识体系从原理上解释上述经验之总结,引导其感受中国语言之简洁和优美,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另外还引入南北朝的《养生要集》,孙思邈的《急备千金要方》等。
居家学习初期,没有学伴,还得适应《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以及其他课程新内容,适应除QQ、Wechat 外钉钉、腾讯会议等新的交流工具,适应Icourse、智慧树、超星、雨课堂等各种MOOC、SPOC 课程学习平台;更多的不适来自于新的教学方式,好多同学反映学习任务很重,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课后记笔记上,难免产生烦躁和畏难情绪,此刻他们需要倾诉,需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个别同学遇到困难或问题不愿在学习群询问,更愿意选择与老师私聊;课程学习平台边建边运行,各种操作对于师生都是新的体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状况;同学们提问题大多是在8 小时之外,问题范围五花八门。在上述情况下,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以爱育爱,用情怀做好客服工作,即时回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答生之所需,解生之所困,用细致入微的点滴工作和更多的时间付出来传递云端教学的温度;需要建立在线教学反馈机制,有效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及时了解大家的学习感受,引导同学们尽快适应学习模式的新变化,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掌握高效学习方法,为后疫情时代云端教学模式下的高质量学习奠定基础。
以庚子年疫情防控期间紧急新建的SPOC 课程《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为例,通过线上教学各个环节的用心组织并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分析学习行为,开展有效督学,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价值和云课堂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以课程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以爱育爱,向学生传递在线云端教学的温度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