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0-02-28 12:29曹阳春宁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太湖县空巢慢性病

曹阳春 宁凌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经上升到13.26%。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的自然规律,随之带来了慢性病患者中老年群体的大幅增加〔1〕。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率为84.1%,人均患有2~3种疾病,其中慢性病患病率为53.8%〔2〕。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救助体系和健全农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战略布局,对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的研究,不仅是提升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和缓解家庭经济负担,也是改善公共卫生问题、优化医疗资源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安徽省太湖县位于我国中东部欠发达地区,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空巢老人数量多且健康隐患较大,政府及社会对空巢老人慢性病的关注也还存在极大的空缺。家庭中有多个老年人、高龄低龄老年人共存、老年空巢等现象将日趋显著,无疑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格局带来更多挑战,也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本文旨在了解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随机选取安徽省太湖县城西乡和大石乡符合入选条件的300名空巢老人,入选标准:空巢老人;年龄≥60岁;头脑清晰、有识字能力或言语表达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了解调研情况后,愿意配合研究者;排除认知障碍、精神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4〕。其中男159人,女141人;60~65岁92人,66~70岁114人,71~75岁53人,76~80岁19人,>80岁22人;没上过学202人,小学学历64人,初中学历21人,高中学历1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月收入<300元217人,300~500元40人,501~1 000元24人,>1 000元19人;配偶健在188人,丧偶112人。

1.2调查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政策、问卷和研究材料,设计关于空巢老人慢性病情况及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深入村落、敬老院、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对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空巢老人进行深入访谈取证。为保证调查的效果,针对有阅读障碍的被调查人员和理解较难的问题选项,调查人员会切实进行语言讲解和问题说明。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93.75%)。

1.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等);②健康行为情况(如体检频率、日常饮食习惯、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锻炼频率、睡眠质量等);③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否患病、数量、种类)。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慢性病患者229人(76.33%);患1种慢性病者82例,患2种慢性病者69例,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者78例。其中高血压103例、关节炎67例、颈椎病56例、糖尿病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肺气肿35例、冠心病25例、白内障21例、慢性肠胃炎19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其他9例。

2.2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2.2.1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的内因分析 以是否患慢性病为因变量(是=1,否=0),性别、年龄、婚姻、饮食习惯(高脂食品、高盐食品)、吸烟强度、睡眠质量、锻炼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婚姻、饮食习惯(高盐、高脂)、吸烟强度和锻炼情况。见表1。

表1 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体趋势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的身体功能逐步下降,患慢性病的概率不断增大〔5,6〕,其中75~80岁空巢老人患慢性病的概率最大,是60~65岁老人的2倍。配偶是空巢老人生活上的助手和精神上的依赖,丧偶空巢老人相对于对偶空巢老人缺少对生活上的照顾和健康上的关心,就医条件也相对较差,患慢性病的概率更高〔7〕。饮食问题是影响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高脂高盐食品摄入量大的空巢老人患慢性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空巢老人。锻炼情况对空巢老人的健康因素也有重要影响,经常进行一些日常锻炼活动及简单劳作的空巢老人身体素质较好,患慢性病的概率更低。

2.2.2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的外源分析

2.2.2.1太湖县空巢老人医疗卫生条件分析 床位数是医疗卫生设施情况的重要指标,表明医疗机构能同时容纳病人的数量〔8〕;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决定了医疗机构在一定的时间内接纳病人的能力,这二者资源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综合医疗实力〔9〕。为了对太湖县空巢老人医疗卫生水平条件有更深刻的了解,本文通过查找数据分析,对历年来全国、安徽省、太湖县的医疗卫生机构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情况进行了横向区域和纵向时间上的对比,发现太湖县的医疗卫生条件无论在硬件设备条件还是软件人员水平上,都处于较落后的水平。

就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数这一指标而言,安徽省的平均水平大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1~2016年,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处于倒数第六到倒数第四之间;而太湖县作为安徽境内较偏远的县城,其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数只到安徽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全国、安徽省和太湖县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为5.37、4.55和2.04,可见当地卫生基础设施情况较为落后。

从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职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来看,安徽省的平均水平均处于国内较低水平,同各省级单位相比,2012~2016年,安徽省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处于全国倒数第四与倒数第二之间,每千人职业(助理)医师处于全国倒数第五与倒数第二之间,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处于全国倒数第六与倒数第三之间;太湖县的指标更是远低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全国、安徽省和太湖县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6.1、4.7、2.7;每千人职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2.3、1.8、1.2;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5、2.0、1.1。

2.2.2.2太湖县空巢老人慢性病就医报销政策分析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的运行,为了引导参合患者合理就医,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太湖县人民政府最新推出了《太湖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统筹补偿方案(2018版)》,其中专门对慢性病就医报销补偿做出了详细说明。普通慢性病门诊医药费实行限额补偿,无起付线,其医药费用按可补偿费用的65%补偿,同时患2种及以上普通慢性病的患者,年度补偿限额为所患病种费用限额之和但不得超过6 000元。此外,普通慢性病实行保底补偿,保底补偿比为合规门诊医药总费用的50%。特殊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不设起付线,其可补偿费用直接比照同级医院住院名义补偿比例执行,保底补偿比为门诊医药费用的50%。同时,在“三保障一兜底”政策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保障待遇,太湖县政府出台了《太湖县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实施方案》(2017):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关于政策落实问题,农村空巢老人作为患者中的特殊群体,疾病治疗意识较为薄弱,落实效果一般〔10〕。通过与诸多空巢老人的深入访谈得到,只有很少部分的患慢性病空巢老人得到医院的正规治疗,更多的空巢老人采取的是自己买药回来吃这种简单的治疗及间歇性的治疗。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从家里前往县城医院交通较远,又缺少子女陪伴,很是不便;另一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对慢性病的专项补助政策,但很多老人对此并不知晓,对于慢性病需要办理慢性病卡等这些流程知之甚少。

3 讨 论

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基本是居家养老,老龄化的推进和子女的外出给农村空巢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挑战。本调查中太湖县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远远高于我国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所得到的43.8%〔11〕。原因可能是安徽省本身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且太湖县地处安徽西南部山区,经济基础相对滞后,医疗卫生条件更加不足,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和慢性病防治对策,再加上农村空巢老人健康保健意识薄弱所造成。

本文从空巢老人自身的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外部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就医报销政策这两个视角、四个维度对太湖县空巢老人慢性病情况就行了系统分析,要改善空巢老人慢性病情况,须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切实性的对策方案,从政府、医疗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着手,改善空巢老人慢性病状况。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统筹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提升空巢老人就医条件的可及性,为空巢老人慢性病的状况的改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①政府需要统筹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无论是从人口配置指标(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还是地理分布指标(每平方公里卫生技术人员数)上,安徽省卫生资源较多的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卫生资源不足,这一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存在着共性。政府要利用好宏观调控杠杆,改变配置失衡局面并优化配置卫生资源、使卫生资源向薄弱环节倾斜〔12〕,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村基础医疗和农村新型养老系统构建的工作,重点加大农村地区村卫生室(诊所)的建设力度,健全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配备,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②政府要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不足,对医疗保障、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卫生健康知识缺乏。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空巢老人对慢性病的了解程度很低,甚至有些对自己的所患病症也认知较少。他们对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紧急情况的救助手段缺乏了解。当地政府需要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完善开展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行为给予合理补偿〔13〕;定期组织健康 教育下乡活动,利用电视、广播、讲座、汇演等多渠道提升空巢老人的健康保健意识,改善空巢老人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空巢老人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了解、预防和控制能力,尤其是提升空巢老人面对突发状况时的自我救助能力和意识。③提升空巢老人就医条件的可及性〔14〕。针对空巢老人年龄偏大,就医不便捷的特殊情况,政府需要主动去了解空巢老人的慢性病状况,对空巢老人慢性病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区域内空巢老人健康登记表。对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由乡镇卫生院组织临床医生入户初检,确实需要检查的,由县级医院安排专家到乡镇医院进行集中检查、认定,集中办理。帮助慢性病老人办理慢性病卡,同时,进一步优化空巢老人慢性病就医流程,简化报销办理手续,改善空巢老人就医的便利性。

从医疗企业方面来看,当下农村老龄化和空巢化快速发展,已经高于城市,且差距在不断拉大〔15〕,医疗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调整战略布局,关注农村市场;迎合市场需求,创新发展路线,推行医养结合新模式,在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同时,推进农村老年医疗产业的发展。首先,医疗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调整战略布局,关注农村市场。相对于政府公立机构,私营企业在运作效益和实施效率上有着自身的优势。根据《太湖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太湖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0家,其中公办16家,私营4家,其中私营的都是近两年兴办的。政府正在不断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到老年问题中来,这是私营企业进入市场的政策机遇。太湖县的劳动力外出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上都十分庞大,随着空巢老人经济水平和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卫生资源的市场逐步扩大。面对政策的良好机遇和市场的巨大空间,医疗企业应该把自己的战略布局盯向农村,既挖掘农村空巢老人的市场潜力,又提高空巢老人的卫生资源条件。

其次,医疗企业应迎合市场需求,优化发展路线,推行医养结合新模式。医养结合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16〕。太湖县的医疗服务产业与养老服务产业仍处于传统模式相对分离的状态,空巢老人无论是养老现状还是就医情况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养老现状堪忧,就医可及性不足,加上慢性病的特殊病理需要接受长期行之有效治疗的要求,推行医养结合模式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不仅是医疗企业的发展路线优化,也是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从空巢老人自身而言,改善慢性病状况需要优化饮食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就医观念,积极配合治疗。

首先,空巢老人要优化饮食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农村有着腌制咸菜、留存腊肉等高盐食物的习惯,空巢老人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不高,这些高盐食品在他们日常的饮食中占据极大的比例。处于经济节省的动机,空巢老人的鲜肉购买多以较便宜的猪肉为主,且多选择廉价的肥肉,而且很多老人错误地把多油作为高质量饮食的象征,不科学地摄入过多高脂食品。加上农村农作的事务,饮食规律也缺少保障。空巢老人亟待解决的先是从饮食上科学规划,正确且规律地进食;此外,提升基本的卫生健康常识,主动去了解老年常见疾病的病因、征兆等基本知识,对突发疾病状况的处理方式有着一定的了解,做好紧急状况下的求助准备。

其次,空巢老人要改善就医观念,积极配合治疗。很多空巢老人存在着“老年无用论”的思想,不想成为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忽视自身的病情,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加重和恶化病情。空巢老人要从观念上认识到自己对子女和家庭的重要作用,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认识到通过积极的治疗慢性病是可以得到缓解的,积极配合治疗,使慢性病得到控制、改善和治愈,提高身体素质和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太湖县空巢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空巢生日不孤独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