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彤,吴 军,滕 达,李鹏波
(1.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2.威海市滨海新城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威海 264200)
海草房是我国沿海地区特有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1 000 多年的历史,因其屋顶材料取之于生长在浅海中的海草而得名.新石器时代,沿海居民用海草筑巢而居,是最早的海草房雏形.现今的海草房形成于秦汉时期,汉、宋、金时期普及,到元、明、清时期在胶东半岛得到繁荣[1](见图1).
图1 海草房民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居民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部分海草房因建筑材料匮乏,且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逐渐消失,现存的海草房因建造时间久远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损毁(见图2).据统计,山东荣成2006 年全市海草房普查时,海草房还有9.5 万间,截至到2016 年已经不足万间,每年以1 万间的速度在消失[2],大部分海草房被砖瓦房、楼房取代.
现存最早的海草房有300 多年历史,它见证了胶东地区近代以来的历史,是胶东文化传承的载体,体现了胶东人民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历史价值突出;海草房特色鲜明,高耸的屋脊、天然的石块与近海环境相得益彰,建造海草房需要70 多道手工工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海草房顺应自然的建造理念、营造技艺等对现代生态建筑和建筑科学研究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因此海草房作为胶东半岛极具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亟待开展保护、利用研究.
图2 毁损的海草房
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资源短缺等原因,人类的营建活动多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为主要目的[3].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较长,为满足人们的渔业和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求,人们将被海浪冲上岸边的海草收集起来,晒干作为房屋的屋顶材料,将海边丘陵山地的花岗岩采集下来作为墙体材料,进行房屋的建设.
在浅海中生长的海草(见图3)晒干后非常柔韧,遇水后具有一定的黏性,能够将苫盖好的屋顶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对防范海风侵蚀、风暴潮等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同时海草具有防虫、防潮、防霉烂且不易燃烧的特点,使海草房能够保持数百年.旧海草房拆除下来的海草和花岗岩还能够循环使用,减少了建筑材料使用,节约资源.
图3 宽叶海草(左)与丝海草(右)
胶东半岛沿海地区丘陵山地较多,产出坚固、稳定、不易风化的将军红花岗岩(见图4).当地村民从山区采集花岗岩石材,用作房屋建筑墙体.大块的花岗岩石材被砌筑成民居建筑的墙体,能够抵御沿海极端天气下强风和风雨的侵蚀,厚重的石墙还具有保温的作用[4].海草房冬日白天吸收光照阻碍室内热量散失,夏日白天阻隔热辐射,每到五六月份室外气温波动在10~30 ℃之间的时候,海草房室内气温可保持在20 ℃左右,且全天温差波动较小,厚实的墙体与海草房高高的屋顶共同营造了海草房室内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环境.
图4 花岗岩与海草搭建的海草房
因此,集合海草和花岗岩优势的海草房在胶东地区应境而生.这种民居取材于当地原生的自然环境,利用地域材料自身的优点,完善了建筑形式和空间构成,凸显了中国传统民居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理念[5],充满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智慧.
海草房的屋面形式为卷棚式,屋脊前后坡面倾斜角为50°左右,屋脊高度和屋身高度比例约为1 ∶1,屋脊高度是瓦房的两倍.建造海草房最重要的技艺体现在屋顶,木梁结构建好之后,开始苫盖苇席、油毡等材料作为承托层,在承托层上一层一层地苫秸秆和海草,海草从两边屋檐开始苫起,每层外露10 cm 左右,依次向脊顶铺设,逐渐加厚屋脊处的海草,最大厚度可达2 m,且两端的海草高于中间,最后用黄泥石灰或者筒瓦封压海草,再覆以渔网加以固定(见图5~7).海草房屋顶能够建造出陡坡得益于海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挥海草胶结性的特性,从而增加屋面的强度.其疏松的海草结构又能够减弱海风的吹拂,使海草房具有较强的排水性、保温性及抗风性,提高了房屋的使用寿命.建造好的海草房一般四五十年才需修缮一次,比普通茅草屋、砖瓦房使用寿命长且节省能源,生态环保.
图5 苫匠修建海草房
图6 海草房立面结构图
图7 海草房屋顶结构图
海草房村落多选择阳坡面海的地势平缓地区.房屋多山墙紧靠,院院相连,街道狭窄,住宅通常由正房(3~5 间)和东西厢房组成,少数带有倒座房,以院墙围合,院落尺度通常较小[6],院宽仅为正房面宽的1/3,这种布局有利于抵御沿海冬季寒风(见图8).沿海地区夏季暴雨集中,冬季风大,年平均最大风速可达15 m/s.村落中的风速通常沿坡度依次降低,村落外部风速平均9 m/s,街巷内风速平均6 m/s,庭院内1 m/s,室内0.2 ~0.4 m/s,村落外部风速明显高于村落街道空间和院落空间(见图9).因此,海草房街巷空间和院落空间具有降低和稳定风速的作用,使建筑不易被大风损坏,较普通瓦房相比增加了安全性.
图8 海草房院落结构图
图9 西巍巍村落布局图
建筑北侧窗户较小,冬季具有较好的保温性,南侧窗户较大,能接受较多的阳光照射,利于冬季的采暖;庭院中种植庭荫树,夏季树木生长茂盛的枝叶能够为庭院遮荫、降低庭院温度,使室内湿度保持在50~70 ℃之间,有助于海草房庭院形成良好的庭院小气候环境.
海草房作为胶东地区民居历史信息的活化石,诠释了中国民居因地制宜、因材而建的思想和理念,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生态观的写照.多种原因造成的海草房数量的锐减很有可能造成一种地域性民居建筑的遗失,而这种源于地方历史文化与地域环境产生的民居是无法“复制”的.因此海草房的保护和发展研究成为当地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对胶东海草房的保护研究主要从海草房村落的保护、海草房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海草房民居的开发利用三方面开展.
目前,胶东地区大部分村庄的海草房已经因岁月摧残又得不到有效修缮而失去了原本的面貌,少数村庄海草房保护较好,有相对集中的海草房民居建筑群,如西巍巍村、东楮岛村、烟墩角村、大庄许家村等.
针对海草房保存较好的村落,基于海草房村落的位置及村落中建筑的完整度、密度、非物质文化价值等的差异性,有学者研究了海草房分级分层的保护方法[7].在充分了解村落中海草房存在状态的前提下,将海草房村落分为整体保护型、片区保护型和重要节点保护型村落,并以此来指导海草房及村落的分级保护.
对整体保护型村落,首先,将整体村落环境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风貌保护区和协调发展区[8].其次,进一步采取划定保护范围后的分层方法,将村落中海草房聚集的核心区,改造为生态特色博物馆或民宿体验馆,如大庄许家建设了“海草部落”旅游村落(见图10);海草房建筑周边的村落景观区域划定为风貌保护区,保持现有风貌维护村民的生活状态[9],可根据条件设置海水浴场和娱乐项目等;村落周边保留为协调发展区,开发道路交通、增加基础设施或预留用地做下一步规划使用[10].
图10 大庄许家“海草部落”旅游村落
海草房民居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近几年主要在海草房档案的建立、海草房更新的材料和技术、旅游开发与海草房利用策略等方面开展海草房民居的生态保护.为建立海草房档案[7],2015 年,山东威海市成立了海草房保护管理小组,负责海草房价值宣传、维护修缮等工作,并建立海草房建筑档案(包括测绘图档等基本信息),收集旧海草,建立匠人资料库等[11].当地政府也对村落格局和面貌保护较好的村落进行海草房修缮工作,提供所有的资金、材料、人力支持,修缮过程中结合海草房对采光、通风的需求,适度扩大南向窗户,并用现代材料替换原来的木质窗架结构,在选材、造型、色彩上,综合考虑现代建筑的特点和海草房建筑的特点,使海草房保持原有的风格;优化海草房空间使用功能,将“四合院”庭院中夏季西晒较为严重的东厢房改造为储物间或辅助用房,西厢房作为居室,提高居住舒适度[10].
对于海草房的保护和修葺,建造材料的充足和营建技艺的传承是关键.由于海洋产出的海草已经很少了,海草房建造材料中的海草主要是通过回收旧海草来获得,海草收集数量有限,成为海草房保护更新的瓶颈.近几年中国科学院等海洋生物生态研究机构已经实现了大叶海藻的人工养殖,提出了海草场生态恢复的技术策略[12],海草可以通过人工养殖和海草场的自然产出来满足海草房营建材料的需求,为海草房的保护更新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海草房苫盖匠人的短缺是限制海草房保护更新的另一个关键问题.2016 年,山东威海市中我岛村建立了匠人保护机制,通过设立相关培训和管理体系,对传统匠人进行登记和组织,定期进行传统营建技艺的培训和授课[13],对海草房苫盖匠人进行培养,以使海草房苫盖技艺能够传承下去,为海草房的生态保护更新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考虑乡村经济发展兼顾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学者提出了海草房渐进式开发策略,优先开发具有优势的海草房或者亟需修复的海草房[14].海草房的开发利用一般是作为旅游产品,其典型利用方式有4 种:①改建为乡村记忆博物馆和公共用房;②由旅游公司或政府打造特色主题院落;③村民或个体经营特色民宿;④当地人自己居住.
目前,海草房经济开发模式以集体开发和散户自营两种方式为主. 集体开发是通过管控、商业介入的运作模式[15],如东楮岛村部分海草房采用政府租用修缮、装修,作为民宿出租,居民拥有海草房的所有权.从发展民宿酒店、观光旅游等商业性活动为基础,结合渔业生产、乡村农作生产等构成旅游产业链[16];散户自营是住在海草房中的居民把自家的海草房改建、扩建为民宿旅馆,在景区周边向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等服务,是海边渔家乐的一种形式(见图11-12),如大庄许家,政府统一建设村里景观环境基础设施,对有条件发展民宿的海草房出具设计方案由村民自行修缮装修,村里审核通过后,进行自营活动.
图11 海草房渔家乐
在海草房的旅游发展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旅游目的地、生态、APP 和创客活动相结合的旅游产品[17],实现传统村落“特色产业+ 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7].将海草房作为旅游目的地,以生态民居为依托,可以吸引和留住原住民,在村落中建立众创基地,增强公众参与性,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海草房民居的生态利用.
图12 海草房民宿酒店
海草房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已经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关于建筑的改造和提升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海草房村落景观的研究由于自然、人文、社会关系复杂,村落景观价值多样,不易量化等原因,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性的研究匮乏.对于海草房及其村落的发展提出以下展望.
(1)对于海草房的保护更新研究,不仅要关注海草房民居,村落研究也应给予重视.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村落空间结构、肌理及时空演进的过程等凝结了自然的规律和人类的智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2)结合文献、访谈、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度挖掘海草房生态基因,分析其景观基因的特点,在基因解读的基础上展开保护更新,避免村落特色的遗失.
(3)建立海草房村落景观评估体系,从民居建筑、院落空间、村落布局、文化因素、村落环境因素等方面多指标对现存海草房村落进行价值评估,甄选出现存景观格局好、海草房保存较多、风格突出、艺术性强等综合价值较高的村落和片区进行集中保护,对于综合评估价值较低的村落依据村民意愿及现有形态或拆除用于修葺新房或改建为现代住房.
(4)对不同遗产要素提出相对应的保护策略,并制定阶段性保护规划,有利于遗产保护的精准性、原真性及延续性.海草房如何结合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拓展其保护、更新、利用的技术方法和途径,仍然是海草房及海草房村落未来研究的方向.
(5)结合海草房村落的保护和更新发展,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使海草房成为胶东海洋文化的一种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