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苏州 215000)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我们依托市级重点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研究》,尝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将“语文要素”的转化和落实与素养目标进行有效对接,开展基于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范式探索。即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用具有整体性的语文学习任务来引领学生进入积极的语言实践。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和“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为单元语文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和一篇略读课文《海的女儿》。此外,还编排了习作训练“故事新编”,以及由相关语文学习策略、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构成的语文园地。
语文要素不仅要放在教材编排体系的框架中去瞻前顾后,勾连上下,还应放置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去审视其独挡之任。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审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体会”是指体验领会。对人物形象的体验领会指的是了解并感受人物真善美的品质,进而透过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意义,获得审美体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里的“体会”指向的是“语言建构和运用”这一维度。在感受、体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体验,以及在对童话人物形象的体验、判断和评价的思维活动中,自然获得对真善美的认知,获得审美经验的丰富,进而体会到中外不同地域文化中童话的相通之处——如安徒生所说的“你要是学会了读童话,也就学会了诗意生活”。激发孩子在童话中认知世界、创造自己的世界,进而激发其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统编教材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语文要素为线索组织单元。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过程,也正是促进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理解文化的过程。
当中外经典童话和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相遇,注定不能偏颇其一。童话的阅读价值和语文要素的教学价值合而为一,才是正解。
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框架如下:
任务 活动 课时 学习内容聊聊读过的童话走进童话城找找奇妙的想象1-2 《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说说童话的奇妙之用编个宝葫芦的故事欣赏童话美《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语文园地八之“日积月累”“书写提示”寻找巨人花园的春天 《巨人的花园》,语文园地八之“词句段运用”5-7听小人鱼讲故事 《海的女儿》,拓展《安徒生童话》创编童话梦新编童话故事 2-3 习作《故事新编》;语文园地八之“交流平台”我的童话我的剧
1.为什么要设计真实的情境?
一是课程改革有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提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是学习科学有呼唤——举个例子来看真实的情境的作用。夏雪梅曾在《打开儿童学习的秘密:国际儿童学习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介绍过这样一个案例:伯克利的Geoffrey Saxe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街头的孩童小贩能够轻易地算出买卖中涉及的非常复杂的换算、找零、凑整等算术任务,但把同样的东西放在数学课堂上,以数学算式的方法呈现,这些孩子就算不出了。这一研究值得我们深思之处不仅是孩子多渠道的数学学习能力,更重要的体现在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境对儿童心智的重塑。学习的发生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
三是学习现状有困惑——传统的语文学习更多地局限于课堂和文本,与学生的真实生活鲜有关联。这样一来,语文学习就失去了真实性,学生始终置身于“久远”的世界,忙于应付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学习兴趣与热情随之消耗殆尽。
四是学科评价有指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超越以前惯用的双向细目表,不局限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简单应用,而应该从“在何种情境下能运用什么知识完成什么任务”来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程度。这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
评价就会倒逼教学,使教学也需要介入真实的情境与任务。
2.本单元我们设计了怎样的真实情境?
作为中外经典童话单元,本单元所选童话描绘的是人类的想象世界,与学生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童话世界里的真善美,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能照亮我们五彩的梦。这些世界不可能是学生经历过的世界,但却是儿童向往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帮助学生用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拥有的想象经验去对接语文学习。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之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使其与语文学习发生联系,就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梳理与筛选,我们提炼了“编织五彩童话梦”这一情境主题。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都有过做“白日梦”的经历,都有过把自己当成是主人公带入文本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及每一个流程中的行为和心理,又恰好与本单元的任务、内容、语文活动紧密贴合。
为使学习内容更加集中,我们重组、整合了教材的相关内容,调整原有教材内容的顺序,同时聚焦核心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展开与之对应的学习任务群的言语实践活动。
1.为什么要开展任务群的设计?
原因一:让学习决定时间——如果说“情境”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关联起来,那么“任务”就是将单篇的学习目标、零散的学习内容关联起来。当前,教学设计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导致“时间决定学习”,而不是“学习决定时间”。本单元语文要素中的“感受童话的奇妙”如果按照教材逐课进行教学的话,教师往往会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都安排一段时间来落实这个要素。这样一来,三个单篇的阅读教学就变成了三次重复——感受奇妙、体悟形象、自主续编。每节课都在程式化、机械化地“运转”,毫无乐趣可言。在“任务一”的教学中,我们围绕文章的“奇妙”进行重组,开展聚焦式学习。让学生首先“说说我读过的童话”,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童话中故事,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接着“找找童话的奇妙”,在对三篇经典童话片段的整体感知中,聚焦“奇妙”,初步感知童话的基本特点。最后,通过“说说童话的奇妙之用”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奇妙”特点。围绕童话阅读经验的“变”进行探究梳理,再抛出“不变”,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埋下伏笔。
原因二:学科素养确定学科最佳路径。学科核心素养决定了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强调任务驱动的语文活动,设计了18个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即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完成语文任务(具体表现为三大语文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的。正确的知识需要与习得知识的正确的过程相匹配,只有这样,知识技能才有可能成为素养。
2.学习任务群如何具体实施呢?
要将“任务”放在“情境”中去完成,还需要设计合适的关键性活动。在学习任务群设计中,大任务推动小活动,小活动带动真实践,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等待和接受也就随之转变成主动尝试和探究。
以“任务三:编织童话梦”的实施为例。在班级开展语文戏剧表演,组织融新编、指导、修改和调整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新编的童话故事,饶有趣味地表演,感受学习和创编童话的乐趣。活动1:回忆学习经验,新编故事。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童话创编要点的梳理与回顾,激活经验储备,新编故事。活动2:打磨表演细节,感受童话内涵。在边演边指导的过程中,围绕“打磨细节”“推敲情节”两个重点打磨修改自己的新编童话。活动3:讨论表演感受,提升审美素养。采访演员——你刚才表演的是谁?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你喜欢它吗?采访编剧——你创编的是哪一个童话剧?你最满意的是哪一个情节?通过创编和改编,你觉得怎样的童话故事才算是好的童话故事?采访观众——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笔画童话,用口讲童话,用脑编童话,今天又用心演童话;短短的两周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你留恋吗?你希望童话陪你多久?
课题组通过集中研讨确立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基本框架后,合作进行了课时设计,并在班级里进行了教学实践。总体看来,在学习任务群学习中,学习主体更加凸显,学习过程更有条理,学习活动更加完善。可以说,学习任务群教学为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趋势。实践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长,机会多,对应的学习支架的架构,学习评价的组织相对滞后,学习活动无意义的较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以整合后的“梳理”活动为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梳理与探究”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列。这一学习方式,其实在初中和小学语文学习中也非常需要、非常适合。尤其是学习任务群教学,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单元整体教学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梳理与探究,同时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在一学期学习结束时,再集中安排梳理与探究,那么,单元学习的整体感会更强,更能激发和引领学生的探究与创造,有利于单元内容学习的巩固与结构化。
学习任务群教学摒弃了“先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逐步组合,最后综合运用”的传统教学思维,变识记、理解、应用的教学顺序,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直面一系列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维目标高度融合,语文素养获得真正发展的过程。单元整合教学一方面既要呼应教材编排的呼唤,另一方面又要呼应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参与老师不能对学科核心素养有较好的理解,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语文要素的转化,单元整合会事倍功半。比如,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变“做题”为“做事”。缺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关注,很容易滑向“泛语文”的活动。再如,在我们的实践中,不同团队课时设计的融合就成为了主要问题。“任务二、三”没有能站在前一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进阶式”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在后续研究中需要继续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