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成果产出与年龄分布研究
——以20 世纪中国自然科学人才为例

2020-02-28 05:00:49马敏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区间成果

◎马敏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科技发展的主体,人才是稀缺的人力资源。笔者选取20 世纪中国自然科学人才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成果产出与年龄分布的角度,分析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为科学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和健全科技人才资源管理体制提供参考意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主体,人才成长具有规律性特征。对于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研究人才何时进入“最佳年龄区间”,即“最早成名年龄”,可以为及时发现科技人才并对其进行支持提供理论支撑。

一、20 世纪中国自然科学人才成果产出与年龄分布的研究背景

只有掌握足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和主导地位。因此,对于科技人才成果与年龄的研究是科技人才规律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研究者们较多关注其最高成就的相关课题,对于其“最佳年龄区间”研究得不多,何时进入“最佳年龄区间”研究得更少。为了便于探寻科技人才成果产出与年龄的分布关系,笔者选取了20 世纪以来,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科技人才的数据样本,通过引用“最佳年龄区间”概念定义“最早成名年龄”(第一个成果产出年龄),对《辞海》收录的具有权威性的科技人才成果数据进行分析,探寻科技人才成果产出与年龄的时空分布。因此,文中的“科技人才”是指狭义上的自然科学领域科技人才。

二、20 世纪中国科学人才成果产出与年龄分布的基本规律

笔者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演绎归纳法,查阅《辞海》(2009 年版)等专业工具书籍,收集和整理20 世纪以来中国科技人才的姓名、出生年月、研究领域、第一个代表作及取得时间等大量详细的信息和数据,共整理出了407个样本,并利用网络等资源对数据中代表作的年月、成果有关模糊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补充。通过运用数学模型、概率统计等方法和SPSS 等统计分析程序,从科技人才成果产出的年龄、学科、时代等关系进行分析。

1. 中国科技人才成果产出的总体年龄分布。为探寻科技人才科学发现、科技成果产出在何时进入“最佳年龄区间”,笔者利用统计软件,对407 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科技人才“最早成名年龄”最小的为16 岁,最大的为82 岁,平均数为35.09 岁,中值33 岁,众数30 岁。偏度系数是1.111,峰度系数2.093。通过正态拟合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因此,30 岁是20 世纪中国科技人才第一个成果产出年龄的峰值,也是科技人才首次成名的“黄金年龄”。

2.中国科技人才成果产出的学科年龄分布。笔者将选取的样本划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8 个主要学科门类,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的有效涵盖。通过比较,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成果比较突出,而天文学、信息科学方面成果则较少。就“最早成名年龄”峰值来讲,物理学、天文学领域是22 岁,数学、化学领域是27 岁,地球科学、材料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领域是30 岁,生命科学领域是32 岁,整体上与科技人才首次成名的“黄金年龄”30 岁是相映衬的。

3.中国科技人才成果的时代分布及发展趋势。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数据来源于2009 年第六版《辞海》,而《辞海》有着一般只收录已故人物(名人)的惯例,能够确保所有数据样本的权威性。这也是为什么样本第一个成果产出时间基本上是在1981 年以前原因。

通过分析科技人才成果产出时期段分布线性趋势,可以进一步看出科技人才成果产出时期段分布的趋势。1900 年至1934 年,这期间,中国科技人才产出数量呈现出递增趋势,并在1930-1934 年这个时间区间内达到了第一个波峰。回顾历史,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运动”,中国科学社等科学家团体的成立,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到1935 年,全国出现的各类专门的科研机构有70 个之多,这些,都促使了中国科技的再次萌芽,我们也就不难理解1925-1934 年成为了20 世纪以来科技人才成果产出的第一个超常涌现时期。

1934 至1949 年这期间,科技人才产出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并在1949 年进入第一个波谷。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经历了14 年抗日战争和随后的解放战争,这期间,中国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国内当时仅有30 多个专门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也都不足5 万人。

中国的科技人才成果产出数量在1950-1954 年时间段进入了第二波峰。1949年10 月1 日,新中国成立——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起点。同时,政府为推进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先后建立了一大批科研机构,特别是1949 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国防科研单位、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为主导的科技体系。

但是不幸的是,到了1958-1960 年“大跃进”运动、1959-1961 年“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从1966 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10 年的“文化大革命”。这期间,中国科技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55-1959 年时间段开始,科技人才成果产出数量急速下降,到1970-1974 年时间段内进入了波谷。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人才成果产出数量在进入第二个波谷后,在之后的时间段开始呈现了上升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对20 世纪以来中国科技人才第一个成果产出时间分布统计描述,与20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特征是完全吻合的。

三、20 世纪中国科学人才成果产出与年龄分布的研究启示

1.深化对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对于科技人才来说,都存在各自的事业发展的高峰期,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的高速产出或者是做出突出贡献。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数量分析法,建立科技人才成果产出与年龄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一定时期内,就如中国20 世纪以来科技人才的成果产出与其年龄及环境的关系,探究科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撑。科技强国战略核心是人才强国。要树立牢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从年龄分布的视角对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的探索,通过对其成果产出数量高峰年龄规律的分析,探索出“最佳年龄区间”及“最早成名年龄”,在人才进入“最佳年龄区间”前后,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能够使人才获得科技成就并产生经济社会收益的可能性最大,从而也就实现科技人才投入的产出最大化。

3. 指导科技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正如文中科技人才成果产出时期段分布线性趋势图分析所述,总体上,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而世界各国在科技兴盛阶段,都会执行“重点资助最佳年龄区间的科学家”的政策。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有关年龄区间的科学家是十分重视的,重点帮助他们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工作。因此,深化对成果产出的时空分布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科技人才的“最佳年龄区间”特别是“最早成名年龄”这个关键时间点,并通过制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激励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为处于“最佳年龄区间”的科技人才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激励和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及技术运用实践当中,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区间成果
解两类含参数的复合不等式有解与恒成立问题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工大成果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走出去”成果斐然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8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西藏科技(2016年10期)2016-09-26 09:01:49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