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王华银 张骏
摘 要:与通用粮食不同,专用品牌粮食具有优质高档、绿色安全、市场认可度高、品牌溢价能力强等特点。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是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该文分析了马鞍山市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的背景与意义和发展成效,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聚焦基地建设、绿色生态、加工营销、品牌创建和主体培育等工作重点以及强化组织保障、项目支撑和政策扶持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专用品牌粮食;发展成效;问题;对策;马鞍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2-03)-0027-03
与通用粮食不同,专用品牌粮食具有优质高档、绿色安全、市场认可度高、品牌溢价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马鞍山市农业自然灾害呈重发、频发趋势,粮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种粮效益不断下滑。面对现阶段粮食生产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自2015年起,马鞍山市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发展专用品牌稻米,探索了一条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了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特色亮点。
1 背景与意义
马鞍山市现辖3县3区,国土总面积4049km2,其中耕地面积12.47万hm2,属于我国长江流域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的优势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下辖的当涂县、和县、含山縣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粮大县,当涂县、和县是“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县”。粮食是马鞍山市农业的基础产业,水稻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16.94hm2、总产量105.42万t,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85万hm2、产量78.16万t。
但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粮食结构性矛盾也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量与质量矛盾。马鞍山市普通品质的通用粮食占比约80%,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库存较多,出现“卖粮难”,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特色、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的品牌粮食产品不足30%,市场供不应求;二是成本与效益矛盾。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逐年下调的影响,稻谷等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而投入品、农机作业和用工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居高不下,造成种粮效益空间进一步收窄,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稳生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生产与生态矛盾。粮食生产方式粗放,单纯追求单产,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损害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加大了成本投入,而且影响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如何加快破解“三大”矛盾,补齐短板,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各级农业部门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2 发展成效
2.1 提升了品质质量 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以及绿色有机食品,有效地提高了原料品质质量。2018年全市部颁二级以上水稻品种占比达35%,如Y两优1998、深两优5814、丰两优9号、Y两优900、黄华占、镇稻11、镇稻15、南粳46、南粳5055等品种,有效地优化了品种结构,解决了长期以来水稻品种“多、乱、杂”,品质不高的问题。开发高附加值稻米名特优产品14个,其中当涂县盛农公司“南北圩”绿色软香米,含山县联邦公司“小河村”绿色香粘米,和县顺天农场“金柠”有机粳米,博望区新临农贸“鑫绿臣”长粒粳米,当涂县粮满仓“姑溪湖”优质大米等,由于品质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合肥、上海、广东等区域,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2 推动了品牌创建 持续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含山县“含山大米”于2016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于2017年被省农委推荐参加全国农产品博览会,并入选中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提名推荐名录,完成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于2019年1月举办了首届“含山大米”专用品种品鉴会,依据现场品鉴结果,发布5个主导品种,反响十分热烈。当涂县“姑溪河大米”于2018年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其中“南北圩”“粮满仓”大米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2个,面积约2.73万hm2,其中有机食品5个,面积近333.3hm2,基本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格局,实现了由水稻产品向稻米品牌的历史性转变。支持品牌粮食主体与国内知名超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发展直销店、体验店、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扩大了品牌稻米销售范围,提高了品牌市场影响力。当涂县盛农公司在马鞍山市区、县城先后开设农产品体验店6家,显著提高了“南北圩”牌绿色香粳米的市场占有率,获得了良好的利益回报。
2.3 促进了药肥“双减” 以绿色安全为目标,以控肥、控药为重点,全面推广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稻田综合种养等绿色生态技术模式,既有效保障了原料质量安全,又显著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据多点调查,项目区(基地)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非项目区下降8%和15%以上。2015—2018年,全市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分别为80470t、78878t、78453t、77607t;农药使用纯(商品量)分别为3659t、3563t、3536t、3466t,均呈减量态势,实现了“零增长”目标。
2.4 实现了稳粮增收 大力推行优质化、绿色化、订单化、品牌化生产,带动了稳粮增收、提质增效。2018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17.69hm2、总产量109.03万t,较2015年分别增加0.75万hm2、3.61万t。建立品牌稻米原料基地3.36万hm2,生产高品质稻谷约27万t,通过订单收购加工,实现销售产值约10亿元,带动订单种植户增收1500~4500元/hm2。同时,涌现一批以专用品牌稻米生产为核心的高效示范区,如当涂县盛农公司400hm2绿色稻米示范基地,采用“高档品种+机插秧+稻猪循环+稻鸭共育+绿色防控”主导技术模式,产值达45000元/hm2、纯效益达7500元/hm2;和县顺天农场33.33hm2有机稻种植区,采用稻牧(羊)结合、稻绿肥轮作、稻鸭共育等复合生态技术模式,产值达66750元/hm2、纯效益达21750元/hm2,是传统水稻种植的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