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 菁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们不仅仅要满足衣食住行,同时也要满足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种需求,事业单位必须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因此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人事管理机制不完善。结合实际发现,当前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其建立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尤其在薪资方面,员工岗位常常是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标准来发放薪资,收入和工作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制度弹性相对较差,并不能做到均匀分配,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工作质量受到影响,而员工自身的积极性相对较弱,工作效率低下,在考核的过程中实现的标准不统一,导致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2.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主权和人权相对缺乏,大部分都是按照国家所颁布的行政计划进行人才配置,使得在用人过程中与实际出现差异,不利于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目前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立足于当前新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要求,并不能积极的对人才进行吸引和利用,避免人才流失,导致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力相对较差,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3.缺乏良好的人才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对于人才的管理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并不能够充分的对人才进行利用,使得事业单位人员常常安于现状,危机意识较差,导致人事管理效率和人才队伍素质水平较低,无法发挥个人实力,内部人才流失严重,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4.缺乏可靠的信息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标是为社会进行服务,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党政机关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束缚,在对资料进行记录时仍然要结合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使得管理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员工数量自然增多,所以人事管理工作压力较大,并不能够实现信息化的人事管理工作。
5.官本思想严重。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我国行政部门的模式来开展管理工作,无法体现人事单位自身的特点及性质,官本位思想尤其严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受到较大限制,在统一的制度模式下,事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并不能体现出来。
3.人员选拔不合理。在事业单位对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标是招引人才,因此与后期工作紧密相连,然而我国事业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选拔人才过程中受到较大限制,并不能够保证人才选拔工作的公平性。
(1)建立良好的配套机制。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人员的有效安置,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内部的消化政策,并创新多元化的安置方式,完善法律法规,从而按照相关要求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完善。(2)树立先进的人事管理理念。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且导致人事管理水平较为低下,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事单位必须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能够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交流,实现人事单位管理的创新发展,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效率。(3)科学合理的对人才进行配置。目前,在人才配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只有在保证内部员工各司其职的前提下才避免出现人员闲置的情况,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到因事择人,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符合岗位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保证岗位匹配合理同时,事业单位也要根据员工个人的特点,从而发挥员工自身价值,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保证人才的利用率提高。(4)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并重视对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达到信息共享的最终目标。所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设施,保证人事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逐步向现代化方向进行。(5)利用大数据资源。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保证管理工作的公平性,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积极考核,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从而为人事管理制定准确的发展方向。(6)保证岗位管理的科学性。事业单位在内部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规范人员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利用率,所以要加强对人员的岗位设置以及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也要及时培训,激发其潜能,保证人才资源的利用。
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事业单位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新时期的特点,从而提升人事管理的效率,创新人事管理理念,利用先进的人才,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人才配置,并加强岗位的有效分配,提升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