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洁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海草房是山东胶东地区的传统民居,在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承与保护重要方式的今天,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海草房主题文创产品的设计。在构想海草房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之前,还需要厘清海草房的多重内涵以及其视觉意象的构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三种关于海草房主题文创产品设计的构想。
海草房是山东胶东地区的传统民居。海草房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其最早可至新石器时代长岛地区出现的“海草窝棚”,通过海草房建筑的实物遗存,也可追溯至元代末期,而现存的海草房大都是近一二百年间的建筑。清道光年间修纂成书的《荣成县志》记载:“邑中罕见瓦屋,砌以石,覆以茅,苫以海带,进蔽风雨,而内外之辨较然。”这显示了海草房在历史时期的繁盛景象。
海草房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受到了广泛关注。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作为“民间手工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海草房村落东楮岛村也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无论是固态的村落、建筑,还是非物质的建筑技艺,海草房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围绕海草房、海草房村落以及海草房建筑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展开,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却未见有关于海草房的文创设计。究其原因,在于海草房的保护与传承,多以物质性为起点,因而容易忽视视觉性的内容。而文创产品的设计,离不开对文化载体的视觉塑造。基于此,可以结构性地总结一条海草房文创设计的路径:海草房—海草房的视觉意象—海草房文创产品。
海草房以海草覆顶、以岩石砌墙,具有显著的视觉特征。海草房视觉意象的建构途径主要有:人眼、邮票、绘画、宣传摄影、纪录片、主题民宿,等等。不同的媒介意味着不同的观看视角。海草房视觉意象的建构,即在这些视角的基础上实现,将海草房转化为在传播过程中被接受的图像形式。
对海草房的视觉建构,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人眼观察实现的。人眼对于海草房视觉意象的建构,主要是针对海草房的外观。人的视角也是多样的,但一般而言,往往是采用平视和仰视的视角观看海草房,以获取山墙与海草屋顶的视觉信息。
1986年,中国邮票局发行了一套表现各省地方特色民居建筑的邮票——《民居》,在《山东民居》邮票中,可以看到海草房的身影(图一)。海草房顶部铺有大张渔网,海草屋顶清晰可见,山墙部分也呈现出岩石肌理,这里的海草房屋顶与整体的比例,相较于实际的海草房较小,因此呈现出了一种现实海草房并不具备的高耸感。
图一 山东民居邮票(转引自高建东等:《对海草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探讨》)
海草房是胶东当地画家所喜爱的创作主题,其中最为著名者,当属吴冠中《滨海渔村》(图二)。画家绘制了海岸边海草房村落的景观。图画的视角位于高点,俯视而下,是村落中错落分布的海草房建筑,以及远处的海面和没有得到完全呈现的山景。这种视角与布局,是画家们在建构海草房视觉意象时常采取的方式。海草房主题的绘画多以海草房村落为呈现主体,配合以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图二 吴冠中《滨海渔村》(来源:http://m.thepaper.cn/quickApp_jump.jsp?contid=1757516。检索于2021年11月22日)
关于海草房的报道众多,几乎都是为了地方旅游做的宣传工作。此处以《探寻威海非遗|海草房:流传百年的古老童话》为例。报道以荣成市港西镇巍巍村为例,文中展示了四张海草房照片。这四张照片皆以平视的视角展示了海草房民居建筑,最大程度再现了游客的视角,实现宣传的真实性。
关于海草房的纪录片,此处以《齐鲁乡愁——山东文化古村东楮岛村:向海而兴的百年渔村》为例。这集纪录片对海草房视觉意象的建构是多样的。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开篇以航拍长镜头展示了村落房屋的布局,海草房与砖房的比重与分布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海草房民宿以位于东楮岛村的海草房唐乡酒店为代表。利用已有海草房,经过修缮、内部装修后加以使用。海草房民宿的外部景观与海草房民居无异,而内部则赋予了其更加现代化的内容。
概而论之,媒介、视角与视觉意象的构造是紧密相关的。海草房的视觉意象可以分为单体与村落两种,虽然民居邮票中是三个单体海草房组成的单元,但其不构成聚落,依然是遵循着单体的观看视角规则。单体海草房的视觉意象是经由平视、仰视构造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民居邮票中海草屋顶与山墙比例比实际的要小,这可能是仰视观看所造成的;而海草房村落的视觉意象,则是经由高点俯视构造的。单体海草房的视觉意象突出了屋顶与山墙的材质,而海草房村落的内容则较为丰富,除了海草房之外,还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但海草房村落的视觉意象只强调了海草房的海草屋顶,并未凸显岩石山墙。
文创产品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式。博物馆、旅游景点,甚至高等院校,都有与自身“IP”相关的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在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传播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海草房村落的发展与经营模式,主要是旅游业。因此,旅游纪念品应当是海草房文创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提炼概括了旅游纪念品的三个特质属性:文化性、故事性和实用性。文化性与故事性,其实质指向的是旅游纪念品的纪念性,当然前两者的合集并非完全等同于后者,但以纪念性观之,则会发现,纪念品在纪念性与实用性方面存在的张力,即纪念品的实用性往往意味着对其的消耗,而纪念性则是要求避免对纪念品的消耗,如何统筹二者,消解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海草房旅游纪念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谨慎之处。
此外,在设计海草房主题文创产品时,还应注意海草房、海草房村落与海草房建筑技艺之间的差别,它们容纳于海草房主题文创这一概念之中,在展示了这一概念丰富内涵的同时,也意味着海草房主题文创在设计过程中的不同取向。“海草房”这一概念指向其作为一种民居建筑之本身;“海草房村落”意味着海草房在一个区域内的集合,并且包含村落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以及村落内部的传统与民俗;“海草房建筑技艺”主要是指“苫作”这一传统建筑技艺,并且包括石作、木作等建筑海草房的技术类型。
基于以上的分析,海草房主题的文创,应注重其多重内涵。而海草房视觉意象的构建,能够与“海草房民居建筑”以及“海草房村落”相结合。至于“海草房建筑技艺”,其视觉意象,则应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分析的关联性并不紧密。以下将提供三种海草房主题文创设计的构想:海草房建筑模型、海草房文化集邮册以及海草房建筑技艺图录。
第一,海草房建筑模型。这种模型是组装设计,而组装的模块化设计主要集中于屋顶与墙体。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这两者是海草房建筑最具视觉特征的地方,也是最能呈现海草房建筑技艺特色之处。屋顶的元件包括檩条、芭板、草泥、海草苫料,这些元件以塑料材质塑型;墙体部分由模拟石块元件与门、窗元件组成,这些元件之间可采用磁吸的方式进行组合。通过对海草房建筑模型的组装,游客可以体验海草房的建筑流程,并且组装的过程可以唤起游客的旅行记忆。它既可以展示旅游地特色,又能再现旅行回忆。
第二,海草房文化集邮册。这是一种游客在海草房村落旅行时,可以参与的活动。首先需要根据不同海草房村落的民俗与景观特点,制作“XXX村文化集邮册”。如,烟墩角村有着著名的烟墩角天鹅湖景观,观赏大天鹅已经成为了当地的重要的旅游项目。“烟墩角村文化邮集”就包括了典型的海草房、天鹅湖景观以及民俗展示等内容,在呈现这些内容的地方设置“集邮点”,游客到达“集邮点”,便可获得景观图片、照片,或者可以自摄,加入集邮册中。如此,一个海草房村落的文化元素便被统筹起来。集邮册既可以作为一个导览,也有助于游客对海草房村落文化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知。
第三,海草房建筑技艺图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设计,存在文创产品物质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性的冲突。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设计,并未注重这一问题,导致其文创产品本质上并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而仅仅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联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过程性的,所以其文创产品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特点,着重表现其中的过程。通过图录展示海草房建筑技艺,是最为可行的方式。用图片记录“苫作”等海草房建筑技艺,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能够清晰地呈现海草房建筑技艺的核心内容。图录呈现海草房建筑技艺可以形成对旅行的有效补充,与旅行经历一并构建完整的旅行记忆。
以上三种文创设计的理念,均强调文创产品对旅行记忆建构的参与。海草房文化集邮册需要旅客在旅游目的地实际操作完成,以完善文创产品作为旅行回忆的功能。而海草房建筑模型与海草房建筑技艺图录,则是对旅行经历的完善,在此,可以设想一个完整的旅行经历,是与当地文化的整体性相关的,所以这两种文创产品,可以补充旅行过程中缺失,帮助游客完成一种与文化整体性相关的旅行记忆。
此外,这三种文创产品都承载了海草房的内涵,但没有哪一种是具备完整的海草房的多重内涵的。海草房建筑模型指向的是海草房民居建筑以及海草房建筑技艺,海草房文化集邮册指向的则是海草房村落,而海草房建筑技艺图录则是呈现海草房建筑技艺。
海草房主题文创产品的设计,建立于海草房视觉意象的构建,并与海草房的多重内涵相关联。海草房的内涵包括海草房民居建筑、海草房村落以及海草房建筑技艺。海草房民居建筑与海草房村落的视觉意象构建,分别强调了海草房的特征(海草房屋顶与岩石墙体)与海草房村落的丰富内容(海草房、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它们指向海草房的文化内涵与地方的关联。
本研究旨在尝试提供海草房主题文创产品设计的初步构想,海草房建筑模型、海草房文化集邮册以及海草房建筑技艺图录。这种尝试性的构想在未来海草房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工作。此外,本文强调,在设计海草房主题文创产品时不可忽视“海草房建筑技艺”这一层面,但由于现阶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期待未来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能够为海草房建筑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更为可行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