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婷
(浙江省金华市北苑小学 浙江金华 321000)
怎样发挥“材料”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成了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以“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为课例,以“典型的材料”能激起“高效的经历”为题,展开讨论与研究。
第一次执教片断节选。
实验材料准备:2.5N的条形盒测力计,带有自制刻度线的100ml量筒,自备橡皮,大小和种类不同的三种橡皮泥,水,细线,水槽,记录表。
师:将一块泡沫塑料块按入水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将手松开,泡沫塑料块会怎么样?
生:会浮起来。
师:它为什么会浮呢?
请你画一画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浮力和重力)
师:从图中可以知道,浮力大于重力就上浮。那么,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什么有关?
生:还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
师:噢,学得真不错,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与探究,你知道了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现在,在水中放入一块橡皮泥,你看到了什么?
生:橡皮泥沉到水底了。
师: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如刚才的橡皮,还有石块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生1:没有受到浮力,因为如果受到浮力的话,它应该也能浮在水面上或水中。
生2:受到了浮力,当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生3:我同意第一个同学的说法。
生4:我认为第二个同学的意见有道理。
……(争论不休)
小议:原有认识的唤起与猜测引起的思维碰撞,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开局。
师:将橡皮泥放入水中,你有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呢?
生:因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测量。
师:请说一说,你是如何测量的?
生:在空气中用测力计先测出它的重力,然后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测出它的重力。用橡皮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它在水中的重力就是它受到的浮力。
师:说得不错,我们在研究泡沫塑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时就是这么做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
开展分组实验活动:测量橡皮在空中与水中的重力,确定它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测量橡皮泥在空气中与水中的重力,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学生进行实验后,学生整理器材。
师:根据我们的实验记录,分析一下你们的实验数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橡皮泥在水中的重力变小了,说明有浮力存在,并且浮力的大小在变化。
师:是的,有浮力,并且浮力的大小在变化,那么你觉得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因为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它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生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且下沉的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生3: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我发现每组测量出来的数据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
当其他国家的代表情不自禁地为核爆炸的威力惊呼时,赵忠尧沉默不语、百感交集!中国什么时候才能释放出这样巨大的能量?这一天还太遥远,因为中国连一台加速器都没有。没有加速器就不可能揭开原子核的奥秘,不可能进行自己的核试验。
小议:由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每组的橡皮泥不一样,有的认为测量时读数出现了问题等,导致下一个活动“大小不同、材料不同的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没有进行下去,而此时下课时间快到了,只好匆匆结束。
教师演示垫圈放入水中的高度过低,造成后面的同学有些想上来或直接站起来看,因此,我决定拿一条凳子,将水槽放在上面,慢慢往水中放垫圈,提高演示的直观性。
材料的选择,是小学科学老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选择决定了一堂课的导向,决定了一堂课的效率,决定了一堂课的价值。两堂课上下来,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上了这堂课的两次经历,使我感受到:
统一的“钩码”,使学生获取了“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相似的事实,在交流讨论中,同学们的关注点集中了,容易形成共识,并纠正了原先因橡皮泥大小不统一引起的“节外生枝”的争议,将解释引至偏向。
意识决定一切。在科学教学中,有时要有充分多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观察实验,有时要提供典型材料让学生观察实验,有时又要选择有代表的结构材料供学生观察实验。有了“材料引起经历”这样的意识,因课而异、因探究的需求而异,“材料”才会在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中发出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