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春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天太供销社,吉林 龙潭 132021)
(续上期)
庄稼无收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就放蜂而言是赶跌不赶收,意思是今年不流蜜,来年流蜜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亦然。外地蜂场的大量涌入虽然空载而归,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来五道沟放蜂的热情。在接下来的年份里总是如期而至,从不缺位。这也激发了当地人养蜂的兴致,纷纷买蜂办场,饲养起蜜蜂来。
五道沟山多地少,森林覆盖率很高。村民在种地之余大多跑山搞副业,从春到秋忙个不停,风里来雨里去,收入不稳定。所以,看我来五道沟养蜂这几年干得有声有色,又看到外地蜂场不惜车马劳顿,纷至沓来,赶花夺蜜,很自然就萌生了养蜂的想法和念头。当时屯里新办场养蜂的有8 家,五道沟林场有3 家。因为头年秋季我的蜂场受小蜂螨危害蜂群数量减少,不能卖蜂。我就帮他们联系购买周边蜂友的蜜蜂,价格随行就市,相中后付款。大家都是初次办场养蜂,养得多的购买20 群,养得少的买5~8 群。都是想着边饲养边学习,等掌握养蜂技术后再逐渐扩大饲养规模。虽然外地蜂场每年都来放蜂,但是逗留的时间毕竟有限,想向他们请教养蜂管理技术,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我便成了他们养蜂学艺的师傅。原本很少有人光顾的宅院如今变得门庭若市,前来请教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来得最频繁的要数常天来和汪海涛两人。
常天来是家中独子,当年刚满18 岁,这孩子不思学习,初中未读完就辍学在家。父亲给他安排的任务就是放牛,负责把两棒牛饲喂好(母牛带一牛犊为一棒)。日子久了,农村枯燥单调的生活令人乏味,加之同龄的人又少,找不到趣味相投的玩伴。于是,就迷上了武侠小说。春天昼长夜短,4 点钟赶牛上山,把牛腿上的羁绊打开,让它自由啃食嫩草。他自己就躺在林缘边的苞米秸秆堆上,做起侠客梦来。东北的春季湿气厚重,秸秆中的寒湿之邪侵袭他的肌肤腠理、皮肉筋骨。好景不长,侠客梦难圆,身体却顿感不适,脊背痛疼变形弯曲,挺拔小伙变成罗锅少年。求医问药对他的病于事无补。他觉得养蜂属轻体力劳动,不能外出放蜂可以在家定地饲养,只要蜜源丰富照样创收盈利,于是就办起了蜂场。对他养蜂,我尽力支持帮扶。那天,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天来呀!人生总是要历经风雨磨难,咱圆不了侠客梦可以圆养蜂梦。侠客梦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养蜂却是脚踏实地,手可摸、眼能看的本分行当,是能够真正实现的梦想。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能吃苦,爱学习,就一定能养好蜂。这2 本书是养蜂入门的书,你拿回去边学边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遇到疑难问题就过来找我,这样你入门会快些,就能早日成功。”我把蜂书递到他手中,他接过书后坚定地说:“程哥,只怨我少不更事,沉迷武侠小说,如今身体落下残疾。现在我知道应该做什么。从今以后我专心致志学习养蜂,认真实践,争取成功。还请程哥不嫌我愚笨顽劣,多多指导才是。”
从那以后常天来便成了家中常客,一些养蜂小用具如蜂扫、面网、割蜜刀等我就送给他。我订阅的《蜜蜂杂志》他每期必读,后来他也订阅了一份。闲暇时我就到他家帮他查看蜂群,现场指导养蜂。一家人把我敬若上宾。汪海涛30 岁出头,与磐石市养蜂的老胡有亲属关系,磐石这帮蜂友最早就是通过这层关系来五道沟放蜂。头一年老胡采完椴树蜜临走时送给汪海涛2 群4~5 框蜂的蜂群,让其学着饲养。由于秋季蜜源匮乏,小汪又舍不得喂饲料糖,导致越冬前蜂群就垮掉了。汪海涛有种不服输的韧劲,第2 年开春在妻子极力反对下,从磐石购买20 群蜜蜂进行饲养。他对蜜蜂的呵护劲头极高,无论是保温防寒,还是喂糖喂花粉,做得认真到位,一丝不苟。当然,师傅多了也有困惑,有时我指导的养蜂方法与磐石老胡他们所教不同,让小汪无所适从?这样的徒弟同样令师傅头痛,因为他不完全按照师傅指导的方法执行,总是持怀疑的态度,时间久了我只能告诉他,买几本养蜂书籍自己钻研学习。
林场的付慧娟在家属区开了家食杂店,是新养蜂者当中唯一的女性。食杂店门前就是客车的始发站,每次进城等车便到她店里歇脚,时间久了也就熟识了。付慧娟开朗大方,打得一手好算盘。有一次,付慧娟看我携带着蜂蜜等车便打趣地说:“程师傅,又要进城做买卖,这一趟可挣三五千元吧!赶来年我也买5箱蜂来养,到时还得拜你为师。”“叫啥师傅呀!咱俩年龄相仿,叫大哥就行。付经理开着百货店,还要办养蜂场,真不愧是生意人,就是有头脑。”“哎吆!程大哥,我开着这个店,有人没人都得守着门店,哪也去不了。倒不如买几箱蜂放在后院里,闲空时去管理一下蜂群,这样卖货养蜂两不误。也不图挣钱,就为吃蜂蜜方便,你可得好好的教我呀!”“没问题”我说,“教是一定会教的。”“然后,便是一阵爽朗的笑声。当时,我以为付慧娟只是随便一说,没当回事。未成想,转过年来,她果然买了5 箱蜂并且还请我喝了一顿酒。
另外还有几家初办蜂场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本着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理念和他们相处。养蜂技术方面,有请教我的,就耐心细致地指导教授,有问必答。有时需要现场指导的,就抽时间过去进行现场传授。周围所有初办蜂场的,我都跑遍了,有的去的次数少一些,有的多一些。在指导的过程中我总是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做到通俗易懂,趣味横生。譬如初学者总想通过多分蜂来扩大饲养规模。这样做超出了蜜蜂的哺育力和蜂王的产卵力,形成了饲养弱群的局面。于是,我就跟他们讲:养弱群好比冬天人少住大房子,热量少屋子自然就冷。蜜蜂幼虫受冻,身体发育不良,因而成活率降低,体质差。为了提高巢温,采集蜂出勤减少,饲料消耗增加。所以,多分蜂,养弱群就容易踏上失败之路。我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巧妙合理的比喻,说得声情并茂,好学易懂。一时间我成了五道沟屯的大忙人,无论老幼尊长都称我为“蜂王”。这是大家对我的肯定和赞许,我乐于接受这个称呼。
对于初次办场养蜂者来说,头一年能采到蜜获得成功至关重要。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得到家人的支持,有利于持续发展。当年夏天,椴树蜜喜获丰收。6 月23 日初次流蜜,清晨蜜蜂大量出巢采集,忙碌了一个多点又恢复常态。然后,上午继续大量采集猕猴桃花粉。午后重新活跃起来,巢房里装满明亮的蜜汁。28 日开始清框,初期流蜜缓慢,大家普遍着急起来,纷纷过来我家询问我。7 月5 日下了整整一天雨,第2 天时阴时晴,蜜蜂几乎按兵不动,7月7 日清早又下了一场大雨。这样连续3 天没采到蜜,之前的存蜜也吃光了,把大伙急得团团转。紧接着,雨过天晴,椴树流蜜盛涌,花期持续到7 月25 日才结束。那年所有的养蜂新手都获得丰收。初次尝到养蜂收获的甜蜜,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在初养蜂者中常天来身残志坚,好学上进,勤劳肯干,养蜂技术提高最快。同时,爱钻研、爱琢磨。为了饲养强群就搞双王产卵,为了防暑降温就在继箱上开通风窗,为了不浪费蜜蜂的哺育力就做小交尾箱,为了预防蜂病就采集中草药熬水喂蜂。虽然常天来饲养的蜂群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单产在初养蜂者中却是最高的。并能做到合理分蜂,不盲目追求群数。常天来的父母看到儿子养蜂获得成功,笑在脸上,乐在心头。
蜂好养,冬难越,这是东北养蜂的现实。我提醒这些养蜂新手不要因初次的胜利而骄傲松懈、沾沾自喜;而且必须戒骄戒躁,小心谨慎,持之以恒。一年四季蜂群的饲养管理有许多的内容和要领,都是环环相扣,前后关联的。养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只有积累丰富的经验,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灵活地调整管理方法,方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