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洮南市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吉林 洮南 137100)
新时代背景下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职责要求和使命要求,“档案人”在档案形成中既要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样还需要落实党的精神指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于人民发展,以全面提升档案建设的价值与作用。从客观上来讲,档案是有意识形成的,“档案人”的人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档案的形成,“档案人”要想发挥自身的职业要求和使命要求,就需要正视其“人为意识”在档案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开创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档案形成过程中“人为意识”的主体并不是“社会主体的人”,而是能够肩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承当相应法律法规约束和监督,具有职责和义务的“档案人”。
档案的形成需要遵循客观的事实,遵循党的政策引导和精神引导,要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据,档案工作要具有专业性、政治性,“档案人”既要具备专业的档案工作能力,同样还需要具备坚定不移的社会信念,要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社会主体的人”更多是社会集体的参与者,是社会构成的主体,在档案意识形成过程中既不具备肩负职责的义务,同样也缺乏使命感,对责任的承担缺乏可行性。当然,“档案人”在客观意义上也是“社会主体的人”,是“社会主体的人”中的档案工作人员的“专指”,从职业角度来讲,是从事档案职业的人,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档案人”的专业性、使命感、实践性、可行性等都是“社会主体的人”(非档案专业的人员),无法承担和实施的。
档案是客观存在的,是对事、人、物等客观的记录,是社会活动的记忆和载体,是构建特色社会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相比于“社会主体的人”(非档案专业的人员)“档案人”更容易从专业角度和承担责任、义务的角度来指定什么是“档案”,“档案人”的人为意识也并非自身的“主体意识”,而是从客观、科学、专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与事实为依据的,档案人有意识形成档案是受法律、法规的保障的。如:《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档案实施办法》第十二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由单位的文书或者业务机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对于档案人的职责和义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法律依据,档案人从事档案工作是依法治档的行为,是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的手段。当然,“档案人”的人为意识在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同时也是受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约束,对于一些损毁、丢失国家档案;擅自提供、公布国家所有档案;涂改、伪造档案;出卖档案;“档案人”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等行为,都会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1]。
档案形成过程中需要“档案人”具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经验,能够胜任档案形成过程中的工作需要。档案人员必须要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档案专业学习教育、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相比于“社会主体的人”,“档案人”在专业知识方面更为专业、职责意识更强,更具有使命感和岗位认同感,更容易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档案的形成是“档案人”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管理,是人为有意识活动的结果。档案作为社会活动的记忆和载体,是“档案人”根据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鉴定,而后将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转化为档案,这一过程都需要“档案人”的人为活动和人为意识参与。如:哪些材料需要存档、哪些资料不需要归档等都是档案形成这主观判断的一个结果,是从档案形成的目的、要求、目标等方面进行主观参与下的产物。
档案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判断,从档案资料的存在意义、档案的价值认同等都需要“档案人”的主体参与。如:历史记录归档、档案鉴定、档案保存等等都是档案人员进行操作的,在整个形成与管理过程中档案人员都是起到一个直接的主导作用,是档案能够发挥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依据。
在新时期、新思潮、新征程下,档案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档案人要坚定不移的以党的精神为指引,积极的落实和履行档案人的职责和使命。
档案就像一张名片,是一个人、一座城的记忆和载体,在档案形成的过程中,档案人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要做好全方位的把关,从源头确保档案的范围和要求,细化归档、有效操作,全面将有效、有用的信息、资料、决策等归档化,建立规范的、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将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确保档案接收到位、收集齐全、细致分类,确保档案和信息的安全性,全面发挥方案服务现实、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
新时期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于相关资料的归档、存档和保护,其价值也要着眼于现实,服务于社会发展,为民便民。如:加大对民生档案的接受力度,强化民生档案体系建设,落实对农村发展各方面政策、决策等监督指导,创新查档利用服务模式,优化查档流程,拓展延伸查档场所,依法向人民提供一些符合条件的档案,使人们能够更快、更及时、更全面的了解相关的信息,强化档案的服务功能,提升档案的影响力[2]。
档案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载体,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膜,在顺应时代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形成要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挖掘更为深层次的文化特色、历史人文荟萃,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中,创新档案建设和文化宣传方式,发挥档案的资政、教化、育人功能,用档案传播文化、挖掘文化内涵,展示新时代的新 面貌。
档案形成中的人为意识是档案工作中的客观存在的要素,作为档案人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建设,摈弃传统的额“重藏轻用”思想,树立新时代、新思想,明确档案形成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价值,坚定不移的以党的思想为指导,为党和国家积累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承担档案的社会责任,发挥档案在中国特色社会化建设中的价值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