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国I卷理综“物构”选考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2020-02-29 10:38陈一铭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

陈一铭

[摘要]对近三年全国I卷理综“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选考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类,并据此提出一些“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的复习教学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高考全国I卷;物质结构与性质;考题分析;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2-0060-03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在考查化学主干知識的同时,还兼顾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试卷在整体的难度结构、题型呈现方式等方面保持稳定,但“陈”中带新,尤其今年,大部分试题素材多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等资料作为情境设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还体现了高考的导向功能。

纵观全国I卷理综“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选考题(以下简称“‘物构选考题”),相较有机化学选考题难度小,考生只要对相关知识点有所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型一般得分率较高,因此,福建的考生普遍选考“物构”题。下面笔者对近三年全国I卷理综“物构”选考题的题型结构、命题特点和考点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显性考点和隐性考点,并据此提出一些复习策略及建议。

一、苏教版教材“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构成分析

苏教版教材选修3开篇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和终篇专题五《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研究结构性质所取得的成果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1]。而对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主要内容,苏教版教材设置了专题二、专题三和专题四,分层次让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三个专题的具体内容构成如表1所示。

从表1中不难看出,各专题的学习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更为严格,需要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在内的多个方面全部融合起来对内容进行理解,内容布局也呈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最终使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

二、近三年全国I卷理综“物构”选考题分析

1.试题横向分析

在表2中对2017年至2019年全国I卷理综“物构”选考题中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横向分析。

2.试题纵向比较

在表3中对2017年至2019年全国I卷理综“物构”选考题中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纵向比较。

从表3中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年的选考题,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虽然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但考查的侧重点却不一样。

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试题难易程度

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这两部分知识。本专题考点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图)、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离能、电负性等,并且只有理解了这些基础内容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1】(2018年全国I卷,35题,节选)

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  、  。(填标号)

这道题是有关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电子运动状态和能量关系的综合考题。学生需在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与能量关系的基础上去理解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进而迁移至理解激发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部分知识作为高频考点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得分的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专题三《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种不同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这部分内容难度比较大,体现在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晶体结构的立体思维感较强。教师需在学生掌握典型模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扩展与延伸,不断进行间断性的练习,以强化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使学生能运用知识点去推理论证、综合分析,进而有效解题。

【例2】(2019年全国I卷,35题,节选)

(3)一些氧化物的溶点如下表所示: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

(4)图(a)是MgCu2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这道题第(3)问考查了不同晶体熔沸点的高低比较,不仅要求学生会判断不同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还要会从晶体结构的微观角度去解释物质的性质。第(4)问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年来高考的热门考点,几乎每年都会涉及。由此可知,根据晶体结构利用均摊法推算微粒数、晶体密度、晶胞参数等计算方面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专题四《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是在共价键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讲述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结构进行解释,介绍了等电子体理论,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等定义,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些简单配合物的形成、性质和应用加深学生对配位键的理解。

【例3】(2017年全国I卷,35题,节选)

(3)X射线衍射测定等发现,I3AsF6中存在离子,离子的几何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在高考“物构”选考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对陌生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做出正确判断。在这里需重点指出,教师应教会学生在确定价层电子数的基础上,结合杂化轨道理论构建空间构型进而确定结构,做到两个理论之间的融会贯通。

4.试题分析结果汇总

对近三年全国I卷理综“物构”选考题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可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少且集中,便于短期复习,集中攻克;各小题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对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要求不高,审题、答题耗时相对较少,考生一般能够得分。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高难度题,因此学生很难得高分,特别是满分。教师在教学中须对相关知识的侧重点加以区分,并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训练,不断对知识进行强化与整合,以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三、复习策略及建议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原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重在考查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考试内容相对教学内容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切实把握好考纲要求,围绕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空间想象力的构造,做到“内容不拓宽,深度严控制,强化热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典型物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复习实效。为构建高效的高考复习课堂,笔者提出如下复习策略及建议。

1.整合教材,构建体系,让学生做到“耳聪目明”

苏教版教材在编排时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内容分散在必修2专题一和选修3中,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把两部分知识有机整合,构建如下三条知识主线以形成体系。

2.深入剖析,理解概念,让学生做到“心意相通”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所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如电子云、能级、基态、电离能、电负性、晶胞、晶格能、σ键和π键、氢键等,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概念,教师需对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比如第一电离能的概念,就要注意“气态”“基态”“失去一个电子”等关键词。

3.解读考纲,明确目标,让学生做到“胸中有数”

要构建高效的高考复习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明确考纲要求,研究近几年的全国卷和其他省、市的高考卷,对考查知识点和侧重点加以明确,以提高复习实效,还要让学生对复习目标做到胸中有数。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本部分考纲、知识点和试题,圈出考点,辅以解说,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4.精讲例题,掌握规律,让学生做到“气定神闲”

构建高效的高考复习课堂,要重视专题教学的重要性与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考纲和试卷研究心得,精心教研,自设专题教学,筛选出有针对性的例题,对例题进行精讲拓展,由题及类,让学生触类旁通,掌握解题规律。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如学生周考和月考等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和较难掌握的知识点,自设专题教学,提高复习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
高三英语复习策略探析
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生物中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对口单招《电工基础》复习策略
2017届高考政治学科复习策略
二轮力学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