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媛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天津 300270)
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介入相应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该研究分析了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并诊治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平均年龄(64.37±5.79)岁。排除其他因素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7岁,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平均年龄(65.39±5.84)岁;护理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平均年龄(65.79±5.32)岁。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含义(P>0.05),满足本研究需求。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通知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该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进行。
根据患者分组不同,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以及生命体征监测。在这一基础上,护理组患者依据患者实际病症情况,相应的开展针对性护理方法。患者接受治疗后,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疾病症状以及其他基本信息,在这一基础上制定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采用多媒体或宣传图册等多种形式,为患者开展饮食、用药等方面健康教育。在这一基础上,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告知患者2型糖尿病控制合理科学的成功案例,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定时测量患者血糖指数,用以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开展沟通交流,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清淡、低糖或不含糖食物,在保证患者糖分摄入量的同时,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满足患者每日活动营养需求。
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
该研究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s”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依据临床分组不同,相应的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9.59±0.63)mmol/L,干预后(7.59±1.23)mmol/L;观察组患者介入针对性护理措施前(9.62±0.59)mmol/L,采用干预措施后(5.43±0.36)mmol/L。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01,t=11.9175)。两组患者采用护理措施干预前无通统计学含义(P>0.05),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存在统计学含义(P<0.05)。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高峰年龄段为35~40岁,常见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2]。该类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方式,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威胁,需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介入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护理效果,通过开展日常用药以及健康教育等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控制疾病发展。但是该类护理措施效果有限,无法做到针对性护理,增加了患者出现低血糖并发症的几率。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患者病症情况,相应的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依据患者临床疾病变化,相应的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降低并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避免了低血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依据患者疾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