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0-02-28 11:51周宗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空心村寿县情况

周宗玲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新建住宅集中在村庄外围,形成了外实内空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该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提出“空心村”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空心村” ;情况;调查思考;寿县

中图分类号 F3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2-03)-0007-03

1 寿县“空心村”现状

寿县国土面积2948km2,辖25个乡镇,280个村(居),7453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22200hm2,人均耕地0.085hm2,总人口139.9万人,总户数43.85万户,乡村劳动力74.1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2元。

1.1 “空心村”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建设规划滞后、宅基地使用管理不严格等原因,农村新建住宅多集中在村庄外围、道路两侧,而村内存在大量空闲老宅和宅基地,形成了外实内空、外新内旧、外齐内乱的“空心村”。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造成“人走房空”,进一步加快了“空心村”的形成。调查统计,安徽寿县现有7380个自然村庄,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23528.86hm2,每个村庄平均占地3.19hm2,其中“空心村”393个,占全县自然村庄总数的5.3%;寿县“空心村”占地面积2164.09hm2,平均每个“空心村”占地面积5.5hm2,占全县村庄建设用地9.2%,占全县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7.8%;留守人员6732人,只占全县城乡总人口的0.5%。

1.2 主要类型 从“空心村”形式上看,基本分为3类:一是行蓄洪区搬迁型,全县139个,占“空心村”总数的35.4%。二是规划建设征迁型,全县14个,占“空心村”总数的3.6%,均在东南部的炎刘镇,系新桥国际产业园建设征迁遗留问题。三是交通闭塞偏僻型,全县240个,占“空心村”总数的61.0%。第3种类型在全县占比最大,也分为3种类型:第1类是中空型,老村在中心,新房镶边建,村庄发展像摊大饼,“空心村”藉此而来;第2类是半空型,老房废宅在一边,新房在一边,这一类主要是受地理位置等影响形成;第3类是筛眼型,村中老旧空房、废宅基地、边角地插花分布,这种类型普遍存在,也是短时期较难整治的。

1.3 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规律上看,大致呈现3个特点。一是越远离城镇中心的乡镇“空心村”越多,如板桥镇、保义镇、双庙集镇、众兴镇、隐贤镇等,远比寿县其他乡镇多。二是行蓄洪区村搬迁之后形成的“空心村”较多,如小甸镇、窑口镇、大顺镇、陶店乡、涧沟镇。三是人多地少的村“空心化”越严重,主要分布在沿淠湾区,多数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举家搬走长期不归,如隐贤镇13个“空心村”,只有留守人员80人,平均每个“空心村”6人;迎河镇5个“空心村”只有9人,平均每个“空心村”不到2人;张李乡6个“空心村”115人,平均每个“空心村”19人。

2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从调研结果看,直接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较差。一些老村地势低洼、交通不便等,农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另选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房,原来的旧宅基就空了下来。尤其是行蓄洪区,在政府引导扶持下,统一搬迁到规划建设的居民新村,老宅尚未处理,大部分用于置放农业生产农具、机械或作临时仓储。二是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村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财产,也有村民较为迷信,认为老宅基风水好。有的人员常年在外经商打工,将老房子留作回乡走亲访友、处理老人后事的场地,种种原因不愿放弃老辈留下的“祖业”。三是老宅基础设施不配套。大多数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较差,村庄的商店、学校、幼儿园多沿公路分散布置,而村内公共设施缺乏,生活不便。四是城市化进程推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批农民涌向小城镇和城市,有部分人员早已成为非农业的城镇居民,仍占有农村的老房或宅基地。有些农民虽户口未转,但已进城经商务工并在城里买房安家,仍然保留农村的房宅。五是规划管理不完善。由于村鎮规划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建房需求,没有制定村庄规划,村民建房无规可依。

3 “空心村”导致的主要问题

一是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农民建新不拆旧,致使土地大量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存在安全隐患。“空心村”的废弃房屋,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影响村容村貌。“空心村”的废弃房屋由于无人居住,无人修缮,无人清理,常沦为村内杂草堆、垃圾堆。环境卫生的“脏、乱、差”,对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四是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由于“空心村”内的废弃宅基地多年未曾有人使用,邻里之间的土地界限已经模糊不清。随着农村土地的日益紧张,这些废弃宅基地可能会引发家族内或家族间的矛盾纠纷。五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空心村”使农民居住地散乱,农村村落分布面积过大,村庄外延拉得过长,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4 寿县“空心村”治理的典型范例及成效

4.1 安丰镇梧桐村新农村建设经验 安丰镇梧桐村是2010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寿县美好乡村建设村,下辖38个村民组,全村1559户,总人口5282人,土地确权面积940.8hm2。20l6年位列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强村,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5万元以上。

4.1.1 依托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居民新村 梧桐村交通便利,寿六路穿越本村,德上高速出口设在村南部。梧桐村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紧密结合,集道路交通、居住、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型社区于一体,总投资规模为4.76亿元。梧桐中心村5个组团,东西长650m,南北宽520m,总面积326900m2,建筑面积366000m2,安置居民住户2282户,商业住户617户,总安置人口超过1万人。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已成为格调新颖,富含文化气息的新型居民小区,成为安丰镇城镇发展经济、文化的重要集中区。目前二组团和五组团8栋楼已竣工,其中二组团建成28栋楼,建筑面积83000m2,累计投资1.17亿元,已安置入住14个村民组512户,1825人。五组团8栋楼,建筑面积25000m2,投资2600万元,已安置117户,362人。通过居民新村建设,整治自然村庄13个,消灭空心村25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4.1.2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建成的梧桐新村供排水、供电、垃圾处理、休闲广场等一应俱全,目前已入住农户629户。村卫生医疗室、农家书屋图书、电子阅览室、农民活动广场等文体卫设施应有尽有。梧桐新村物业管理、便民超市、水冲式公厕等其它服务辅助设施功能齐全,现已全部投入正常使用。农民休闲活动广场为群众提供休闲锻炼好去处。同时建设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计划生育服务室、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党代表工作室等,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可以享受高品位的生活。

4.1.3 推进土地流转,增加集体和村民收益 村“两委”利用土地整理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与26个流转大户签定了土地流转的协议。流转土地645.3hm2,流转价格是每年杂交稻4050kg/hm2(折算为10500元/hm2),并且土地流转的价格随着杂交稻价格的浮动而浮动。流转大户每年交村集体土地流转服务费525元/hm2,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30多万元。实施土地流转,实现了集中成片土地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以往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的陈旧落后模式,逐步形成了集约、生态、循环、高效农业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实施土地流转,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改变了传统的低收入种植方式,促使土地大幅增收。流转大户26个流转大户中,其中流转面积66.7hm2以上2户、33.3hm2以上7户。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其中苗木种植46.7hm2、果树栽植100hm2、水产养殖40hm2、中药材种植34hm2、蔬菜种植33.3hm2。另有规模獭兔养殖、食用菌种植、土鸡养殖等3户。梧桐村成立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5家,参与农户625户,从业人员1200多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4.1.4 强化扶贫带动,提高劳动就业水平 在26个流转大户中,安徽展业能源有限公司流转了99.3hm2,创建农家乐生态旅游观光园,现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目前,该公司帮助解决了50多名长期工和100多名季节工劳务用工,增加了当地群众劳务收入。种植大户常远飞流转土地35hm2种植瓜蒌,产值60000~75000元/hm2。寿丰食用菌种植基地流转土地8hm2,注册资金达200万元,现拥有种植基地5.7hm2,出菇大棚68个,年产香菇35万斤,年创产值175万元。2个特色种植基地带动梧桐村92户358人(其中贫困户26户)及周边贫困户共同发展,通过基地种植、家庭种植、贷款入股、集体种植4种模式带动,签约贫困户1个季度收益约1万元,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4.2 瓦埠镇张嘴村结合项目实施空心村整治 2017年根据居民迁建工作要求,瓦埠镇结合土地增减挂项目实施空心村整治工作,涉及张嘴村的2个点,共8.19hm2,其中庙后组4.33hm2、瓦房组3.73hm2,拆迁127户。这2个村民组位于瓦埠湖边,村庄地势低洼,交通不便,经常被淹。1991年水灾后,在政府补助下,全部重新建了砖瓦房。现在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部分家庭也在村外购置了房屋。镇政府结合居民迁建项目,在张嘴村部建设浅塘新村中心村,让沿湖符合条件的居民搬迁居住,同时拆除老房。为了加快拆迁进度,镇制定了奖补方案,安排专人进行操作。在户主(或委托人)现场监督下,对村庄房屋(包括主附房)、树木、水井等逐户进行丈量、登记、确认,并及时兑现了补助资金,工作开展十分顺利。至2017年10月份,土地复垦全部完成并交付群众使用。

5 “空心村”治理对策与建议

开展“空心村”治理工作,应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群众自愿、规范操作;整合资源,政策保障”的原则,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5.1 科学规划,因势利导 治理“空心村”,规划是先导。按照《寿县总体规划(2013-2030)》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确保“空心村”改造的有序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规划建设应充分尊重民意、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根据各村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实际状况,按照“因势利导、先易后难”的原则,借鉴已经试点的成功经验,依照规划分步实施。2018年底,寿县按照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寿县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坚持县域一盘棋,实行村域“多规合一”,同时防止“千村一面”,以多样化为美,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注重乡土味道,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人与自然村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5.2 整合资金,协同推进 综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行蓄洪区建设项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心村镇建设、特色小镇创建以及农村卫生、垃圾处理、沼气池建设、改厕、太阳能利用等扶持政策,整合资金,集中用于“空心村”治理。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集体、个人多元化投资体制,解决渠道不畅、融资不足问题。积极协调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空心村”整治,对“空心村”治理实行优先、优惠信贷,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支撑。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空心村”整治。鼓励村民投工投劳,依靠群众整治人居环境,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5.3 合理布局,完善功能 新农村建设和“空心村”整治,应在合理规划布局田林路渠的基础上,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提出村庄居民点宅基地控制规模,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法律规定。通过迁村并点、整体搬迁,逐步使农民住宅向中心镇、社区、中心村集中。新建住宅结构设计应功能实用、套型多样,满足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已建成社区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充完善各类配套设施。综合考虑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等因素,有序推进村庄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要求,规划村内道路,合理布局村庄绿化、照明等设施,有效提升村容村貌。依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统筹安排村民委员会、综合服务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为安置后的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责编:张 丽)

猜你喜欢
空心村寿县情况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对问题代表说“不”——安徽省寿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退出机制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探析安徽寿县苍陵城遗址始建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