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脚手架” 实现思维攀升

2020-02-28 11:52张美菊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两位数脚手架

张美菊

[摘要]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让他们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中,教师搭建三个“脚手架”,引导学生拨计数器、对比口算、尝试减法,可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攀升。

[关键词]脚手架;思维攀升;两位数;一位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61-02

一、教材研读与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此内容的学习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会口算得数,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是学生从“数位”的角度进行加减运算的开端,也是后续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对于此内容的编排,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直观感受“25+2”中将5和2合在一起,“25+20”中将20和20合在一起;然后给出对应小棒图,并在算式下面标注出口算过程图(如图1);最后据图说说口算过程。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处理完成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但实际上学生对“数位”“单位”的认识并不清晰,且由直观形象的算理直接跳到抽象的算法,思维跨度太大。

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走向“抽象”?如何让学生对“相同数位相加”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搭建了三个“脚手架”。

二、教学尝试

1.第一个脚手架——拨计数器,实现从感性经验走向数学理解

[活动一]借助小棒,唤醒感性经验。

师:借助小棒摆摆“25+2=?”和“25+20=?”。

师:25怎么摆?先摆多少,再摆多少?合在一起是多少?该怎么合?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生1:25表示2捆5根,把5根和2根先合在一起,再加上2捆,共2梱7根,即27根。

生2:我先摆出2捆5根,再摆出2捆,2捆和2捆合在一起是4捆,共40根,再加上5根,共45根。

生3:我把5根放到一边,2捆和2梱放一块,最后算得45根。

师:同学们在摆小棒时,都是把单根和单根放在一起,整捆和整捆放在一起。(板书:单根相加整捆相加)

思考:小棒是学生最熟悉的学具。在认数、数数时,学生就知道把十根作为一捆,也有把整捆和整捆放在一起,单根和单根放在一起的操作经验,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提炼出“单根相加”和“整捆相加”的规律。接下来,我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活动二]利用计数器,直观感知数位。

师:摆好后,再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生1:对于“25+2”,我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颗珠子,接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再拨2颗珠子。

生2:对于“25+20”,我先分别在计数器上的十位和个位上拨2颗珠子和5颗球子,再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

师:也就是说,整梱的小棒对应在计数器上的十位,单根的小棒对应在计数器上的个位。加几十就在十位上拨几,加几个就在个位上拨几。(板书:个位相加十位相加)

思考:计数器具有半直观半抽象的特点,既能直观标示“数位”,又能形象地表现“位值”。由摆小棒抽象出计数器的数位对应,帮助学生建立了“数位”“单位”的直观表象,使学生从感性经验走向数学理解。

2.第二个脚手架——对比口算,实现从直观算理走向抽象算法

[活动三]脱离直观手段,抽象口算。

师:不用计数器,你能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吗?

(1)17+1    17+10

(2)34+5    34+50

(3)51+2    51+20

對于这三组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第(1)组:1和个位上的7相加;10和十位的1相加。

第(2)组:5和个位上的4相加;50和十位上的3相加。

第(3)组:2和个位上的1相加;20和十位上的5相加。

[活动四]提炼概括,总结算法。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看出同学们已经有想法了。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总结。

生1:如果是一位数就要加在个位上,如果是整十数就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生2:在口算时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生3:口算时关键是要看清加的是一位数,还是整十数。

……

师:我们一起来理一理。摆小棒时,我们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在一起,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表示几个一,单根相加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在计数器上就是个位和个位相加;整捆的表示几个十,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在计数器上就是十位和十位相加。用一句话说,就是相同数位相加。

思考:形象直观是手段,抽象概括是目的,用直观手段可以帮助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算法。由借助小棒、计数器口算到脱离直观手段抽象口算,由“手中有操作”发展为“心中有表象”,在对比口算的过程中,逐渐拋开直观的算理,不知不觉中找到口算规律,走向了简洁的算法,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思维攀升。

3.第三个脚手架——尝试减法,实现从具体算法走向算理本质

[活动五]拓展延伸,尝试减法。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及整十数,如果是减法,如“34-3=?”和“55-20=?”,你们还会计算吗?如果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如“22+31=?”,你们还会吗?

思考:将镜头拉远,由加法迁移到减法,由加整十数、一位数拓展到加两位数,无论哪种情况,它们共同的算法都是“相同数位相加减”,突出了整数加减法的本质——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实现了从具体算法再回归到算理的实质本源。

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再由具体算法回溯到算理本质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实现了思维的发展。教师所搭建的三个“脚手架”,链接了学生的思维断层,使得学生的思维能顺着脚手架不断攀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两位数脚手架
巧算两位数加法
尝试,培养核心素养的脚手架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从最高位上的数字想起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非均布荷载下扣件式脚手架的随机缺陷稳定分析
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