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2-28 00:30:29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四川省民族幼儿园

刘 成 菊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以上国家颁布的文件,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另外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求知欲望。”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据着大部分区域,而四川省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农村区域,从地理环境讲多数在山区或者半山区,经济欠发达,教育观念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省乃至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水平,为相关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一、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通过前期相关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共同商讨出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特指培养主体(一般指培养相关人才的学校)为了实现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者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培养体制保障下,且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形式体现出来的,规范的、有目的的、可操作的由很多因素构成的、能够系统的稳定的与人才培养过程相关的运作模型或者组织形式。从该定义提炼出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八方面的元素,分别为:需要有培养主体,一般是指培养相关人才的学校;需要有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者教育理论的指导;需要有培养体制的保障,且这种保障体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形式体现出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规范性、目的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构成的要素具有系统性特征;组织的结构具有稳定性特征;运作的流程具有示范性特征;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

根据以上研究,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义的界定及构成元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特指培养主体(一般指培养相关人才的学校)针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的农村,为了实现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者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培养体制保障下,且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形式体现出来的,规范的、有目的的、可操作的由很多因素构成的、能够系统的稳定的与人才培养过程相关的运作模型或者组织形式。其构成除了以上八方面的元素外,还应包含一方面的元素即针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的农村区域。

二、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幼儿体质的改善与提升

人的体质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有关,由于地区原因,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在母体里出生前就比城里幼儿及非民族地区的幼儿的生长环境差,具体来讲:首先,四川省民族地区大多生长在环境较差,比如高原地区、高寒地区等等,有很多环境不利于胎儿的生长与发育,很多胎儿在出生前就会出现先天不足或出生后会带有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其次,由于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不发达,幼儿在母体得不到相应的营养及医疗保障,可能会影响其后天的不足;最后,由于幼儿的母亲的个人意识问题,不可能像城市幼儿或非民族地区幼儿那样做到优生优育及科学育儿;最后,由于经济的原因,幼儿母亲在怀孕期间,有的都快生产了还在田间地头从事大强度的劳动,也不利于幼儿先天发育,对于出生后的幼儿在饮食、育儿等方面也存在欠缺。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大多数幼儿与城市幼儿及非民族地区幼儿存在先天和后天体质方面的差距,先天的可能无法弥补,后天体质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得到提升和改善的。幼儿在进入学前教育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与锻炼,这就迫切需要相关培训学校培养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改善与提高该地区幼儿的体质。

(二)有助于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的发展

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限制,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不发达使得当地居民不得不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背井离乡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而把孩子放在家里由老人或者亲戚,有的甚至是朋友带,那些幼儿从小就成了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成长,心理缺失,长此以往形成了孤单、寂寞、空虚等心理。而这种心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长期压抑着幼儿,对其心理发展及为不利。如果在进入幼儿园学习期间能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且对其排解不良心理也有帮助,从幼儿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幼儿的心理发展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幼儿的环境条件或者是生活条件,另一个是幼儿的受教育条件。前者是幼儿自身所处的或者所具备的条件,后者是外界施加在儿童身上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后者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就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学前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亦是如此。

(三)有助于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幼儿的全面素质教育

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人才,可以对我省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育好了其他方面才会好,才能实现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缺乏

通过对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非常缺乏,基本没有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很多幼儿园没有体育课,就算有也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担任的。幼儿期的体育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不是随便哪个专业的教师都可以担任的,必须经过专门学校的培训,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经过各项考核与选拔才能担任。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缺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该专业体育教育人才不愿去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第一,生活条件较差;第二,待遇不好;第三,语言不通,难于沟通;第四,由于当地思想观念等原因,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第五,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等等。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缺乏。

(二)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体育场地(馆)缺乏

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与调查我省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发现幼儿园用于主要教学的教室都很简陋,更别说进行体育教育的场地(场馆)了。有的地区农村幼儿园有一块空的土地可以进行体育教学,但是是土地构造的空场地,地面不平,天气好时,地面全是灰尘,幼儿在上面上课,原地做运动灰尘都漫天飞扬,更别说做其他跑跳练习了。遇到下雨天气就是泥浆,更难进行体育活动,下雨后天稍微放晴,泥浆就变成泥坑,也无法进行体育活动。

(三)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器材缺乏

根据走访调查我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发现在仅有的几所幼儿园中几乎没见适合幼儿上体育课的器材,更别说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要求幼儿园开设相关课程所具备的器材了。因此,该地区的幼儿体育课基本都是进行了徒手练习,或者自由活动,时间久了,幼儿对于上课内容也产生了厌烦的感觉,对体育课兴趣不大,出现了“放羊式”教学,幼儿也主要以嬉戏打闹为主。

(四)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经费短缺

经济是基础,有了经费,引进人才,扩建幼儿园、修建场地、购买器材等等都有了保障,但是在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对于幼儿教育最缺乏的就是经费。原本当地经济不发达,财政收入少,用于幼儿园教育的财政款就更少了;另一方面,幼儿所交学费也少。

四、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第一,国家的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进入该地区进行就业;第二,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比如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后满多少年,在以后的就业或者进一步深造有相关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到民族地区农村进行体育教育;第三,学校在对人才进行教育时加入更多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体育教育的不易及对学前体育教育的需求;第四,学校在专业见习与实习时尽可能安排到我省的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解决该地区师资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该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容易,激发他们热爱该专业,愿意将自己投身到该地区进行体育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改善场地,“因地制宜”

可以考虑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农村的优势,利用草原、森林等地方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做到“因地制宜”,让幼儿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儿身体发展。

(三)利用可能利用的器材,“因材施教”

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该地区农村也有很多民间体育游戏,可以将民族地区体育项目及民间体育游戏引进体育课堂中,或者经过改编后,发展成更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者民间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农村地区到处可见的木棍、石子等充当体育器材,引入学前教育体育课堂进行体育课程教学。

(四)尽可能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是实现民族地区振兴、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公平教育的重要途径,政府尽可能做到民族地区农村的政策倾斜。更重要的是加强该地区农村的“造血功能”,这才是长久之策,比如发展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旅游业等等,加强该地区自身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四川省民族幼儿园
我们的民族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冶金(2019年5期)2019-12-23 09:04:3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建筑(2019年6期)2019-07-21 02:59:28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