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卫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进行发展,做了各个方面的调整。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一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方式影响,导致事业单位没有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所以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现阶段的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就是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资金的唯一来源就是国家财政拨款,经济管理人员只需要对这一类资金做好规划。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形式有很多,这就为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再加上,有些管理人员都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他们不能全面的进行经济管理活动。
2.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事业单位现在收入包括两方面:一是财政收入,另一个是单位自身的收入,对财政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尽管事业单位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是经济管理一直都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这就使得经济改革的力度以及深度有很大的欠缺。再加上,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在能力上有很大的不足,因此不能很好地协助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
3.欠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在预算上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作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对整个事业单位的收入、费用以及利润做出估计,使得单位可以按照预算进行各部门方案的规划。
但是,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业务种类增加,却没有做好全面的预算,这就使得很多的部门不能按照预算展开工作。再加上缺乏预算监督机制,预算形同虚设,这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4.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不到位的重要表现。很多的事业单位片面的认为,自身的发展受国家的保护,受到风险的几率很低,因此不需要进行风险防范。但是,改革的推进使得事业单位的市场特点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进行经济风险的防范,可能会对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5.信息化程度不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扩大了数据量以及数据的更新速度,计算机技术的庞大数据储存以及计算能力,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并没有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工作的处理,而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这就使得经济管理的速度以及质量存在很大的不足。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事业单位要想切实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以提升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经济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事业单位还可以引进具有先进理念的经济管理人才,通过人才来提升整个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2)增强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转变自身的理念,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组建专业的经济管理团队,定期对单位的经济管理状况进行了解。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监管,杜绝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组织经济管理人员召开交流会议,对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以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单位的经济发展。(3)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加强对预算执行力度的监管,以确保单位的各个部门都能按照编制进行经济活动。单位要提升自身以及各工作人员对编制的重视程度,减少工作的随意性。(4)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风险防范的宣传,使得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都有有风险防范意识,让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之中。尤其是单位在进行信贷活动前,要对自身的偿还能力以及信贷单位的资金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以保证信贷活动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对财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寻求解决策略,以免对单位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威胁。(5)提高信息化程度。事业单位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经济管理工具,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经济数据的精准计算以及经济管理信息的快速处理。
在引进设备后,要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有确保所有的经济管理人员都能应用新的技术进行经济管理,改变过去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
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经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一部分。为了更好的做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便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大环境中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